古今印刷趣谈之二十:私印历书, 舛误诉讼争端四起 ; 唐代印刷 , 跌宕起伏连绵不断
作者:张树栋 张耀崑 题字:王树明
编辑:赵志忠
编者按:一部《古今印刷趣谈》,让我走进八十五岁高龄的淮镇籍老乡,张树栋先生的印刷史学和他的精神世界中。翻书灯下,受益匪浅!张树栋先生现居北京,其原籍是河北省献县淮镇东刘庄村,他是中国印刷史学的著名学者,其著作等身。作为乡贤张树栋先生虽身居京华,心系家乡,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家乡捐款,助力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此书为张老先生的封笔之作,征得老先生同意,“诗眼看世界”从今天开始将全文刊发《古今印刷趣谈》。张老先生以中国的印刷发展史为线,将中华传统文化从远古至今贯穿起来,其中有历史事件、人物传说、趣事等。阅读《古今印刷趣谈》一书,我们从书中或许能得到启示,我们淮镇是全国重点镇、河北省重点小城镇,又是千年文化古镇。梳理淮镇文脉,整理淮镇文化,创建文化淮镇,构建中国·淮镇。我们需要精神动力,寻找文化之源,那就请大家继续关注“诗眼看世界”,在淮镇籍学者张树栋的《古今印刷趣谈》一书寻找答案吧,让我们为构建中国·淮镇而共同助力!
张树栋 :1936年生于河北献县淮镇东刘庄村,大专学历,副编审职称。从业印刷、出版与印刷史研究63年余。著有《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钞通史》等图书20余种,在人民日报、新闻出版报、中国印刷、台湾印刷人、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近作《中华印刷典故》荣获2015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第28届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一等奖。现任中国印刷博物馆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刷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协印刷史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书局《中国出版史研究》编委会编委。
张耀崑 :1962年生于北京市,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获文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主任编辑职称。从业金融与财经专业编辑工作34年余,参与《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刷史简编》《中国印刷之最》《古今印刷趣谈》等多种印刷史著作的编纂,在《金融时报》《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现任中国金融时报社总编室副主任。
私印历书 舛误诉讼争端四起
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时任剑南东川节度使、检校礼部尚书的冯宿,见到市场上有私人印卖的历书,觉得这有悖敬道。原因是当时历书的印制和发售是由政府主管和承办、不准私人印卖的。遂上奏朝廷,请求明令禁止。可证早在公元835年之前,民间私印历书已相当普遍了。冯宿奏章虽然得到朝廷的批准,但因历书关乎广大民众的生计,而古代交通不便,每年等不到朝廷颁下新历,农事早已急需。致使朝廷禁令屡禁不止。宋人王谠所著《唐语林》卷七中,记载了有关唐代私人印卖历书的一件事,说: 熹宗入蜀,太史历本不及江东,而市有印货者,每差互朔晦,货者各争节候,因争执,里人拘而送公。执政曰:“尔非争月之大小尽乎!同行经纪,一日半日,殊是小道”,遂叱去。
意思是说,在唐僖宗因黄巢起义潜逃入蜀那段时间,江东地区得不到朝廷颁发的历书,而农事又不能等待,市场上便出现了不少私人印卖的历书。这些历书往往因大小尽有出入,而引发印卖者之间的争吵,被当时的里人“拘而送公”(《词源》释文:里人为“同里之人”或“里中主事者”。犹如“里尹”、“里宰”,即主管里务的小吏。文内即说“拘而送公”,显系“里中主事者”)。没想到这位知识浅薄而又孤陋寡闻的执政者听了双方辩词之后,却责怪他们是小题大做,说你们不就是争一个月的大小尽吗?都是干这一行的,为差个一天半天的这样的小事争吵值得吗?回去该干嘛干嘛,别再来烦我!殊不知,古代的人都很迷信,无论婚丧嫁娶,还是建房出行,都要查看历书,选个黄道吉日。历书上的大小尽错了,势必影响人们选取良辰的准确性。在当时来说这是大忌,是万万马虎不得的。
在唐朝,历书的印量很大,流传至今的也为数不少。举例如下:
