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除燥方,专治烦躁失眠有人问我,老师,...

我有除燥方,专治烦躁失眠

有人问我,老师,你写中医科普文说,为了什么?

我说,说到底,就是为了继承。

是啊。时至今日,传统中医学里,有多少精华,到了后继无人的危险境地?

现在,我给你讲一则医案、医方。这里头,就有值得继承,却少人继承的东西。

有一次,接待一个患者。

这个人,烦躁不宁,头痛,右侧头痛明显,而且眩晕阵作。晚上睡觉,更是不好,伴随全身筋骨麻木。大便,有些干燥。看舌脉,发现是薄腻苔,虚弦脉。

这个人,看过好多大夫了。结果,都不好。沟通心肾、养心安神、清热去火之剂,不知道用过多少,全都无效。

来找的时候,此人已经被折磨得不成样子,好几天没睡觉了。

这时候,经过仔细掂量,给开了一张方子——

百合五钱(先煎),生地四钱,淮小麦一两,炙甘草一钱,炒枣仁三钱,川贝母二钱,珍珠母五钱,红枣四枚,夜合花二钱,一共是五剂。

结果,患者用药之后,烦躁不寐大大减轻,头痛和眩晕之感,也基本消失。

这时候,遵原方化裁,去掉夜合花和川贝,加入牡蛎。

到最后,患者诸证悉平,顽疾得以消解。

首先,这个人的问题在于烦躁不宁,伴随便干、失眠、筋麻、眩晕、头痛。

所有这些,我们归纳起来,不难看出,问题在于肝。

肝阴肝血不足,所以烦躁不宁。阴虚内热,所以失眠便干。肝不养筋,所以筋骨麻木。肝经走头。所以患者这个时候眩晕头痛。

好,既然问题在肝,那就要养肝。你看看程门雪的方子里,有淮小麦、炙甘草、大枣。这三个,就是甘麦大枣汤的配伍,专门是滋补心肝之阴,凉肝和肝的,起到安神之效。与此同时,还有酸枣仁滋补肝血,以及夜合花行气解郁,珍珠母和牡蛎重镇平肝。

所有这些,似乎都没什么特别的。

但是,你仔细看,两方里,都有百合和生地。这个,是重点。

百合和生地配合,这也是经方,为百合地黄汤。

百合地黄汤,出自《金匮要略》。说白了,它也是安神的。只不过,它安神的方式,和甘麦大枣汤不一样。甘麦大枣汤,在于凉肝和肝,养心肝之阴。而百合地黄汤,主要清心肺之热,养阴安神。它重在滋肺阴。其中,百合滋补肺阴,生地补肾水,使得金水相生,从而辅助养肺阴。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患者的毛病,出在肝,那为什么要滋肺清肺呢?

原来,在中医的理论中,有一个气机循环的概念。这个理论认为,人的肝气,从左升。肺气,从右降。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圆周运动。因此,要想调节好肝气,使得它升降自如,就必须让肺的“右降”顺畅。肺气不降,相当于圆周运动戛然而止,肝气就无法正常运行、疏泄。其结果,就是所谓“肝升太过,右降不及”。

所以说,眼下要想把肝调节好,就必须照顾到肺。因此,利用百合地黄汤,来滋补心肺滋阴,让肺气得以顺畅。这就是甘麦大枣汤和百合地黄汤合用的妙处。它打通了我们体内的圆周运动啊。

这样的用药思路,是很经典的。足可以为后世所效法。但可惜的是,这张医案和医方,一直以来都淹没在历史风尘中,很少有人看到了。这就让老一辈医家的经验,得不到继承。

其实,人啊,烦躁难眠,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这样的情况是多见的。不一定每个人,都得用百合地黄汤和甘麦大枣汤联用加减的方式调治。但是,这个治疗经验,还是有价值的。我希望有这方面困扰的朋友,可以认真对照、体会。有机会的话,可以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中医的专业读者,我希望您能把这个经验好好地吸收,日后帮助更多的患者。这该有多好。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健康明星计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