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小说】韩雪丽《邻居邻居》(八)
文/韩雪丽
【作者简介】韩雪丽,石家庄人,热爱诗歌,有作品发表在《现代诗歌》《诗歌网》《长江诗歌》等刊物。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邻居----送礼
田副厂长去结帐的时候,人家前台说了马副局长结了帐,这让田副厂长有些惊讶。
田下午没去车间,喝了酒有些头疼,他先回了家。
晚上张兰回来的时候,看见他在家,有些奇怪。
田副厂长说了中午饭的事,尤其是马局结帐,他有些不安,张兰叹气,你真是,你请人家吃饭,让人家结帐,真是。
张兰想了想,晚上去姚主任那里,给姚主任家里送些东西,你和马局长不到单独私下往来的份。
田点头,可是不想一个人去姚主任家里,张兰无奈,我和你一起去吧。
田说起来姚主任办公室的兰花,张兰眼前一亮,把你书房那盆送给姚主任吧。田有些不舍得,张兰说,你有没有轻重呀。花可以再买,田心想,那盆是好不容易从花农那里找到的。
姚主任见到他们很热情,也很高兴,他认为这正说明了,田是他的人。
姚主任家里也有花草,各种都有,对送去的兰花很是满意,他懂花,知道这个品种非常少见。
张兰还给姚主任的妻子送了羊绒围巾。
两家四个人,相处甚欢。主要是张兰在说,田副厂长基本是点头附和。
离开的时候,姚主任说,我就不下楼,院里都是局里的人。
田副厂长马上明白了。
回了家,田副厂长叹口气,这种走动,太累人。
张兰说,你别不知足了,姚主任看谢厂长的面子,对你不错,收了花和围巾,你以为谁送东西,他都收呀,去年有人送礼,姚就给拒了。
张兰心里想,还要看看谢厂长去。
不过不能指望田副厂长了,还是自己去吧。
邻居----借钱
张兰找张松借了一千块钱,张松奇怪她干什么,张兰说了,张松到是大力支持,他的意见,能不能提上去都要联络,不能只在车间里,姐夫那样,怎么升官。
张兰深以为然。
张兰先给谢厂长买了药酒,听说谢厂长现在迷上了打麻将,她特意买了一副象牙的。
谢厂长看见她,非常热情,谢厂长的老婆宋姐退休几年了,看见张兰更是高兴,说自从老谢退了,家里走动的人少了不少,难得张兰还惦记着。
张兰脸一红,心里明白,人情冷暖。
张兰和宋姐聊了会儿,劝谢厂长多出去活动活动,打麻将时间不能太长,对身体不好,宋姐也说,还是去公园转转好。
中午就留在那里吃饭,谢厂长说小田不能光知道干活,也要灵活点,张兰叹气,他那个人,说了不听,干着急。这不,为了什么新技术,又加了一个月班,天天在车间。
谢厂长点头,是个干事的人。
张兰回家里,这大星期天的,田还在车间加班,她心想,这家里的事,一点指望不上他,还要替他忙乎。
这借张松的钱,也要尽快还,让弟妹知道了,又是麻烦。
她这弟妹,总不愿意让丈夫照顾一点姐姐家,好似吃了亏似的。也不想,他们一家三口, 不都在吃婆婆的退休金吗。
邻居----张松
张松是个有家庭观念的人。
小时候父母都忙,没功夫管他,都是姐姐照顾他,他们差了三岁,他印象里,午饭都是姐姐做给他吃。
他高中的家长会,都是姐姐去开的,那年姐姐上大二了,也还是个学生,可是他的事,都是姐姐出面。
他唯一没听姐姐的事,娶了现在的妻子,她是真的漂亮,家务活干得也好,姐姐当时不满意,说这姑娘不贤惠,是个掐尖的人。
他有些犹豫,可是还是爱情占了上风,他承认当年是爱过妻子的,追人家的人挺多,他的条件并不是最特殊,可是妻子选择了他。
那时候结婚,父亲刚过世,母亲的存款不多,还是姐姐给了一千块钱,他是感谢姐姐的, 虽然姐姐不喜欢妻子,可是她还是心疼他。
妻子不知道从哪里听了当年的事,知道大姑姐不喜欢她,她心里存了结,张松一直解释没有的事,可是人和人相处,除了事实还有感觉,妻子的感觉就是张兰不喜欢她。
幸而张兰疼侄子,对侄子是真的好,姑侄关系挺好。
妻子原来家里经济一般,所以非常节省,对于丈夫贴补大姑姐不满意。他们有时候吵架就是因为了这个、
