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五星街道安刘堡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五楼村的东南方,右挨周家堡,左傍太和路,前看太原庄炊烟,后听姜家堡鸡鸣。20世纪50年代由原五楼村中的刘家堡、庵前堡合并而成。原为庵刘堡,后变为现在的安刘堡。现有200余户,1000余人,耕地710亩。

庵前堡(当地人也称庵前头),由居住在该村老君庵前的几户人家独立成村,属老五楼村之一。村民以姜姓为主。由于人少、村小,故所修城堡亦小,只有北门。人们都说庵前堡城门窄不过车,推车、挑担做生意的都不到村里去,每每到此,只需在北门前高喊几声,村人都能听见。城堡在刘家堡以东,和老君庵对门。两村之间隔一条夹道路,这条路是通往古秦镇的南北要道。村子城墙外面大小涝池环绕。据说庵前头是住在龟背上,龟头面对老君庵,所以尽管村外涝池环绕,但水涨地涨,洪涝永远淹不着。

老君庵,听村中老人讲,是在兰州为官的一位刘姓官员捐款修建的。占地数亩,周边围墙完整。中央五间大殿高大雄伟,殿内墙壁布满彩绘壁画,老君爷塑像位居中央。东西两侧各建有厢房两间,东边南角建有钟房,大钟悬空高挂,铸造精美,有二龙戏珠等字画图案,古刹钟声,声震八方,可惜毁于1958年大跃进时代。20世纪50年代设为学堂和农业技术指导站,现在是五星中心小学所在地,历经多次翻修,已不见老君庵的痕迹。

刘家堡,以刘姓为主。刘姓应比庵前头的姜姓来的早,村中流传着“先有刘、后有姜,随后来个张”的说法。1996年村民在取土时挖出刘家祖茔一座墓,有墓志铭碑。题碑上篆刻十个篆体大字为“明处士对峪刘公墓志铭”,碑上刻有1164个碑文,现存于村中。证明早在15世纪前就形成传统的村堡。城墙高大宽厚,上可跑马,城堡设二门,一南一北。村南门外偏东处有一高大白杨,磨盘粗细(1958年毁),再远处建有魁星楼塔一座。北门外西北方向大约二三十丈,周家堡、刘家堡、姜家堡三村的交汇处建有一青石牌坊,上有石雕,刻有“刘项打柴,安安送米”等戏文典故。据说是刘家祖上曾出一大官,朝廷赐建牌坊。旧时刘家堡还出了一位大官,具体职务不详。该官员虽在兰州为官,十分照顾家乡

人,每每家乡人蒙冤受屈,找到兰州,都尽己所能,帮乡亲打官司,十有九赢。当地有一俗语说“把官司都打到兰州去了”,乃从此出。该官员居于兰州,却常怀思乡之情,为纪念家乡,给其住处取名“刘家堡”,后发展成村。在北城门内偏西侧,建有三进九间刘家祠堂,新中国成立前设过学堂,新中国成立后做过生产队的饲养室,毁于1997年。

2011年筹资200余万元,对全村进行面貌提升。全村街巷道路全部硬化;道路两旁种植广玉兰600余棵,修筑排水沟4500米,安装路灯58盏。建起崭新的两委会办公楼,完善健身广场。安装管道12000米,全村吃上由水站集中供应的安全水。建立健全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配备垃圾桶291个。被确定为西安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现场会的试点村,后被评为市级重点村。被评为西安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现在村中街道整齐,房屋漂亮,道路平整,村庄干净,村民安居乐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