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你不知道的电影《菊豆》(一)

5

接昨天的内容,聊张艺谋的电影《菊豆》。

昨天,我聊聊了电影的大框架,染房、祠堂、宗法社会、宗法社会的规矩。鲁迅管这些东西叫吃人的礼教。

其实,这些东西就是社会文化、社会制度。有什么样的文化就塑造什么样人,这些人再去制定社会规则,没有人能摆脱这些规则的影响。也就是大规则不可能让一个人为所欲为,这也是规则制定的本意,也叫正义性。

然而,如果这个规则是一个闭环,没有开放的空间,没有改进的可能,那么,这个规则就是一个死环,产生的就一定是悲剧,无人能幸免,无论这个规则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

电影通过染房、宗祠、祖宗之法构建了这样一个死环。

6

电影是从杨天青出远门回来之后得知叔叔又买了第三个女人开始的。

杨金山买女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玩乐,因为他并没有在方面娱乐的能力,他还是要生儿子,延续香火、传宗接代。

这是中国文化的主题,叫生生不息,也可以叫中国文化的精神。

那么,如何才能生生不息呢?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前提界限是什么呢?总不能像动物一样以生育为唯一目标吧,我们找了一个很道德的前提叫厚德裁物。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儿。按理说,想生生不息,应该是“厚德裁人”才对,怎么能“裁物”呢?因为,我们拿人当物,有的时候人还不如物,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梗儿。

杨天青出远门回来之后,杨金山并没有关心他的死活,反而说,以为他死到了外面了,却说马瘦了。

可见马的胖瘦,比一个长工的死活更重要,也就是人命不值钱。

不要觉得命不值钱的事儿只能发生在古代宗法社会,这种潜在的观念到现在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

电影中,杨金山也把如花似玉的菊豆当牲口看,因为她是花钱买来的,他把马鞍子放在菊豆身上行房事,用靴子抽打她以求快感。

这一点,一直是中国人的一种疑惑,为啥中国人不拿人当人呢?我们不是文明古国吗?

抛开社会政治,这是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人、地矛盾,人与资源的矛盾造成的。一直以为人就是过剩资源,而牛马物是稀缺资源。到了今天,好像才慢慢地有了一点儿正确认识,人才是能创造资源的资源。

四十岁没碰过女人的杨天青,看到天天被虐待的菊豆心生恋意。当然,这种恋意最主要的还是人的性本能,同情和怜悯都是因为菊豆年轻漂亮。他在菊豆洗澡的木门上抠了一个小洞,窥视她的身体。

当菊豆发现这个洞的时候绝望了,一个封闭的院子里有两个男人,一个是晚上对她性虐待的老头子,一个是白天猥琐偷窥洗澡的中年汉子。但正是因为门上的这个洞打破了封闭的环境,让菊豆看到了希望。电影通过一组镜头表达了菊豆的复杂心理变化,杨天青虽然猥琐,但他有可能是个正常男人,他有正常的欲望。相反,杨金山的欲望并不是行男女之事,而是传宗接代。

对年轻女性的欲望是私欲,而传宗接代的欲望是公欲,叫天理。也就是说,人一旦被集体欲望指使的话,失去的就是个人欲望,我们叫为集体利益可以牺牲一切。这部电影就是对这一价值观的挑战,菊豆就是这样一个反抗和挑战者的形象。

只是大多数人看不懂,因为我们一直认为人的私欲是龌龊的,所以很多人只看到了情色。

一个干柴,一个烈火,在杨金山外为马看病回不来的情况下,在菊豆的不停诱惑下,杨天青突破了传统道德的底线,在光天化日之下干了自己的小婶子。

这个小婶子是被传统文化定义的,他们之间没有伦理上的关系。其实小说或电影完全可以把杨天青写成就是杨金山的亲侄子,这样故事的批判性会更强。

但这和作品要表达的“传统绝后论”的主题相矛盾,如果把杨天青写成是杨金山的亲侄子,那么,这支杨氏也就没有了绝后的危机。另外一点是,这样写会违背中国人认知中的伦理,中国人更接受不了。

7

在正常伦理下,性无能的杨金山没办法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而基于私欲的、被传统定义为乱伦的行为却让菊豆怀孕了。为此杨金山在生了儿子之后高兴万分,整个家族都为之兴奋,并在族长的组织下,庄重地给这个并不是杨家种的孩子从杨家的家谱上找了个名字叫杨天白,他的亲生父杨天青是他哥。

天白就是东方的拂晓,雄鸡一唱天下白。

没人意识到杨金山根本造不出孩子,更没有人意识到天白是个孽种。这种集体的无知和集体无意识是作者有意而为之的,即使到现在,这种集体的无知和集体无意识还广泛存在。

这是作者自己坏笑中的一种讽刺,所以电影自然不能演,当然,我也只能点到为止,要不也发不了。

无论是起名,还是举行孩子的三岁生日宴,电影里都提到了一句话:难道你比祖宗还聪明?