张松说,你也要想想,妈给咱们领孩子,退休金都贴在咱家了,我妈要是不照顾咱们,人家是可以帮我姐的。
妻子反驳,哪个奶奶不管孙子,张松说,一样的,母亲也会管女儿的。你妈不也私下给你钱吗。
邻居----进展
张兰对田副厂长说,不管这次能不能提正,都要和姚主任保持往来,田到是点头。
张兰知道这对于田是一件为难的事,聊天的时候就发现了,他沉默的太多。
张兰只好和姚主任的妻子多联络。
张兰有时候想,这样为丈夫值不值,他到底明不明白,自己很多事是为了他在做,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奉承人,她也不愿意,为了这个家。
张兰私下感叹,中门的马老师在家里也是说了算的,西门就更是了,宋科长是妻管严,全厂都晓得。
好像只有她,在家里说了不算。
张兰和田副厂长讲了现在花销大,已经借了张松一千块钱,所以最近田不能买花了,田答应得痛快,可是奖金一到手,还是购置了兰花。他说送了姚主任那盆,他要另买回来,要不心里难受。
张兰气恼,可是她不能和李芬似的,跑到财务替老公领工资,她必须给丈夫面子。
到是听说,有人在会上提了出来,厂长这一职务要有专人承担。
好多人赞成。
张兰期盼着尽快有个结果。
邻居---周折
田副厂长的办公室经常是锁着的,他大多时间在车间,姚副主任说过他几次,有急事还要人去车间喊他,让他最近经常在办公室,起码保证上午在办公室。
田副厂长答应了,可是三天下来,他就感觉浑身不舒服,听不见机器的声音,他心神不宁。他想了想,这样不好,他找司机来,让他不要在汽车班了,在他的办公室值班,但要锁上门,要不让大家看着司机天天在他的办公室也不好。
这个他的专车司机,姓何,是张兰的一个远方亲戚,五年前转业到了地方,厂里正好有指标,张兰就把活动到了厂子里,他私下喊田副厂长表姐夫。
小何心里明白,这是关键时期,表姐张兰和他讲了,没想到表姐夫,还是扎在车间里,他只好天天坐在办公室,他也无聊,不能闹出动静,只好翻报纸。
幸而第三天,他接到了电话,让田去局里找姚主任开会。
小何接电话的时候,机灵的说田副厂长去洗手间了。
小何接了电话,第一时间给车间打电话找到了田副厂长,说了事情,然后他把车开到了厂门口。
田副厂长去了局里,衣服是放在车上的,他去车间也是换工作服,总算穿好了西装,用张兰的话这才像个领导样子。
姚主任说,局里有个订货会,他推介了他,两个人一起去,关乎到设备引进的问题,田副厂长很兴奋。
邻居---平静
孙书记算平静,那些流言一直在传,他私下和妻子说,早知道这样,当初还不如直接让田副厂长升任呢。
妻子不以为然,两回事,就算现在给他这个帽子,当初也要争一争,做过厂长总是一个资历。
孙书记里心里明白,是这么回事,只是现在感觉不舒服。
他有个同学是另一个厂子的书记,和他一样兼任了厂长,那里就很热闹,那位有可能接任的副厂长,已经闹得不亦乐乎,据他的观察,田副厂长还是那个样子,终日在车间一线奔忙。他有些庆幸,田是真的热爱技术。
办公室的杨主任告诉他,田副厂长去局里找过姚主任,孙书记到是非常的理解,他知道姚主任和谢厂长的交情,和田副厂长也是老熟人了,田如果一点不动,才让人认为不正常,去打听打听情况,到是正常人的表现。
孙书记现在明白,自己要静,要稳,这个时候,副厂长们活动就够了,自己如果也忙乎就有些失了水准,自己说什么呢,如果真要说到管理生产,自己的确不精通。
田副厂长去了订货会,孙书记给张兰打了电话,田副厂长果然没顾上和家里说,孙书记说大约半个月,家里要辛苦张兰了,让张兰有什么事,和厂子里说,不要客气。
张兰当然满口感谢厂里的照顾和理解。
她心里佩服孙书记会办事。情商果然是高的。
目前这种微妙的环境里,孙书记一样四平八稳,该怎样还怎样。
邻居---宋科长
李芬早听到了传闻,她一直和宋科长说,要拉近和田的距离。
一听说田副厂长出差了,她马上过去,和张兰说家里有什么事,和老宋吱一声,行政科本来就应该保证领导们的工作。
张兰表示感谢。
李芬又送了些上海带回的干菜。
