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勖传》:陛下让我兼具荀彧与荀攸之德,我只能说呵呵了!

更多原创、精彩内容

这是《真·三国志》第 373 篇文章

今天来讲 荀勖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荀勖(音同“叙”),字公曾,颍川人,今河南许昌,荀爽的曾孙子,荀爽是荀彧的叔叔,魏晋时期的音乐家,文学家。

荀勖出生名门世家,由于父亲早死,所以幼年时由舅舅抚养长大,他十分聪明,十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

荀勖的堂外祖父钟繇曾感叹道:这孩子,将来一定比得上他的曾祖父荀爽。

在曹爽逐渐排挤司马懿,独揽大权的时候,荀勖被曹爽征辟为掾属,又改任中书通事郎。

249年,高平陵事变爆发,曹爽被杀,曾经受过曹爽照顾的门生故吏没有一个胆敢前往吊丧,唯有荀勖前往。有了荀勖的带头,大家才尾随其后。后来,荀勖被任命为安阳县令,又转任骠骑将军从事中郎。在任期间,荀勖治理有方,取得了不错的政绩,百姓们都为他立了生祠。随后,荀勖又调任廷尉正,又参谋大将军司马昭军事,赐爵关内侯。

260年,曹髦因不满司马家的专权而想铲除司马家,匆忙之间发动了政变,当时司马昭的掾属孙佑等人守在阊阖门,司马昭的弟弟司马干听说发动了兵变,立即赶到,要进入阊阖门,然而,却被孙佑挡在了门外。

孙佑说:站住,这里不让进,您可以从东掖门进去。

司马干甩了甩手,掉头就换路,结果事情已经有惊无险地结束了,曹髦被杀了。

司马昭责怪司马干来得太晚,司马干也很无奈,只好将之前孙佑挡住自己的事说了出来,司马昭大怒,准备将孙佑灭族。此时,荀勖进言说:孙佑不让司马干进门,的确是做错了,但是天下的事情,总有顺心与不顺心的,千万不要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转移到刑法上,孙佑有罪,但不至于灭族,若是灭了他的族,恐怕天下的义士们就会有所议论。

于是,最终的结果只是孙佑被免为庶人。

当时,还有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作为刺客去蜀国行刺,因为之前就有刺客成功刺杀了蜀汉大将军费祎的成功案例,荀勖对司马昭说:名公您以至公之道治理天下,应该用正义之师来讨伐叛贼,用行刺的办法的确能除贼,但这不是以德服人的道理,也无法给天下人做榜样。

除此之外,冤冤相报何时了呀,蜀汉如果被激怒了,也派刺客来行刺魏国的大官,那就是一场防不上防的灾难,届时,恐怕两国的人民每天都会活在恐惧之中,这不是一个正常国家该有的状态,因此古今中外成熟政权的政治家,一般都有默契,不对敌国的人员进行刺杀行动。

263年,蜀汉灭亡后,钟会在蜀地密谋造反,消息传来,司马昭有些不相信,因为他平时对钟会还不错,况且此消息还没得到证实。荀勖说:钟会虽然受到了您的恩惠,但此人不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应该早点做好防备,对于这样的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于是,司马昭立即出镇长安,有人认为荀勖是钟会的从外甥,与舅舅家关系比较亲密,因此就劝司马昭将他贬出去,然而司马昭并没有听从这些人的建议,而且将荀勖带在身边,同坐一辆车,像原来一样对他好。

另外,在平定钟会之乱时,得益于将军卫瓘,而卫瓘,正是荀勖的推荐。

264年,钟会之乱平定,荀勖随司马昭回到了洛阳,与裴秀、羊祜一起成为了司马昭的心腹,共掌机密之事。

关于荀勖和钟会之间,在《世说新语》中描述了他们之间的一段恩怨,话说荀勖有一把宝剑,放在了钟会母亲那里,钟会非常想得到它。钟会擅长书法,擅长模仿他人的字迹,于是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模仿荀勖的字迹给母亲写信,以荀勖的名义将宝剑取了过来。荀勖知道是钟会干的,但也没有办法。

后来,钟会俩兄弟花重金建了一座房子,荀勖擅长画画,便偷偷画了一张他们父亲钟繇的画像放在里面。俩兄弟进入屋子看到后,悲痛万分,于是这座豪宅也就被空置了。(这个故事就当看看就好)

当时,司马昭准备给吴国皇帝孙皓带封信,因为刚刚灭了蜀国,想在吴国那里摆摆威风,顺便吓唬吓唬他,另外,由于吴蜀两国的同盟关系,司马昭也想让孙皓不要被联盟冲昏了头脑,不要贸然用兵。

司马昭让大家草拟与孙皓的书信,最终,司马昭选用了荀勖的,后来,孙皓看到书信后回信态度诚恳,表示愿意与贵国和亲通好,司马昭看到回信后,哈哈大笑,对荀勖说:您之前写的那封信让吴国很是顺服,真是胜过了十万大军呀!