可以说,这是一个社会之问,我们到底有没有祖宗聪明?

这里的祖宗并不是祖宗,而是对权威的崇拜,儒教为古代统治者架建了这样一个体系,谁也不能挑战权威,权威才是中国社会的祖宗。

这一点倒不是中国人太愚蠢,而是中国人太聪明。

忠孝构建了两个权威体系,一个是属于政权的,一个属于家的,每个人都有希望成了权威。多年的媳妇也能熬成婆,所以中国民间管过日子叫熬,叫熬出个头来。

但熬的是不好受的,对于菊豆和杨天青来说,让他们煎熬的是杨金山,只要杨金山不在了,他们的穷日子也就熬出个头来。

8

一个机会来了,杨金山在一次外出中意外地摔下了山崖,驴回来惊动了正在男欢女爱的两个人。当杨天青在山坡下找到杨金山的时候,他已经昏迷了。杨天青把他背到一个悬崖边上的时候,杨天青起了恶念,只要把他扔下去,一了百了。杨天青没有这么做,但这并不是杨天青懂得尊重人的个体生命,而是人性中就有善的一面,但杨天青想的是传统文化下的伦理,那是有叔,其实并不是他叔,他只是一个不要钱的长工。

杨金山并没有死,只是下身瘫了。瘫了自然就没有办法再虐待菊豆了,菊豆就只属于杨天青一个人了,好像两个人的好日子来了,两个人还举行了一场小小的庆祝仪式,从此两个人就可以肆无忌惮过属于自己私欲的小日子了。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还在染房之中,他们还在社会规则之下,从那个小洞里寻得的那一点欢娱和希望无力突破社会规则,因为他们不是规则的制定者。

规则的制定者是祖宗,在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里是神谕,是阿波罗神,宗祠是阿波罗神庙。

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杨金山的下身瘫了,菊豆再怀孕就没法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为了不怀孕,菊豆找老尼姑要了避孕药,这是电影里超级讽刺和荒唐的一个桥段。

老尼姑怎么会有避孕药,老尼姑怎么怀孕。也就是说,谁都知道人有性欲,老尼姑也会偷情,无论天理是什么,人欲是灭不掉的。

但整个社会却认为,私欲是可耻的,人的欲望是可以灭掉的。可以说,所有乌托邦的思想都是建立在这个不可能实际的前提基础上的,而大家对这个前提的认可,就是集体无意识。

正如电影里演的那样,结果老尼姑给的药或者叫解决方案就是一包辣椒面,菊豆的下身烂掉了,失去了生育的能力,而大夫说,这倒也省事。

省事也叫效率,是我们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的唯一原则,别人不认可,我们就生气,觉得人家太笨。

而杨金山在这个时候也不是什么也没干,他没法忍受自己的马随便让别人骑。在一次冲突中,菊豆说出了实情:你这个没用的老东西,孩子也不是你的,是杨天青的。

这种断后的打击是致命的,杨金山决定灭掉这个孽种,在一次行动中差点被杨天青掐死。杨天青在菊豆的鼓励下没有要杨金山的命,不是说明他懦弱,而是电影要给人留下一点希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性当中善的一面永远都在。

但这种善并没有感动杨金山,也就是说他无法从社会法则构建的恶中走出来,他心中的善早就和人欲一起被灭掉了,他选择了点火烧死所有人,也包括他自己。

好在,菊豆因为孩子哭及早地发现了,火被救住了。

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当一个体制固化到所有人都是受害者的时候,体制内部也有会产生自毁机制现象,但这种机制成功的可能性是没有的。这里我就不深说了。

在所有努力都不成功的情况下,杨金山被彻底控制,他被放到了一个木桶里,挂了屋顶上。

这时,电影中的人物关系出现了转折,电影画面也出现了少有阳光和温情。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菊豆在清澈的河水里洗染好的布,天青为杨金山洗澡,远处摇曳的芦苇花中是杨天白的玩耍。

电影里有三个代表不同形象的非人演员,也可以叫道具,演员也是道具。一个是老马,代表即使死去的杨金山;一个是在最应该叫的时候总会叫的驴,那是一头虽然倔强但忠于主人的驴,代表杨天青;而芦苇花代表菊豆,它虽然美丽,却只能长在那儿,在风中摇曳,永远没有自由,最后,连儿子都想把它染成属于自己的颜色。

如果电影就这样结束了,还是挺温馨的。但菊豆和杨天青从被别人禁锢,到用同样的方法禁锢别人;从反对别人的虚伪,到展示虚伪以博得别人的同情,悲剧自然不可避免。因为谁也无法逃脱社会的禁锢,他们依然生活在染房之中。

我原来以为今天能聊完,但看来聊不完了,也不及急,电影的高潮还没出现,明天在公号的第二篇文章里接着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