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院线最高分国产片来了,因为名字错过就太可惜

本文作者:豆瓣 @杉姐丨

首发公号:大象点映丨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

又到了一年一度总结的时候。

各类年度十佳片单蓄势待发,与此同时,12月的电影院更是热闹不停。

然而,就在这个大片云集的12月,却有一部国产片悄悄上映。

仅仅一周时间,就成为截至目前,今年院线上映评分最高的国产片。

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能突出重围,野蛮生长?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棒!少年

导演: 许慧晶
编剧: 许慧晶
主演: 马虎 / 梁正双 / 张锦新 / 孙岭峰 / 郭忠健
上映日期: 2020-12-11(中国大陆) / 2020-07-28(FIRST青年影展)
片长: 108分钟

*下文包含部分剧透*


北京某郊区,棒球场上,一群平均年龄8岁左右的男孩,正在球场上拼命奔跑、呐喊、抢球。

这不是什么兴趣爱好班,也不是什么比赛现场。

这是几位国内顶级教练,用棒球为一群特殊孩子规划出的人生。

能来到这里的孩子,都经过了严格筛选。

但筛选的主要条件,不是身体素质,而是家庭条件。

确切地说,是需要符合贫困条件。

爱心棒球基地现在有十几个孩子,贫困、命运凄惨、家庭残缺,是他们被选中的主要原因。

他们有的父母双亡,有的残疾或智障,病重在床,家庭困难无力抚养,有的是父母离异无人看管。
早上,孩子们去附近的实验学校上文化课,下午回到基地进行棒球训练。
吃住都在学校,按照约定他们将会被基地无偿抚养到18 岁。
电影很克制,并没有任何地方刻意煽情,但依然让人泪流,这些孩子真的太难了。

影片的开头,小双回老家探望二伯,二伯带他给父亲去上坟。

小双低着头不说话,只有二伯一个人念叨:

“小双在那挺好的,念书也棒,打球也棒,放心吧,明天就回北京了,一走就是一年。”

小双没见过父亲,父亲爱喝酒,脑溢血去世了,妈妈生下他和双胞胎哥哥,就走了。

两个孩子养不起,只能送走一个养活另一个,哥哥送给了别人,小双跟着大伯生活。

但大伯也没能给小双一个安稳的家,大伯因病去世,小双只能跟着二伯生活。

他说他没想过找妈妈,但却想找到哥哥。

小双是棒球爱心基地的主力投手,模样白白净净,性格沉稳、认真努力,成绩优异,是很招人喜欢的那种乖孩子。

棒球基地中,和小双性格完全相反的孩子是马虎

人如其名,马虎最大的特点就是“虎”。

他调皮捣蛋出了名,上蹿下跳、上房揭瓦。

文化课上,马虎吃粉笔、吃胶水、吐口水、丑态百出。

班主任忍无可忍向教练反应马虎在学校的表现,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扭转了文化课老师对基地孩子的看法。

马虎喜欢打架,食堂排队吃饭打一架、回宿舍跟别人打一架、在棒球场上上不了场,心里憋着气,再跟别人打一架。

在同学眼中,他连上飞机,都能把飞机拆了。

没来基地之前,他还有拿棍子、抽刀子的经历。

训练场上,他不认真,被教练晾在场外。

不服气的他找小双打架,语言攻击小双去世的父亲。

还要放狠话:“我打人没怕过,你再敢这样,一个人一个指头放这里,全都砍下。”

