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门有前景的好生意!想投资的可以看一看!
1
对于现代人来说,孩子上幼儿园是件很糟心的事儿。不但花钱多,还总担心孩子在幼儿园被老师虐待。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年幼儿园发生了很多奇葩的虐童事件,除了暴力殴打之外,还有打针、吃药、关小黑屋等等突破想象力的现象。
而在这些事件中涉事教师往往是年轻的女教师,大多都是20左左岁,职高刚刚毕业,自己还没有孩子。
我在小学上班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现象,学校常常会让刚毕业的学生教低年级,一年级或二年级。这是一种非常不合理的安排,这种安排的逻辑是刚毕业的学生教学经验不足,从教1+1、1+2 、aoe开始练手,慢慢完成小学各年段的教学。
这种安排经常会带来两个现象:一是年轻小老师让一群小孩子气得大喊大叫之后呜呜哭,而小孩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傻傻地看着。二是年轻小老师脾气大发和孩子动手,家长告到学校,校长给擦屁股。
当时,我提出过一个方案,让老教师去做一年新年生的班主任,也就是让老太太去教小小孩。我那时也20多岁,我的方案被校长老太太给否了。否定的理由是老太太都身体不好,教低年级太累。
我的理由是,一个不会教学生的毕业生教一群不会当学生的孩子肯定教不好;第二是年轻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容易发火引起冲突,手上又没有轻重,而年轻家长不但不会原谅年轻教师,二者之间更容易顶牛,激化矛盾。而老教师就不一样了,老教师收拾小孩子也有经验,不会出现手上没轻没重的现象,年轻家长对老教师也尊重,当时我们学校的几个老师都教过孩子的爹妈。
我当时提出这个方案是有私心的,一方面我也年轻,是站在年轻教师的角度上讲话。另一方面是我负责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出了老师和学生或家长冲突的事件,首先出面解决问题的是我,所以就不想让这样的事儿发生。
2002年,我在温州,一个朋友开了个幼儿园。有四个班别,大班、中班、小班、小小班。大班之后就要上学了,小学一年级老师是幼儿园最好的广告,当时我就让我的朋友聘用了一些小学退休的教师教大班,能把一年级的文化知识教得正规一点,让上小学的孩子家长能得到一个好的反馈,最终起到宣传的作用。
因为我到了温州之后改行从事广告业,这些想法也是出于广告的考虑。结果半学期下来,幼儿园的园长来找我,说小小班的孩子出了问题,刚刚入园的孩子总是哭闹,年轻教师手足无措,都想辞职。
我当时一下子就醒悟了,因为我职业的改变,犯了当年我们校长的错误。
我说,要走的就让她走,再聘些退休的小学老师来教,最好是找教过孩子爹妈的退休教师,老太太对孩子会更有爱心和耐心。
园长听了我的建议之后有点犹豫,她也不到30岁,不喜欢和老太太打交道,愿意和刚毕业的小姑娘一块玩。
她说,那样,幼儿园是否会显得太老气了?
我确实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我说,那也好办,一个班两个教学教师,一个老一个少就行了。
后来,我朋友的这个幼儿园发展成了当地最大、最好的幼儿园,超过了当地的机关幼儿园。以至于机关幼儿园的园长和我抱怨说,你只给她们出好主意。
我说,不是我出好主意,你们机关幼儿园的教师是分配来的,你没有用人的自主权。
机关幼儿园的园长很无奈,感叹婆婆太多。
我的这种老少搭的方法最后还是出事了。教育局给幼儿园评级,要求教师年轻化,我朋友的幼儿园因为教师的平均年龄太大,没有评上一级,只给了个二级。
确实搞不清,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是个什么思路。
再后来,我老家的一个退休校长到深圳办幼儿艺术学校,教师全是刚出校门的小女孩。她开始担心这些年轻教师的爱心问题。
我就问她,老太太比小姑娘有爱心吗?
