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落魄的人

唐寅《王蜀宫妓图》绢本设色,124.7×53.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人说我风流倜傥笔中情

不见我四下无人黯垂涕;

人道我折花抵酒花下眠,

不知我落魄沧桑世事见。

唐伯虎出身于一处小商之家,

幼既多才,

16岁于秀才试中拔得头筹而闻名乡里。

19岁时与徐氏成婚,

人生初始,貌已融融。

然而,

就在“人生四大幸事”已遇其二之时,

唐寅却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沉重打击。

25岁,

先是唐父去世:

“父没,子畏犹落落”,

就在唐寅还未从巨大的丧亲悲痛中挣扎而出时,

他的母亲继而西去;

祸不单行,

妻子难产,

儿子早夭,

妹妹亦华发早逝,

一个个亲人接踵离世。

唐寅《落花诗册》苏州市博物馆藏本

现实的惨痛,

击垮了一直顺遂的唐伯虎。

亲人接二连三的离去,

一度令他陷入绝望无以自拔,

家境也一落千丈。

患难之中见真友,

眼见唐伯虎日益消沉,

祝允明劝导他专注诗文,

以成就功名,振兴家业。

所以说,天赋秉异之人一经唤引,

便发灿烂。

1498年,

29岁的唐伯虎以解元第一名中应天府乡试,

潘江陆海,“冒东南文士之上。”

盛名之下,

大家闺秀何氏不计其丧妻之虞,

拜倒在唐伯虎的峨冠博带间,

做其续弦。

唐寅 骑驴归思图  上海博物馆藏

然而,

就当大家以为唐伯虎过尽千帆终可“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时候,

一场足以改变他命运的牢狱之灾即将而来。

1499年,

30岁的唐伯虎进京参加会试,

其才学得到主考官程敏政的赏识,

甚至给唐氏的诗集作序。

然而,

因“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之事发,

程敏政卷入其中,

唐寅不幸受此牵连,

“放荡无涯”之梦碎,

或此后再无翻身之念。

落魄的唐伯虎“涕泪横集”,

于狱中给好友文征明写信描述被屈打之情形:

“至于天子震赫,

召捕诏狱,自贯三木,

吏卒如虎,举头抱地。”

弘治皇帝高度重视此案,

亲抓这起科场舞弊案,

命令锦衣卫负责侦办和审讯。

锦衣卫之残酷众所周知。

终于从磨难中抬头而起的大才子,

又一次坠入深渊。

今者读之,

唯长叹当哭。

唐寅《行书绝句四条屏》之二  纸本行书 57.2×22cm×4 广东省博物馆藏

唐伯虎与徐经被永远剥夺了参加科举的资格,

在寿命普遍不长的古代,

程敏政入狱时候已算老人,

后被锦衣卫折磨得脱去人性,

出狱不久既亡。

那时的唐伯虎,

经过科考作弊案的传扬,

已是声名狼藉,

难怪其自序道:

“海内遂以寅为不齿之士,

握拳张胆,若赴仇敌。

知与不知,毕指而唾,辱亦甚矣!”

人言可畏,

更何况他是个“雅资疏朗,

任逸不羁”的才子,

本有一腔“才雄气逸”,

可如今......

后朝廷打发落魄的唐伯虎以穷乡僻壤小吏之位,

而他不愿委身其中,

于是重新回到家乡。

然而,

原本“花吐云飞”的续弦妻子何氏见他落魄至此,

似无翻身之望,

于是径自离去,

另寻良人了。

《牡丹仕女图》明 唐寅 纸本设色 纵125.9厘米 横57.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命途无幸,妻离子散,

唐寅顿觉人生无望,

只愿放浪形骸,

彻底抛却对这功名人世间的期许青盼,

于是“放浪形骸,翩翩远游,

扁舟独迈祝融、匡庐、天台、

武夷,观海于东海,

浮洞庭、彭蠡”,

了无牵挂。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话虽如此,

但“以天为盖,地为庐”仅是失志文人的避世说辞,

放浪日久,细软已尽,

唐伯虎只得重返家乡。

然而家徒四壁,四下无人之景,

只会令他反复咀嚼这永世不得翻身的多舛命途,

其人心中之苦,

后人想之心绞。

唐寅《行书赠周良温诗卷》纸本行书 26cm×43.2cm 天津博物馆藏

如果事情就这样结束,

我们一定认为,

唐伯虎来这世间定是以极刑之苦来还前世之债的。

所幸,

在他最艰难颓废之时,

当年相识于青楼的红颜沈九娘以其温软解救了他。

在沈九娘无微不至的照料下,

唐寅逐渐体味到生活本来的滋味,

两人婚后以卖画为生:

“闲来写幅丹青买,

不使人间造孽钱。”

虽清苦,亦足乐。

后世仅知其“花前花後日复日,

酒醉酒醒年复年。”

却不曾料到他被命运的巨轮碾压到连残喘皆不可的地步,

又是以何种勇气,

仰天大啸:

“世人笑我忒风颠,我咲世人看不穿”。

唐寅 春山伴侣图 上海博物馆藏

后来,

唐伯虎用卖画所得建起桃花坞里“桃花庵”,

并与沈九娘育一女,

唤作桃笙。

期间“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复日,

酒醉酒醒年复年。”

日子过得倒也闲适。

唐寅《雨花台感昔诗札》 纸本 行书 27.5×3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中甘苦,

只有诗中人才能体会。

是啊!

空有“白衣卿相”之梦,

却终究是有“失龙头望”,

心中纵有不甘,

所作的也不过只有举杯浇愁。

罢了!

妻子儿女,环绕身前,

自是怡怡。

然而,

或许人生真是要跟他作对,

年仅37岁的沈九娘因操劳过度,

于唐寅43岁时去世。

“相思两地望迢迢,清泪临门落布袍”。

此时,

笔者已不敢设想唐伯虎在经历这短短43年人生的苦痛之后会有怎样的心情,

或许来人世一遭,

就是要痛苦地一一送走身边的一众“过客”吧!

夜半微凉,独坐庭院,

痴痴地,

观花影绰绰,

竹影摇摇,

只当是“只恐月沉花落后,

月台香榭两萧条。”罢!

之后的日子,

唐寅信了佛,

再无续弦,

自号“六如居士”。

唐寅 吹箫图 南京博物院藏

“生在阳间有散场,

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

只当飘流在异乡。”

这是唐伯虎临终时写下的一首绝笔诗。

之前读到,

自觉他或是生性张扬,

不惧生死无常。

现在想来,应是他早知,

世事不是人力可控,

纵你辛苦一生,

不该是你的,

终究都会失去。

1523年,

唐寅逝世。

死后无钱安葬,

多得朋友慷慨相助,

葬于桃花庵近处。

“书籍不如钱一囊,少年何苦擅文章”

现在读来这两句,

您理解了吗?

-------------------------------

中国书法网shufa.com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官方微信名称:书法网(ID:shufa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