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大沟(屏阳)文艺七十年(1) || 作者 杨海川


会宁大沟(屏阳)文艺七十年

——(1)前言

作者    ‖   杨海川
杨海川在唐关(通渭碧玉关)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百年回眸——纪念》《丹顶鹤》《屏阳师表系列之九(附后记)——七十年代大沟中学在革委会主任郭安仁老师与校长吴振中老师率领下的教师总阵容》《屏阳师表系列之八——记七十年代大沟中学农业基础课刘振琪老师》《屏阳师表系列之七——记七十年代中期大沟中学原副校长刘振亚老师》《1920年海原大地震中的会宁大沟灾情记略》《屏阳师表系列之六——记原大沟中学体育课周尚礼老师》《屏阳师表系列之五——记原大沟中学语文课武止戈老师》《屏阳师表系列之四——记原大沟中学语文课王泰华老师》《屏阳师表系列之三——记原大沟中学建校元老王善治老师》《屏阳师表系列之二——记原大沟中学语文老师李炳宸》《屏阳师表系列之一——记原大沟中学崔炳华老师》《会宁县陈祥同志工作事迹——省报里的老实圪塔“陈喇叭”》《建国初大沟抗美援朝等为国征战人员事略》《接骨(下)》《接骨(中)》《接骨(上)》《老兵传奇(二十一)》《老兵传奇(二十)》《老兵传奇(十九)》《老兵传奇(十八)》《老兵传奇(十七)》《老兵传奇(十六)》《老兵传奇(十五)》《老兵传奇(十四)》《老兵传奇(十三)》《老兵传奇(十二)》《老兵传奇(十一)》《老兵传奇(十)》《老兵传奇(九)》《老兵传奇(八)》《 老兵传奇(七)》《老兵传奇(六)》《老兵传奇(五)》《老兵传奇(四)》《老兵传奇(三)》《老兵传奇(二)》《老兵传奇(一)》

庚子年秋冬之季,应方志需要,记录了屏阳(大沟)社会生活与历史的方方面面。又应同学之邀,写了屏阳教育方面的历史人物。唯"屏阳文艺″一题没有涉笔。上世纪九十年代,因参与了“屏阳文艺第三次高潮”中的活动,曾写过一部“屏阳文艺大纪实”,在屏阳文艺骨干中小范围传阅过。又二十多年过去,当年讲究“时效性”的记实文学,以今日观之,又有沧桑之感!今年以来,因忙搁笔,唯文艺老友王启明一再鼓励把屏阳文艺写出来,这些轰轰烈烈的历史不能悄然而失。要说“历史责任”,我们担待不起,而说我们”天真而率性”,一如当年搞文艺那样却也相仿。近日疫情骤起!街头人稀车少,天寒地冻,四门难出,因困于家,书写那铮錝锣鼓与管弦丝竹相伴和的文艺历史,心下稍慰焉!

话说“礼乐”源出,夏商己有文字录记。至周公旦则制“礼乐”,其源起于祭祀,由于文化演进,涉及更广,大约“礼”重于人际和谐,“乐”则陶然性情。音乐与舞蹈,是为上古最早的乐事。《易经》亦有“礼乐”的记载,盖乐为阳,为天,为泽被,礼而为阴,为地,为载贮。天地生人,无不师法于天地阴阳而循有序,其有序则为道,礼乐生焉!

至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孔子则竭力复兴“礼乐”,与“仁义”一并弘扬,孟子接力,而为“孔孟之道”传也!其中礼乐的含义更趋精细而广泛。其实质,不无包涵其政治性。数千年封建制度下,孔孟之道与其中之礼乐教化无疑是居功至伟!……

我们称之为“屏阳文艺”者,当然是个小概念。但在描绘记录这片苦瘠山乡里的文艺现象,必然会涉及其源起及其意义,这会让人们对礼乐教化的历史原委更加有一定的思考与认知!倘若记录这些文艺故事有一定的必要性,则是引起人们对于平凡的文艺历史以一些回顾与思考,其中“精神”二字的体现更让我们吟哦再三!更何况涉及七十年!在时维上,与共和国同步的跨越,“天翻地覆慨而慷”!其中有良多的精神因素值得让人们回味与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余年,中国人民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在屏阳这片偏僻山乡,与社会生产生活相关联的文艺活动,也历经了具备每一个时代特征的兴盛与辉煌。对于几十年历史的民众文艺尽可能将原貌呈现出来,确觉力有不济,但缘于对那些文艺前辈的敬重,对于那个如火如荼的激情岁月的怀念,似乎有责任去记述那些曾经的辉煌!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屏阳文艺”。它是历史,给于我们的是更多的怀念与思考,那些故去的时代里,发生过关于“文艺”的故事,而今,只能凝聚成这样一部不很成熟的系列文字:《会宁大沟(屏阳)文艺七十年》。

陈述历史,先为引子,以下将以十年为基本单元列为篇章,引领大家重回历史深处,聆听山乡久远处丝竹锣鼓的妙音!拜谒那些才情古朴的乡野艺人与令人咏叹不己的时代风情!

辛丑年九月十五日

注:后续连载。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