可是,没多久之后,司马昭就挂了。

266年,司马炎接受了曹奂的禅让,建立了西晋,改封荀勖为济北郡公。羊祜(音同“户”)辞让了自己的南城郡侯爵位,荀勖也如此,也跟着辞让,因此,荀勖从公爵降为了侯爵,同时,又被拜为中书监,加侍中,领著作事,与贾充等人共同制定律令。

271年,贾充的政敌不怀好意地推举贾充出去镇守关中,以抵御叛乱的秃发鲜卑族首领秃发树机能。荀勖心有不安,对冯紞说:如果贾充被外任,那么我们在朝中也会失势。

冯紞也点点头,说:是啊,可怎么办呢?

荀勖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轻声说道:如今太子的婚事还没定,如果让贾充的女儿成为太子妃,那么贾充就自然会留在京师任职了。

于是,荀勖一伙人将贾充的女儿贾南风包装了一下,动不动就在司马炎面前推销:贾充的女儿真是美若天仙啊,如果纳入东宫,必然能扶助未来的人君,就像《诗经关雎》所歌颂的后妃之德一样。

就这样,贾南风成了太子妃,当时的人以及后人也因此嘲笑荀勖是奸佞谄媚之徒。

荀勖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在音乐上的成就,他非常擅长音乐,闲暇之余除了政治斗争外,还修订了音律,流行于世。他与中书令张华一起按照西汉刘向的《别录》整理古籍,又立书博士,设置博士弟子,教习书法,以钟繇、胡毋敬的书法为规范。他有文集三卷,只可惜,都已失传。

279年,王濬上表请求伐吴时,荀勖与贾充坚决劝阻,认为吴国还不可以讨伐,但是司马炎并没有听从他们的意见,发动了对吴国的全面战争,最终还以胜利告终。

三国,也才终于统一起来,虽然在后人看来,只是非常短暂的统一。

282年,司马炎下诏说:荀勖聪明通达,辨识天命所归,有佐命创业之功,兼有博学多识之才。久任内职,功勋卓著,咨询朝政,谋略允当。应登大位,以辅助朝政。现在以荀勖为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开府辟召掾属,守中书监、侍中、济北侯职务封爵不变。

三国的故事,越到后期越无聊,尤其是当西晋统一三国之后,因为很多英雄、仁人志士都去世了,留下来的,都没有什么太多刻骨铭心的故事,而且,小人居多。

贾充死了,李胤也死了,太子太傅职务出现了空缺,荀勖上表推荐了杨珧、卫瓘和山涛三人选。

司马炎也知道太子司马衷不太行,恐怕日后会给国家带来灾难,于是让荀勖与和峤前去观察情况。回来后,荀勖极力夸赞太子的仁德,而和峤却很客观,认为太子还是老样子。

当司马炎要废黜贾南风时,荀勖与冯紞也极力劝诫,才保住了贾南风的皇后之位。

当时的明白人,都认为荀勖将会是国家动荡的根源。

然而,荀勖平时为人,还算是小心谨慎,说话也不乱说,虽然他久管机密之事,但口风很紧,才思敏捷,非常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思,因此也能始终受到恩宠。

289年,荀勖去世,司马炎下诏追赠其为司徒,赐棺木、朝服一具,钱五十万,布百匹。又派遣代理御史持节护丧,赐谥号“成”。

荀勖虽然也还算是一个人才,但是比起前辈荀爽与荀彧,在人格上还是差得远了,谁叫他姓荀呢。

荀勖是一个懂得明哲保身的人,但,若是当年荀彧也懂得明哲保身,还会得到世人的尊敬吗?以荀勖的聪明,应该能够看出司马衷与贾南风日后的发展,若是不顾国家长远利益而只顾自己的短期安危,恐怕,荀勖是对不起他这个姓咯。

只能说,荀勖在聪明才智上算是不错的,但是人格与道德上,就是一纯粹投机取巧之人。

正如贾逵是君子,贾充是小人。

看来,一代不如一代了,不过这也正常,哪有一个家族是一直出产圣人的,又有哪一个家族是一直出产小人的,所谓均值回归罢了,人性,平均来讲,都是稳定的。

话说当年司马炎对荀勖说:魏武帝曹操曾说,荀彧提拔善者,不提拔起来誓不罢休;荀攸斥责恶人,不将他们赶走也誓不罢休。你们都是一家人,希望你也能像两位令君一样,兼具他们的美德。

呵呵,不知各位怎么看?

如果觉得OK,记得点个“在看”哦!

END

如果喜欢,欢迎帮忙推荐哦

《真·三国志》共420+篇,预计2020年3月更完,随后更【希腊神话】与【北欧神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