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细柳街办蔡家堡村
东与大羊村一路之隔,西与李家桥同街相连。现有耕地400余亩,109户,428人。今有蔡、姚、许、张四姓氏,以蔡姓为主,有294人;姚姓52人,许姓26人,张姓18人。
据估计,蔡家堡蔡氏先祖与邻村大羊村姚氏先祖均由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徙而来。传说蔡氏来时携妻儿挑一担家什落荒乞讨,选此平地定居,繁衍生息,形成一个小村庄叫蔡家围墙。随着户籍增多,起名为蔡家堡。堡中的姚姓与大羊村姚姓同祖同宗,许姓后由蒲城迁来。
新中国成立后,大吉村、大羊村、李家桥、高家堡、蔡家堡、岳家堡六个自然村行政区划为一个社。蔡家堡为大羊大队第七生产小队。1961年从大羊大队剥离,成立蔡家堡大队至今。
新中国成立前,24户,100人左右。堡中只有一条东西街道,西接慈云寺界墙,东为出口,人称死巷子,街道长二十丈、宽一丈五尺。房屋沿街道两旁,各户连续伙墙而建。东边街口筑有城门楼,高约一丈五尺,门洞能进出一辆马车,门边两户负责天黑关门,天明开门。没有城墙,各家后墙连接、高筑,起防护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城门楼拆除。
随着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口不断增多,街道向东又延伸十丈,两边续建房屋。多年来,又向堡子南开发了两条东西新街道,拨划宅基地,建起新楼房。现有三条东西街道,一条南北路。
村西紧邻慈云寺,寺院占地8亩,院内由南往北有前、中、后三个大殿,供奉着菩萨神像,寺务由附近岳家堡袁道长主持。寺大门外有岳飞、秦桧石像各一尊,常有经过者给秦桧脸上吐口水、擤鼻涕,以泄愤恨。大门外有两棵高约五丈,直径约六尺粗的500年白杨古树,树干下部已中空,小孩可钻进钻出,或坐内玩牌。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将慈云寺改为国家粮库至今。1950年某日,两棵大白杨树因磷火遇雷电袭击而由顶部自燃,整整烧了三天三夜,远望犹如两株高耸入云的蜡烛,非常壮观神奇。老人们说,神灵上天了,向我们做最后的告别。
细柳地区自古以来一直以建筑有名,蔡家堡也不例外。有许多技艺精湛的木工、瓦工,农闲时以此谋生,养家糊口。有名的是西安古建公司姚华文,曾参加过半坡遗址博物馆的设计建设,还参加过钟楼、鼓楼和大雁塔的修缮工作。改革开放后,由于就业门路拓宽,许多工匠后裔不愿子承父业,改学其他技术,细柳以古建为特色的技艺濒临乏人传承的危险。
可耕地均在村庄南面,每年收获两料庄稼,产量较高,品质优良。南湾地地势低洼,1960年前后积水一片,曾栽种过水稻。
在党中央“三农”政策的指引下,民主管理不断规范;村委会和文化活动室主体已经建立;电改、水改工程全面完成;路灯点亮、饮水安全、就医方便,街道卫生专人清扫;村路、村容改观正在落实。
大吉、大羊有时正月十九日、二十日大耍社火,方圆四十里有名。大耍前,四个村(大吉村、大羊村、高家堡、李家桥)锣鼓喧天,簇拥着各自的社火于正月十六日在慈云寺集合,签订合同,一式四份,各村社火头执回一份,乡党们戏说各自端回了“浆糊盆”(意为麻烦事)。蔡家堡姚姓人因与大羊村姚姓人的血缘关系,每逢大耍社火,要办两座芯子编入大羊村芯子队伍,参加表演。近年来,由于老艺人相继过世,蔡家堡已不办芯子,而是加入锣鼓队行列。
新中国成立前,个别有能力的家庭把孩子送到大羊村姚连仲先生私塾里上学。1943年,姚连仲请来两名教书先生在南庙(娘娘庙)内办了一、二年级各一个班,学生均来自大羊村、蔡家堡和李家桥,共有39名。三年后扩展为四个年级共四个班,为一所初级小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班学生人数大增,全校共达
100多人。1953年左右,正式挂牌为“长安县大羊初级小学”。学生上高小五、六年级要到附近大吉小学去走读。1968年前后,大羊村与蔡家堡按七比三的比例出人与物投资建校,新建三个教室,连同三个旧教室,共六个教室,设1—6年级,学校由初级小学升格为完全小学,改名为“长安县细柳公社大羊小学”,约260名学生。
新中国成立前只有一位文化人叫蔡登连,自小跟随南张村张新伯学戏、出戏报。乡党中红白喜事、逢年过节、记账、写对联等就请他提笔。
新中国成立后,培养了许多中学生、大学生。在各单位担任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也不乏其人。
新中国成立前,没有医疗卫生条件,小病靠民间单方或拔火罐、打痧等土方自治,大病只有听天由命。新中国成立后,街道才慢慢有了卖西药的民间游医。1956年晨光高级社成立,在老油坊(后细柳二中所在地)设立一个联合诊所,周围6个村的村民才有了唯一看病买药之地。1970年开始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合作医疗室。1973年,长安卫校毕业的蔡唯辉接管医务室工作至今日。2009年,政府投资对卫生室进行装修改建,现正式挂牌“细柳街道蔡家堡卫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