之后教练找他谈话:我要是小双,我就拿棍子打死你。

言外之意,你活该。

这里所有人的耐心,都被他一一挑战。

最严肃的一次,教练告诉他“要不你回家吧,省得下次我打你”。

马虎完全就是“破坏分子”,但破坏分子不可能生下来就是如此。

马虎来自宁夏,爸爸喜欢打架,他三个月的时候,妈妈走了。

马虎从小没人管,经常跟别人“要着吃,要着穿”,爸爸一直不回家,还爱打架。

过年期间,马虎短暂回家,和爸爸几乎没有交流,唯一说过的话是爸爸要求马虎给他拿啤酒。

马虎成绩差,六年级的孩子,三年级的课程都跟不上。

前半段的马虎,总是没事找事,是个太惹人讨厌的小孩。

但随着镜头对他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个熊孩子居然也有他柔软的一面。

和爸爸视频时,他比任何时候都乖。
说这两天好着呢,一直没打架,还告诉爸爸说“人家说我好好学,以后能当棒球运动员”。
没有同学愿意和他同宿舍的时候,他会害怕的睡不着觉。
教练罚他不让他上场的时候,他会委屈的说,“总不让我参加训练,我不想呆了,我就是个流浪狗。”
漆黑的夜空下,他想起远方、根本没有印象的妈妈,特别深情地唱到:
“妈妈呀妈妈呀,你走了以后,天空在下着雨,我想你,第一次喊妈妈呀,最开心的是你......”

《棒!少年》在第14届FIRST青年影展获得“最佳纪录片”、“观众选择荣誉”两大奖项。

在西宁的几场放映中,观众给出了高达9.34、几乎满分的评分。

很多影人和观众都说它是:今年FIRST的最大惊喜、这是一部金马最佳纪录片水准的纪录片。

谢飞导演赞它:实至名归。

《棒!少年》收到了今年FIRST最热烈、最持久的掌声和欢呼声。
目前豆瓣评分8.7,是今年截至目前,院线上映的国产片中评分最高的。
它真诚、热烈、青春、伤感、充满活力,从字幕出现一直到主创上台,掌声都没有停止过,大家都被感染到了。
导演许慧晶在采访中说,他也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十几年来一直在在拍摄中国农村的社会议题。
他拍摄过进城务工的农民、被强行拆除的家园、计划生育、信仰迷失......
他一直在反映农民的困境,但拍完之后能怎样呢?
他不知道了。

但《棒!少年》不同,它呈现了困境的同时,也呈现了希望,这对很多纪录片来讲,弥足珍贵。

这些草根少年,忽然有一天被选中,逃离了原生家庭,少年的命运至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棒!少年》拍了一年半年,剪了一年半。

导演笑称剪辑序列都存到100+,输出了至少40个版本,扎扎实实的诚意之作。

在纪录片中,孩子兴奋、落寞、点点滴滴举动都被记录下来。

印象最深的是小双回到老家之后,他在一颗大树下反复徘徊。

镜头远远的记录着这个孩子的身影,像是怕孩子走丢、偷偷跟在孩子身后的父母。
但当小双离开之后,摄像机马上就贴了上去。
我们看到小双在那个大树的树洞中,塞了一片松树叶子。
这个镜头因小双日后的选择,有了预见性和寓意。
小小的孩子看似简单,但他不说、不表达,并不代表他背后没有深不可测、巨大的“树洞”。
体育类的纪录片,又与少年有关,怎么看都应该往励志、激情、热血的方向发展。
但《棒!少年》在做足了好看、激情之外,呈现了一种更宽广的视角。
比赛和训练只是少年人生的一部分,镜头更多纪录的是赛场之外的鸡零狗碎。
一张张稚嫩、童真的脸庞之后,是无尽的现实。
棒球少年们不是每个人都有合适、干净的服装。
有时候甚至要穿破洞的裤子,或者借别人的衣服来穿。
创始人孙岭峰曾是前国家队队长,中国棒球联赛的三届盗垒王,国家队的第一棒与当家中外野手,战绩赫赫。
为了寻找资金支持棒球基地的运营,周转于各种慈善场合。
他像一个商人一样去找场地、去谈判、四处游说演讲,二十年的场地租金五百万,他一筹莫展、力不从心。
现在的他,已经丝毫没有前国棒队队长的光环。
直到他带领这些孩子们去美国打比赛,整间会场的外国人为他起立鼓掌,我们才明白:哦,原来他是这样有影响力的人物。
师爷爷张锦新,曾带领中国少年球队获得过4次世界少年软式棒球联盟赛(IBA)冠军,为国家队输送了60余名国手。
但辉煌的成绩,无法遮掩他已然是一位70岁老人的事实。
宿舍的灯光下,他总是疾病缠身的样子。