(1)现存最早的印本历书,是“上都东市大刁家太郎”于八世纪中期刻印的历书残片,现存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东方部。残片尚存八门图中的火门、风门、木门、金门等四个方位。
(2)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刻印的具注历。此件原出于敦煌莫高窟密室,现藏大英博物馆,为卷轴装式,框高24.8厘米,长96厘米,四周镌有双边栏线,有图、有文,用麻纸印刷。专家考证为唐乾符四年,即公元877年的印刷品。
(3)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成都府樊赏家刻印的具注历。此件同乾符四年历书一样,也出于敦煌莫高窟,现存于大英博物馆,仅存残片。残片大字竖书“剑南西川成都府樊赏家历”11个大字,“历”字下面应当有个“日”字。中间行字小,写着“中和二年具一注历日凡三百六十四日太岁壬寅”。唐中和二年正是“壬寅”之年,即公元882年。
上列三件历书皆为实物遗存,而更多的则见于文献记载,如前面提到的大和九年冯宿奏
请禁止私印历书、乾符年间唐僖宗入蜀之时蜀中因货卖版印历书中的大小尽不同而引起争执等事件的发生,皆因私印历书而起,可见当时历书的印量和品种都为数不少。
唐代印刷 跌宕起伏连绵不断
在中国印刷朮起源与发展史上,唐朝处在印刷朮发明后的初步发展和推广应用期。上述现存文献、文物证据不仅为数众多,而且连绵不断。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面对一个证据确凿、为数众多、世界公认、发明了印刷朮的文明古国,居然有人妄想争夺这印刷朮的发明权。为加深印象,我们不妨按照时间顺序,将有唐一代现存的文献、文物证据,简要开列如下:
(1)636年之前刻印的《梵文陀罗尼经咒》在今西安出土;
(2)636年,唐太宗令梓行长孙皇后遗作《女则》;
(3)649年之前,已有名为“叶子格”的印制纸牌在应用中;
(4)664年之前,唐玄奘在今西安大雁塔刻印《普贤菩萨像》;
(5)686年,应新罗神文王金政明之请,武则天命将《吉凶要礼》和《文馆词林》中词涉规诫者刻印五十卷以赐之;
(6)691年九月,王庆之得武则天亲赐“印纸”,可持此印纸随时出入宫廷;
(7)700年之前,译出并刻印《妙法莲华经》,现藏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
(8)702-704年,在洛阳译出并刻印《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现藏韩国庆州博物馆;
(9)705-756年,刻印《佛说随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
(10)713-741年,出现了雕版印刷的《开元杂报》;
(11)756-766年,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梵文陀罗尼经咒》;
(12)762年,上都(今长安)东市大刁家刻印历书;
(13)783年,市场上出现了作为商业纳税凭证的“印纸”;
(14)806-807年,市场上出现了类似汇票性质的“飞钱”,为纸币“交子”之先驱;
(15)825年,扬越间(今绍兴一带)有人印卖白居易、元稹的诗文作品;
(16)835年,东川节度使冯宿上书朝廷,请求下旨禁止私人印卖历书;
1974年西安唐墓出土的梵文《陀罗尼经咒》 图20-4 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刻印本陀罗尼经咒
(17)847-849年,纥干臮在今江西雕印道家烧炼书《刘宏传》数千本;
(18)861年,最早的印本医书《新集备急灸经》印制发行;
(19)865年,西川印子《玉篇》和《唐韵》被日本僧人宗睿带回日本;
(20)868年,王玠为二亲敬造刻印俱佳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21)869年,东都洛阳敬爱寺僧惠礭募缘重刻《律疏》;
(22)877年,刻印唐乾符四年历书;
(23)882年,成都府樊赏家书籍铺印卖历书;
(24)883年,成都市场上有阴阳杂记、占梦相宅、九宫五纬、字书小学等多种印本图书在售卖;
(25)900年之前,唐刻《故园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
需要说明的是,上列25项绝非全部,还有一些尚未考证出刻印年代的历书没有列入,柳玭在成都见到的阴阳杂记、占梦相宅、九宫五纬之类的图书也不在少数。总之,唐朝处在印刷朮的初步发展和推广应用期,印刷朮的发明要远在唐朝之前。认识并承认这一无可争议的事实,印刷朮起源之争也就自然而然的销声匿迹了。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载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