她说,是的,原来不知道,现在年纪大了,见到隔代人了,见了小孩子就喜欢。
其实,老人对孩子的喜欢是出于人本性的,并非责任感,这种喜欢也是最无私的。从心理学上讲,是老人对自己生命的回顾和留恋。
2
在社会日益少子化、老龄化的今天,养老成了大问题。虽然我们现在养老的最大问题是出在了经济上,4月10日,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称,仅从制度赡养率上看,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在不断提升。简单地说,2019年是由接近2个缴费者来赡养1个离退休者,到了2050年则是几乎1个缴费者需要赡养1个离退休者。此外,《报告》还预测,在“大口径”(包括财政补助)下,2019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4.26万亿元,此后持续增长,到2027年达到峰值6.99万亿元,然后开始下降,到2035年耗尽累计结余。也就是80后就没养老金可发了。
而与此同时,随着老人的比例越来越大,养老的更大一个问题是老人的看护问题。
2012年,好莱坞电影制作人、西雅图大学兼职教授埃文·布里格斯拍了一部五分钟的纪录片《现在完成时》。
她拍这部纪录片是因为当地出现了一所有老人又有孩子的幼儿园或叫养老院,他们叫“代际学中心”,顾名思义,就是让不同辈分的老人、幼童在一起"学 "。这个中心里面除了孩子外还住了400多名老人。
布里格斯是当地人。她说,养老院在孩子出现前后有天壤之别,"孩子们进入养老院前,感觉老人们只有半条命,有的老人就是吃了睡、睡了吃,毫无生机可言,这是一个让人沮丧的场景;当孩子们走进养老院,开始跟老人一起唱歌、画画或给流浪汉做三明治,或者进行其他活动时,老人们活了过来、神采飞扬"。
孩子们在养老院能从容地做任何事情。比如,纪录片里有这么一幕,一个男童叫马科斯(Max),在老人院遇到了一位叫约翰的老人。
约翰不断问这个孩子:你叫什么名字?他一会儿把孩子叫成马克(Mack),一会儿又叫成马特(Matt)或麦琪(Match)……这样的场景屡屡发生,但你能看到男童马科斯总是保持耐心,一次又一次告诉老爷爷自己叫"马科斯"。
有趣的是,很多父母最初把孩子送到这家幼儿园并非奔着老人来的,而是冲着它有非常优秀的师资。不过,一年多下来,很多父母发现,让孩子跟老人呆一起,收获太大了。一位父亲说,不仅是孩子从这种模式收获了很多,他也亲眼目睹父母是怎么老去的。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说,"代际学中心"一方面让老人重新发现并肯定了自我价值,他们在跟孩子接触中也获得了更多乐趣和欢笑;另一方面,孩童比之前更能接受残障老人了,更清楚地懂得人的衰老过程,从老人那里收获了无条件付出的爱,还意识到"大人有时也是需要帮助的"。
比如,纪录片里有一幕是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想帮一个孩子解开外套,但她最终放弃了,并温和地感叹了一句"我现在连这个都做不来了"。另一幕中,老人和幼童一起为流浪汉做三明治,正常人只需要30 秒就能做好,但是他们做的时间要长很多,没关系,你能看到每个人脸上甜蜜的笑容。布里格斯说:"你可以告诉孩子,一起做这个是因为大家需要互相帮助。"
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遭遇了两位老人离世,布里格斯把"死亡"也放入了片中,其中一个画面是推着逝者棺木经过幼儿园教室,"我不想刻意美化死亡,它就是当时发生的真实画面,我们都需要懂得发生了什么,以及如何真正去面对。"
纪录片取名《现在完成时》有其深意,布里格斯解释说:主角是两类人,一类是幼童,他们几乎没有什么经历,但拥有美好、无限可能的未来;另一类是老人,他们的阅历丰富,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部纪录片就是讲述这两类人为数不多的人生重叠时间。
布里格斯说:“老人拥有丰富的生活智慧和经验,如果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将是社会的一大损失。而把养老院和幼儿园开在一起,是一个让老人再次融入社会的伟大案例。”
据统计,美国有43% 老人处于独居隔离状态,孤独而忧郁,而这反过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另一组数据则显示,截至2015年,全美有大约500个养老院+幼儿园联办场所。
(以上内容来自公众号:xgbaodao)
有幸的是,这样的事儿也在中国发生了,它被称为“老幼同养”。 武汉童心苑就是这样一家机构,童心苑实际是个代称,由武昌路幼儿园和武昌区复兴路社区的童心苑老年公寓共同组成。在这里,养老院和幼儿园开在一起,老人和幼儿结合供养。
不过这里只住了40多名老人,但也是很好的一种尝试。
这里面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家长愿不愿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幼儿园。其实孩子在老人面前会获得更大的成就感,他们会觉得他们比老人更有能力,这也是孩子喜欢和老人待在一起的原因,除了成就感之外,他们还会在面对老人时有更强的安全感和责任心。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王彦蓉说:“国外有很多学术论文能证明,老幼同养模式确实对老人身心健康有好处,甚至能延长寿命;对孩子的成长也很有帮助。心理决定身体,从老人的角度说,心情好了,对身体健康更有帮助。”
这确实是一门很有前景的好生意。
所有人都想找一门好生意做,可以给个思路——混搭。独居老人遇上“中国小皇帝”是非常好的混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