李芬走了,张兰看见田然一撇嘴,问她,你什么表情,田然说,她到真大方,好像老宋是她的下属。
张兰有些苦笑,这个女儿性子一点不像她,她说,人家是好意。
田然说了,那当然我爸爸越有前途,她越有好意。
张兰想想,这话到是准确。
田然转身回房间写作业,李芬平时的嗓门并不大,可是刚才太过热情,反而声音有些尖锐,弄得她写不成几何题。
田然的功课一直非常好,在子弟学校是数一的,在市里的统一考试中,也是全市的前十名。
她第二天早晨在楼道里遇见李芬和宋科长,李芬热情的说,她和宋科长出门,用不用把田然捎到学校,田然基本的礼貌还是有的,我这挺近的,时间还早。
田然下了楼,看见宋芙蓉在车上,心里想,真可以,这明明是送宋芙蓉上学呢。
宋科长在车里说,你不要太多事,李芬摇头,你懂什么,伸手不打笑脸人。
邻居---平息
田副厂长回来后,姚主任作东请田和马局一起吃饭,上次的事,马局结了帐,田副厂长一直不好意思。
马局告诉他,局里的决定是从下一届领导开始,不让厂长和书记一人兼任了,不过这一次先不调整了。
田副厂长心里有些失望,但还能接受,本来那个消息就是消息。
从表面上看田副厂长到是稳住了,一直感谢领导的栽培和器重。
马局和姚主任说小田还行,能沉住气,听说最近还是在车间一线指挥工作,这非常好。
姚主任也趁机说是呀,总要有些干部是干实事的,如果说务实,田是排在第一位的。
马局点头。
田副厂长回家告诉了张兰,张兰半是失望,半是安慰自己,也快了,再过两年吧。她叮咛田副厂长要注意和姚主任的关系,找机会多接近马局。
田点头,他不愿意多说这事,尤其不愿意在家里说,说了两句,就侍弄他的花去了。
孙书记这才放心了,这个结局比较理想。
当过厂长是个资历,这对他以后往局里升任有好处,他的目标和田副厂长不同,田的中心在工厂,看样子,志不在局里,所以和他没有竞争性。
邻居----回归
东门恢复了平静,张兰告诉自己,不要泄气。
她其实心里明白,厂长这个职务很可能是田的最高岗位了。以田的性格,不大可能去局里,他的心还是在车间,这样的人,最好就是做个厂长。人际关系不是他的强项,去局里,反而不合适。
她安慰田副厂长,也快,早晚有机会。
其实她比田更失落。
为丈夫和娘家借钱,丈夫是甩手掌柜,根本不管钱的事,那借的钱,还要她精打细算去还呢。
她苦笑,上个月同学聚会,好多人羡慕她,嫁了个有才干的丈夫,谁知道她要算计着每一分钱如何花。
她有时候,发现要向马老师学习,她和马老师的关系要比和李芬熟悉,马老师家的情形负担重,两口子都是仁义的人,不好意思不管亲戚朋友,所以自己的日子就拮据了,有一次老家有急事,两口子是把刚到手的一月工资都给了出去。那个月,她就没见过马老师买过菜,好似都在吃咸菜。接下来刘师傅申请加了两个月的夜班。
她要是过那样的日子,真要委屈死了,幸而她家在本地,兄弟能干,还能相帮她,这就比马老师家强太多了,可是现在,她发现,在精打细算上,和马老师成了难友。
她去找马老师聊天,马老师在拆手套,准备织毛衣,张兰有些感叹,这种线结实是结实,没有弹性,所以织的时候要织肥些,美感就不必谈了,舒服也说不上,唯一的优点是还保暖。
张兰夸赞马老师手巧,什么手工活都会,马老师苦笑,这不是为了省钱吗,谁天生会这个。
马老师这个人,直来直去,不打肿脸充胖子,这点张兰欣赏,她欣赏爽利的人。
张兰想了想,自家发的手套不少,她根本不佩戴,嫌不美观,她回家拿了十几副过来,她说,办公室暖和,我冬天都不怎么戴,白放着占地方。
马老师痛快收下。
马老师愿意和张兰打交道,张兰是个实在人,有什么说什么,人也热心肠。
邻居---考试
张兰和马老师说,听她一个同学说,厂办学校可能要归教育局管。说了为了统一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马老师马上明白了, 张兰是在提醒她,学历的问题。马老师是优秀教师,业务能力强,可是她的文凭有些低了。
马老师沉吟起来,是不是上个电大一类的。
马老师开始打听夜校的事。
