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印刷史典故之一百三十七: 最为宏富的印刷史书 ——《中华印刷通史》及其编纂与出版始末
作者:张树栋 李 英 张耀崑
编辑:赵志忠
最为宏富的印刷史书
——《中华印刷通史》及其编纂与出版始末
(2)编写班子的组成和出版单位的落实
——1998年5月1日,李兴才董事长和张和雄董事专程抵京,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四方会议”,并签署了在中国北京和台北分别出版《中华印刷通史》简、繁两种版本的协议书;
(6)正(繁)体字本《中华印刷通史》的修订与出版
《中华印刷通史》出版后,图书、出版、印刷乃至科技史学界不少同仁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期待在尔后的修订中予以补充和修订,反映出众多同仁对这部“通史”著作的重视与期盼。对此,作为本书主编和主要著作者,笔者也早在思考中。然而,一部重要著作的修订,需要在其出版一段较长时间之后,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大约在2002年中叶,原正(繁)体字本审定兼出版发行人、财团法人印刷传播兴才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李兴才教授向笔者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考虑到原正(繁)体字本因出版时间过于仓促所造成的版面、尤其是图稿大小、占位等方面存在的缺憾,同时也虑及本书主要著作者和审校、发行人均年事已高等因素,笔者才允诺予以修订,并拟定了修订方案,提请李兴才教授审议。之后,以李兴才为首的印刷传播兴才文教基金会迅即审议并通过了这一方案,并决定为在北京修订和排校工作提供经费支持。需要着重说明的是,此次修订,只是一次初步的修订,诸如“充实少数民族印刷史”等需要增补、修订的内容还很多,一时难以兑现,有待今后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准备之后才能进行。为掌握修订进度和落实修订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李兴才教授于2003年11月8日专程抵京,同修订者座谈,并带回修订稿中第1-13章电子文稿回台北审阅。出人意料的是,由于两地所用电子软件和字库的不同以及网络传输上的问题,在台北输出正(繁)体字样出了问题。幸得北京汉仪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刘水仙副总经理和造字部经理刘嘉煜女士的鼎力相助,将全书文稿转换成汉仪字体,问题才得以解决,并相继出版了《中华印刷通史》初次修订版和电子书。
(7)两岸三地出版印刷同仁合作的结晶
《中华印刷通史》的编纂、修订与出版,凝聚着海峡两岸众多同仁的心血,是两岸三地印刷、出版同仁合作的结晶:
从内陆方面看:在高占祥、李守仁、武文祥、沈海祥等众多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庞多益、郑如斯等十位著名专家学者的参与、协助下,成功的编纂了这部时跨五千年,长逾百三十万字,集中国印刷术起源与发展之大成的《中华印刷通史》,并相继出版了它的简体字本、压缩修订本、正(繁)题修订本和光盘电子书。
从台湾方面看:以李兴才教授为首的印刷传播兴才文教基金会,既资助了《中华印刷通史》初版的编纂与出版,又倡导、资助了“通史”修订本的修订与出版,还成功地举办了在台北举行的《中华印刷通史》新书发布会和两岸印刷史学术研讨会。
从香港方面看:香港印艺学会执委林和安先生,在余鸿建、吴京辉等领导和李兴才教授支持下,率先将《中华印刷通史》在其新创办的“大中华印艺网”上成功上网,并制成电子书光盘,为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和关心中国印刷术的起源与发展的外国学者阅读这部“通史”提供了方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原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造纸印刷研究所所长、时任财团法人印刷传播兴才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的李兴才教授,于此功勋卓著:
编纂、出版《中华印刷通史》,需要大量史料的积聚和巨额资金的投入。庞多益、郑如斯、邹毓俊、宋育哲、毕素娟、牛达生、马贵斌、方晓阳、包雄初、张耀昆等各相关领域权威学者的参与,大大提高了这部“通史”的品质和权威性;以李兴才为董事长的印刷传播兴才文教基金会、以武文祥为理事长的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以沈海祥为所长的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等不少单位和个人,为此慷慨解囊,为这部填补历史空白的《中华印刷通史》的编纂与出版,为弘扬我中华文化和再创印刷之辉煌,谱写了一曲高亢宏亮的赞歌。这是两岸三地同胞亲情的体现,是民族凝聚力的象征,是祖国终将统一的先兆!
全书完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