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滋味很长很长,适合在阴天,或是在深夜,一个人静下来,一句一句地慢慢咀嚼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 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 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 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杜甫,《赠卫八处士》赏析

人在年少时候,喜欢“为赋新词强说愁” 。 读诗,爱追求王勃的雄放刚健,向往李白的飘逸洒脱,迷恋李商隐的凄艳朦胧·····

读到杜甫,他那苦大仇深的模样真是很不讨喜。后来年龄渐长,再读杜甫,才能稍稍体味“诗圣”与“诗史”的厚重。杜甫的诗,滋味很长很长,适合在阴天,或是在深夜,一个人静下来,一句一句地慢慢咀嚼。

卫八是杜甫青年时代的朋友,姓卫,排行第八,“处士”是说他不仕而隐居乡间。 遗憾卫八在历史上没留下什么资料,但既能

与杜甫相交,想必也是一个清雅超拔的君子。这首《赠卫八处士》,以前读时并无多少触动,现在几乎每读一遍都能被勾下泪来。 读完“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恨不得掩卷痛哭一场,为何人生如此多艰,聚散这般无常?

如果说非要经历过颠沛流离或失去爱人,至亲,才能真正体味人生,那杜甫真是把人间的冷暖悲欢一一尝过了。十年困守长安,心志终不得舒展,一场安史之乱,余生尽剩流亡。

战乱中,玄宗仓皇逃至四川,太子李亨继位于灵武,杜甫草鞋敝衣,一路艰险重重,追随而至,肃宗感其忠诚,任他为左拾遗。可不久,刚直热忱的杜甫就因上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时任宰相的房琯早年就与杜甫结下了深厚情谊,为了营救房琯,杜甫险些招来杀身之祸。虽说这是知识分子的铿锵气节,可我更认为这是大丈夫之间的动人友情。杜甫一生热肠待人,挚友很多,李白、高适、王维、李龟年、岑参······哪一个名字不是响当当的?越是干戈离乱,越是情深义重。杜甫被贬华州的这一年冬天,告假回洛阳看望战乱后的故乡,战火却又延及河南,他只得仓促折返华州。彼时,安史之乱已达三年之久,杜甫也已四十八岁。烽火年月,人生过半,亲朋故旧正一个一个离他而去。 在荒烟蔓草的年头,人与人竟如那商、参二星,一个居东方,一个居西方,一个清晨出,一个日暮没。常常是一别,就错过了今生。惨绝如彼岸花,花开无叶,叶生无花,花叶永不相见,只好用无尽的召唤、绝望的等待在年年月月的轮回中相互守望。

杜甫怎能相信,颠沛途中,飘零落魄的他还能见到年少知交的卫八?这时隔二十年的相会,竟虚幻得让人分不清今夕是何夕,仿佛梦中一般。

我以为,写离别,莫过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谢玄说这是“诗三百”最佳的句子。昔日离别,春风年少,柳色青青;而今归来,漫天风雪,两鬓染霜。这两句就像两幅画,美到极致又衰伤到极致,让人室息让人痛,让人叹,仿佛一颗心被揪紧挼搓,再也舒展不得。杜甫与卫八,从离别到聚首,二十载光明流转,世事变了模样。人生几何,乌发已苍苍;亲朋旧故,竟有一半两隔阴阳;当日少年,今以儿女成行。杜甫用强烈的对比,把哀伤之情张到了极致

这首诗,我最爱的乃是中间叙事部分,“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这几句好比在温暖与感伤的交织中开出的带泪的花朵,令人读的时候忍不住就要语声柔柔的,微笑着,呢喃着。卫八的小儿女,乖巧可爱,问这个父亲的老朋友是从哪里来。 一般人写诗,接下来可能就会写我这一路如何如何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可杜甫很高明,只一句“问答乃未已”轻轻带过,可见裁剪简净之妙! 他用净洁的语言,画出极生动的生活素描,给人以最温情的感受。

“夜雨剪春韭”化用典故不着痕迹。 东汉名士郭林宗,曾冒雨去菜园子剪来韭菜做成汤饼,款待深夜来访的好友范逵。卫八如今待杜老之情意,好比冒雨剪韭的郭林宗。 春韭嫩嫩长长,黄粱散发着谷香,这桌上菜,钵中饭,哪一样不是满满的物意人心的珍重?士人相交,大都如高山流水般清雅脱俗,虽现实清贫,可他们也不屑于豪富之家那种山珍海味、歌舞丝竹的相待。一屋书香可待友,一壶浊酒已足够。

酒逢知己千杯少,这一夕,就让杜老与卫八举杯共饮,促膝话旧,喝他十杯亦不醉!不必幻想“何当共剪西窗烛”,这温暖的烛光,这烛光下亲切的脸庞,就是此刻实实在在的美好。在烽火乱世中,这平静安稳的一瞬对杜老来说是多么珍贵,珍贵到足以抵挡此后漫漫无边颠沛残荒的晚年了! 假如没有过与卫八的短暂相聚,没有这一夕温情的回忆,我不知道杜老该拿什么来温暖寒苦漂泊的余生。

这一时期,除了《赠卫八处士》,杜甫另有很多“离别”诗,他把个人的离恨放置在社会的承平乱离之下,像《江南逢李龟年》那句“落花时节又逢君”。他的诗总能让人窥见万邦来朝、绮丽繁华的大唐盛世背后的血雨腥风,那里有百姓生存的卑微、生命的苍凉。所以,他才能发出最深重的感喟:“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而千年以后的我们,已很难再体会那种别后两茫茫的感觉。

现代生活的便捷使四海为邻已非寓言,也让大多数人生出一种错觉,以为什么事都可以“来日方长”。于是浮靡众生忙忙碌碌,忙到最后手心里什么也没留下,而十年八载的日子却说没就没了。很多人喜欢龙应台的《目送》,我不知道人这短短的一生要历经多少次目送,我只知道每一次都可能是永远。

白云苍狗,离思渺渺,不要留下一句“来日方长”,然后悄然离开。因为世事难料,我们可能再也没有机会相见。

那年年翻新的灞陵柳色,那一步一回头的长亭复短亭,那西出阳关再无故人而劝你喝下的酒······承载的全是漫漫的

离愁。“相见时难别亦难”,明日一别,再见不知何年!山阔阔,水长长,人生奈何,如此凄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