马老师开始教刘文静做饭,她要上夜校去了,做不了晚饭,下了课,自己好对付,不能让刘文静应付。她教刘文静如何熬粥,如何炒菜,刘文静对做饭兴趣不大,现在是特殊时期,不能保证刘师傅在家做饭,刘师傅有时候加班走得早。刘文静发现熬粥省事,她好学,最惨 不过是熬的时间长了,米太软,那无所谓。炒菜好麻烦,她简单的学了个醋溜白菜,想着冬天时间长,白菜吃半年,就会这一个菜也能应付了,她一项省事,什么菜都能对付。
马老师对刘文静的动手能力非常头疼,这个孩子绝对不是那种看一眼就会干的孩子,她只好妥协。马老师发过两次脾气,嫌刘文静做的菜难吃,不是不放盐,就是放多了,后来她干脆把盐放到勺子里,这才好些。
刘文静的个性是她脾气好的时候,你随便说,她要恼了,就干脆关门走人,有时候学习,有时候去楼下转悠,她胆子大,有一次走到了他们住的新华路的西头,那都到了郊区了。
刘师傅说过马老师一次,对孩子要有耐心,这六楼就属马老师没耐心。
马老师反驳,张兰更没耐心,不过人家田然生气不离家,就回房间听音乐去了。故意把声音弄得很大,气得张兰无奈。
邻居---学习
学习是马老师的强项,她在考试上一直顺风顺水,成绩极好,她遗憾刘文静没遗传她的脑子,刘文静是用功的孩子,这点让人省事,可是刘文静理科已经显现出了弱势。
教刘文静的班主任王老师到是安慰马老师,高中文理分科就会好些,不用太着急,马老师摇头,再怎么样数学是要拿住的。再分科还有数学呀。
田然成了家长们教育孩子的榜样,田然的科科成绩都拔尖,人家还能拿了美术奖,都说田然将来有出息。
一中的校长,后来又找过一次张兰,如果张兰要转学,一中的大门永远敞开,张兰苦笑,谢了校长,说将来中考的时候,一定上一中。
张松提醒她,既然一中的校长这么欣赏田然,这关系不能断了,逢年过节,带些水果,带着田然去校长家走动走动。初中三年一晃而过,总要为田然打好基础。
然而田然不去,语气很坚决,不去,她要学习。
张兰只好自己去,和校长解释,这田然是个书呆子,抓了书本就放不下。校长赞叹,这才是好学生。
刘文静心里也着急,尤其是数学,马老师再三强调,数学非常重要,必须提高分数。
为了这一点,马老师不得不从有限的花费里,又挤出钱来,让刘文静假期上了数学提高班。
刘文静还是和田然一起写作业,不过她不怎么向田然问功课,她愿意自己做,哪怕花的时间多些,但这样她感觉是自己学出来的,记得牢。
其实田然一直欣赏刘文静的作文,她的语文成绩,在单科上一直没超过刘文静。
邻居---生病
宋芙蓉在初一期末考试前就病了,先是发烧咳嗽,后来转成了肺炎,不得不住了院。
西门忙了几天,考完试马老师就轻松了,她到是主动帮忙,给宋芙蓉去送饭,到是帮了李芬的忙,李芬有几天必须出差,她已经为了女儿,损失了一笔业务,这笔再丢了,就影响太大了。
西门的饭菜大鱼大肉的,宋芙蓉不爱吃,马老师自己做了清淡的小米饭,宋芙蓉才愿意吃。
宋芙蓉出院后,整个人瘦了一大圈,她的脾气到是难得的好了不少。她把自己的辅导书送了不少给刘文静,说她爸妈买了不少,她根本看不下去。
宋芙蓉还是不爱吃家里的饭,她喜欢马老师的米粥。李芬只好请马老师帮忙给做些粥菜,马老师答应了,李芬说,给钱吧,你不乐意,这样,我们家买的鱼肉吃不了,也不好放着,她给了中门。马老师想,这算是交换吧。她家的小米,那是从老家带来的,最是新鲜养人。
马老师假期有时间了,这时候菜也便宜,她爱蒸包子,这合了宋芙蓉的胃口,她说外面的包子,皮厚陷少,不如马老师家的好吃。
刘文静可是吃多了不以为然,因了西门送了不少鱼肉,她到是吃了好几次清蒸鱼,感觉还是肉好吃。
尤其是用豆腐和鱼一起炖,更是美味,连豆腐都好吃。
刘文静夸赞李芬做的酸菜鱼,真鲜。
李芬私下和宋科长说,刘文静到是识货,她的鱼是和一家做酸菜鱼的饭店的厨师学的,可惜自家女儿不喜欢。
马老师照看了宋芙蓉,李芬说,给钱不合适吧,她从上海买了两身连衣裙,一身给了宋芙蓉,一身给了刘文静。
宋科长找了个理由,请刘师傅喝酒,二人没喝几口,宋科长借机把剑南春给了刘师傅。
(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