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人老师诗联对仗讲记
今晚在群中讲一下格律诗的起承转合
七律《醉游吴越春秋》限韵下平:十一尤
文:云仙儿の矞云′
秋风拂柳千枝舞,越水桡舟万古悠。
夕照行春斜晚幕,烟迷响屐锁雕楼。
青霜凝碧生绫彩,墨浪芸香倒影钩。
莫道倾城花已殁,此间独自恋飞鸥。
(注解:行春:行春桥。响屐:响屐廊。)
七律《踏秋歌》限韵下平:十一尤
文:云仙儿の矞云′
丹霞赤炼不言尤,鹤立江枫傲冷秋。
把盏迎风歌慷慨,挥毫听雨舞风流。
烟霜瑟瑟侵嫣草,月水泠泠映褐丘。
莫道红尘皆过客,邀君弹剑最高楼。
F学委 - 雨竹
五律 惜君令
秋云暗影长,晦雨挤轩窗。
君影书临案,灯芯梅映墙。
忆朋风烛尽,怀故鹤年殇。
识赋当年少,犹磨岁月光。
讲师-新化人(584078336)19:41:50
把盏迎风歌慷慨,挥毫听雨舞风流。
烟霜瑟瑟侵嫣草,月水泠泠映褐丘。
这两联不错,但以高标准来看,隐隐有为诗而诗的痕迹
讲师-新化人(584078336) 19:42:46
惜君令
还不够浑然圆熟,遣词炼句上还有痕迹
讲师-新化人(584078336) 19:42:59
如
忆朋风烛尽,怀故鹤年殇。感觉生硬
把刻意为诗的痕迹去掉
讲师-新化人(584078336) 19:46:08
莫道倾城花已殁,此间独自恋飞鸥。
如这个,很熟练
讲师-新化人(584078336) 19:47:15
遣词造句是基础,若别人一看语言还在生硬阶段,就不会去细看
那个周振甫的《诗词例话》是很好的书,有时间可以找来细读
莫道倾城花已殁,此间独自恋飞鸥。
识赋当年少,犹磨岁月光。
相互相感一下
讲师-新化人(584078336) 19:55:58
今晚就讲一下诗的章法——起承转合。我没有去抄那些诗词工具书上的,就我个人的理解说一下。并不全面,希望对大家有点用处
学习近体诗,一般要对诗的“起-承-转-合”有所了解,但说来惭愧,我一直了解不透彻,或者说我对诗词的理论一直没有系统清晰的了解。
什么叫起承转合呢,起承转合是诗文的结构章法方面的专用术语。“起”是就是开始,也就是开头;“承”承接,也可以说是事件的过程,“转”,就是转折;“合”就是结尾。
我写七律较多,就拿七律为例,我看过的理论书中关于律诗起承转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中间两联是诗的内容,重要些,一种说法是首尾两联重要些,开篇有气势结尾有深意。
其实诗中每联都重要,旧体诗词本来就是精炼的文体,没有哪里是不重要的。
相较而言,前面差点后面渐入佳境比开篇很好后面渐差的要好一些
如吃东西,先尝苦的后吃甜的感觉会好,先吃甜的后吃苦的那没法下咽,当然,全是好吃的是最好的
前人对诗的起很重视,许是想起先声夺人的效果。
通常见得多的起的手法是两种,一种是明起,一种是暗起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一开始就点明是在登楼
暗起
月沉霜已凝,无梦竟寒灯【盈上人】许浑
就我个人的理解来看,明起的多些,开篇入题
我自己写时一般都是明起,
关于起还有陪起和反起,我没仔细研究过,好像也没有用过,就不多说,大家可以去查查
一般七律中首联起,多是点明主题
但明起暗起其实在运用的时候没有分得这么死,如老杜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我感觉这个似明似暗。题名登高,这个单以首联看,可以理解登在高处,但也像在低处(天高可以理解成仰看)
所以大家理解首联起的作用是入题就行了,怎么细分就自个在以后的写作中去体会
首联起,第二联承。
我的理解是:承就是承上一联写,主要作用是扩大加深第一联的内容,使其诗作丰满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这个第二联是接第一联写,第一联写登楼,这第二联就跟着这个脉路来写在楼上看到的境象。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这个第二联也非常有承的特色,跟着第一联写看到景物
这个承多是写景或叙事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仔细看来这个起承转合很有套路的。
第一联起,入题
第二联承,承上联写景或叙事,扩大诗的内容
第三联就是转了
起承转合基本就是这些,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句式关系,一联与一联的关系
起与承的关系,承与转的关系,转与结的关系,结与起的关系
起与承,一般是承接起的意思顺着写,拓开起的笔墨
承与转,转在承起两联的基础上一笔荡开,另出蹊径,如荡秋千,绳不能断(与承起的关系不能断)不然一荡出去回不来,会摔死
转与合,合承转的总结出全诗的意蕴,若转得远,顺便捎带一下转回正轨。