这样一个能改变孩子人生的学校,其实并没有多高大上。

面临拆迁,他们也束手无策,甚至经常要忍受停水停电。

影片的后半部分,故事随着孩子们去美国参加比赛,节奏上也有了明显提升。

这部分导演在剪辑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升格镜头、热血音乐、甚至一些MV式的片段都穿插在其中。

少年们第一次坐飞机去美国比赛、他们看到了从未见过的繁华世界,白天打比赛,晚上在宾馆学唱国歌......

大家嗨到起飞,感到世界之门已经向他们敞开时,观众被彻底点燃,但导演没有沉浸于这种欢乐之中。

随着比赛的结束,这种情绪戛然而止,忽然中断。

影片再次回到了现实思考,少年的人生究竟是怎样呢?

真能如八岁那年来棒球基地时设定的那样美好吗?

即使规划清晰,但没有人能预知前路,这才是人生。

《棒!少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小双和马虎,在性格上的差异极为明显。
面对生活的困境,他们一个温柔乖巧,一个叛逆捣蛋。
两种性格的少年呈现在屏幕之上时,他们不断摩擦、碰撞。
故事呈现更加戏剧化的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孩子的性格、童年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本片最可贵的地方是,创作者和爱心基地的老师们并没有把这些孩子边缘化,没有暴力的区分对错与好坏。
镜头指引观众客观的认识到,小双与马虎,这两种孩子不同的成长路径。

哪怕是马虎这样的孩子,教练也多次讲到,要矫正但不能矫枉过正,否则他会失了最珍贵的东西。

本片的结尾小双因为二伯得了癌症,无法接受再次与至亲分离,不肯再回队里,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他站在土坡上喊“你不能丢下我不管”,那一幕我哭惨了。

那种靠山山倒,靠树树摇的感觉,一定不是这个年纪的少年能承受的。

原本一片光明、优秀球手的棒球之路就这样破灭了吗?
而问题少年马虎却成了队中的少年担当,他鼓励队员,教小一点的孩子打球,他完全像变了一个人。

孙岭峰曾经说过:“生下来是弱者那是没选择,但是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成为强者。”

他希望用棒球改变这些孩子的一生。

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初衷,和那些没有被选中的贫困孩子来比,爱心棒球基地的孩子们拥有天赐的幸运。

可以预见,几年之后,棒球技术顶尖的孩子会成为专业运动员,拿到国家一级运动员证;

学习还不错的孩子会成为体育特长生,进入大学;

最差的,也可成为培训小孩的棒球教练。

那些没被选中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成了街头流浪的小混混。

因为破坏力比其他孩子更大,他们也更容易走向辍学、打工、犯罪的道路。

但这些被选中的孩子,在本应父母悉心呵护的年纪,早早站在成年人的十字路口,面对人生的现实抉择,又是特别残酷的一件事情。

童心未泯的少年,已经有了清晰的成长轨迹和职业的概念。
他们不断被灌输技能改变命运和家庭,被迫在重压的裹挟之下快速成长。
希望和光明,是这群孩子与关注他们的人,在窄窄的微光中一起扛在身上的重担。
今天,当我们坐在暖气房中,手捧一杯热茶的时候,难以想象当下的中国,还有四千万贫困儿童。
他们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但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比普通孩子承担更多。
我们都明白但仅仅是为孩子们生硬的选一条职业之路,是远远不够的。
贫困儿童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谁也不敢确定。
《棒!少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们的力量有点弱,身影也不够庞大。
但微光最动人心魄的地方,就是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
或许我们无法为这群孩子做太多事情,但走进电影院,为这部电影买上一张电影票,去看看他们的故事,是举手之劳。
加油!少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