转与合,合从转的意思总结出全诗的意蕴,若转得远,顺便捎带一下转回正轨。
合与起,遥想呼应,就是收拢全篇,不过使之过散
D05 -风舞落叶(657378961) 21:36:13
冬雪:
朔风骤起万江寒,塞外浓云卷巨澜。
散作琼花妆玉树,裁成素被裹原峦。
元知气暖终归去,也化冰清暂盛欢。
小物谁言难解意,更添雅趣到诗端。
讲师-新化人(584078336) 21:38:54
朔风骤起万江寒,塞外浓云卷巨澜。
万江寒,卷巨澜这个似是不太形象吧,个人感觉
散作琼花妆玉树,裁成素被裹原峦。
元知气暖终归去,也化冰清暂盛欢。
小物谁言难解意,更添雅趣到诗端。
很不错的诗呀,起承转合,章法井然。
元知气暖终归去,也化冰清暂盛欢。
其实这个转很有感觉,写诗写到你这水平,没啥好说的,只有各人自己的感觉罢了
起承转合这个用来写没有感情的东西最有用,按这章法一联一联的凑,再整体裁剪一下成诗
(完毕)
评《游曾国藩故居》
方圆
照面荷塘碧点朱,倚山苍朴故侯居。雕窗暗映时光转,石径幽随步履徐。
立德功言谁可比,并彭胡左自难输。我来却泛轻慵意,懒向先贤问智愚。
前几天手机收到小新的新作《游曾国藩故居》。拜读后感觉大爽,下面就东拉西扯的生发一些自己的观感。
作律诗的方法有很多,特别咏史怀旧之作。我们初学时,行文的脉络结构以及起承转合大体上有两个范本可循,一是老杜的《蜀相》,一是清代严遂成的《三垂冈》。择其一种简单说下,初学者或可借鉴。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我们常说构思章法,起承转合等等,这首最能够说明问题。
首联: 以设问句点明方位,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往下依次展开。。。这是起。
第二联:摘取武侯祠外的两个景点,分别详细描述之。带着春天气息的映阶碧草,隔着绿叶婉转鸣唱的黄鹂。这个是承,紧紧跟上。当然,武侯祠外的景点有很多,我们初学律诗时恨不得全把它们网罗到自己笔下,总想面面俱到,反而不得要领,顾此失彼。一首诗作完成后,自己一看都杂乱无章。摹景应为主题服务,为全篇服务,为景而景,当为一忌。
第三联:这个就是经典的转了。老杜一路进祠,写完了外面的景致,完全可以再继续描绘祠内的情景,诸如诸葛塑像的巍然,游人行止的动态等等,这也并无大过。但终究画面平铺直抒,了无新意,还是"承"的延续,没有峰回路转的效果。然而大诗人毕竞是大诗人,笔锋一转,以超浓缩的笔墨高度的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事迹,功业。。。使一首简单的游历之作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沧桑感。既丰富了全篇的内涵,又拉长了画面的纵深。让人叹为观止!后来我们的咏史之作,中二联一联取景,一联抒怀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联: 收。用慨叹作结束语,抒作者个人感怀。厚重深沉。
前面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其实是为小新的《游曾国藩故居》作铺垫,大伙两两对照看一下,其用笔,脉络多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不再细述,诸位自行分析。
接下来,谈谈自己的谈后感以及这首诗的特色。
整首作品用笔入微,自然贴切。
照面荷塘碧点朱,倚山苍朴故侯居。迎面看到的荷塘,满目青翠的荷叶点缀着朵朵红莲,用"碧点朱"简而括之,美极。有山有水,还有红绿相间的荷塘。苍郁的群山背衬着古朴的故侯居。这是外景。首联一起,画面的立体感凸现。这种粗线条,大写意的方式极为开阔。
雕窗暗映时光转,石径幽随步履徐。粗线条之后,就该细细描绘故居内的景致了。这一联既有诗人自己的神态,又有诗人自己思想。流连在这座百年老屋里,看着这些印着时光痕迹的雕窗石径,岁月仿佛一瞬间又回到了从前,现实与历史在这儿交错碰撞。时光转:诗人的感怀;步履徐:诗人游览的动态。同时为下一联的"转"埋下伏笔。
立德功言谁可比,并胡彭左自难输。这一联最值得称道,极喜。这就是转。对照一下老杜的《蜀相》笫三联,这个转句同样有高浓度,高概括。且对仗极工极巧,圣人云:立德、立功、立言是不朽的伟业,也是曾公毕生的追求。而用德、功、言来对胡、彭、左三位当世名贤,丝丝入扣。(目前有中兴三臣与中兴四臣两说,三臣说中无彭玉麟。),这和觅竹兄弟写黄埔军校的"三千国士分两党,百二功名俱一门"一样,皆以老杜《蜀相》为师,都是不可多得的佳句。写这样的句子,必须要站得很高,言简而意全。
我来却泛轻慵意,懒向先贤问智愚。尾联抒作者个人感怀,并无不妥。只是若作为作者自己的代表作,用以传世,则隐隐有些牢骚味,稍具颓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