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单字分析——“仰”
有思考,才有收获。
(信仰。没有信仰的人最可怕,因为没有底线,无所敬畏,你有吗?)
(其他字的写法,请查阅菜单目录)
“仰”字楷书临写
1,从整体上看,虽然“仰”字有一笔长竖,但给人的感觉是宽的。
事实上,它也是一个很宽的字,中间的长竖,倒是起了一个平衡高宽比例的作用。
大家看上图的几根蓝线,对于结构的把握会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
1)第一根蓝线,强调的是单人旁右侧(卬:ang二声,通昂;也念yang三声,通仰)第一笔起笔的位置,同时它也决定了整个右侧“卬”和单人旁的相对高度。
2)第二根蓝线强调的是“卬”字的高度,它尤其重要,在整个单人旁大约2/3的位置,这个“卬”字再扁的话,长竖的左右都显得太空,如果再高的话,“卬”字本身就已经很丑了。
3)第二根蓝线,几乎平分了第一、四根蓝线的距离,而第三根(强调单人旁的长度)又与上下的二、四间距相等。
说实话,在写的时候是没有这种等距意识的,写完了才发现它达到了这种效果。
因为这样安排更合理,更符合我们的审美。
这就是楷书的法度,过了不行,少了也不行,非常之严谨。
2,横向的间距也很严谨。
3,重点说一下右侧的“卩”(jie二声,古同“节”),也是一个难点。
1)按照我们正常的书写习惯,“卩”的右侧通常不这么写,比这个要宽而扁,但是欧大大在这里作了调整,否则一是本来就宽的字会更宽,二是本来“卬”写出来就比单人旁要扁,竖笔的两侧是空的,会加重这种情况,因此要难看很多。
所以这里的要求就是,“卩”的右侧要写长一些,并且是直的,接近了左侧的高度。(蓝线所示)
2)竖笔和横折的连接处,因为是先写横折后写竖,所以通常是竖笔被横折的横给挡住,但是这里不是,而是竖笔挡住了横折,让横变的很短。
3)最后的竖笔介于垂露和悬针之间,接近垂露。
“仰”字习作:
(楷书练习)
(行书练习,临的《兰亭序》中的这四个字)
(“。”订制)
对于初学者来说,“心”字绝对是一个难点。
这几个点还好说一点,但是这个弯钩实在是找不到感觉。
刚好在今天推送的田蕴章老师的每日一字中,讲的就是这个“心”字,视频讲解,就比较清楚了。
但是,这个字你看一百遍讲座,你也是学不会写不好的。有一个小朋友说“大”字的撇和捺总也找不好合适的弧度,我当时是这么说的:
书法里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对于“字”的审美,就是你知道它怎样才算好看的,弧度这种东西无法量化,但是你心里有一个直觉,它弯到某个程度的时候是美的,某个程度是丑的,这样你在写的时候才会按照那个美的弧度来完成它。
而这种对“美”的认知和判断,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需要在你不断地临习、观察和思考当中培养。
对这个“心”字同样如此。
所以你去看大书法家写的“心”字,并非千篇一律的面目,可是都好看。
我写的也很一般,连着写好几个,也会有所不同,但是美感上来说不会相差很多:
(“简锦”订制)
自评:刚开始写,总感到有些僵硬,不是很自然,所以又很随意的写了一张:
没有叠格,纸也是用的余纸,显得有些拥挤,但是比上一幅要自然。
于是叠好了格又写了一张:
可惜最后的“悲”字又不小心被水洇湿了。
借这几张字想和大家交流一个问题,那就是初学者临帖之后往往容易陷入僵化的问题。
以我的个人经验来讲,由于在写公众号的这半年里,基本上每天写字,所以有比较深的感触。
刚开始写公众号的时候,我一张四个字的作品往往要写十张以上才能稍微满意一点,但是现在回过头看也很糟糕,而现在写一个“高山仰止”,只写了一次就用了。
写一个单字,要有局部意识,也要有整体意识;
写一个点画,主要是局部意识,紧盯细微处;
写一幅作品,主要是整体意识,心里有整幅字。
这种意识是可以训练、不断练习出来的,我希望那些没有请过老师,跟着一只笨蛋学书法的朋友们,能够意识到这些问题,并且通过不断地刻意训练来解决。
一点经验和体会,希望对大家有用。
写字订制:大家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区里(不是后台不是后台不是后台),提出你想要的字(毛笔字数限定1个到10个,硬笔或者小楷字数1个到100个),并说出你的要求(毛笔或硬笔,楷书或行书等),我写完之后,会放在下一篇推送内容里。
单字答疑:对于某个字的分析有什么疑问,在下方留言就好,回答好后会选出来供大家参考。
作业批改:如果临帖遇到困难,可以把写出来的字在后台发给我,会视情给出建议。
想写好字,请保持耐心,坚持下去。
想卓有成效,请忘掉自己的聪颖,付出努力,像一只笨蛋一般,和自己死磕。
(现在基本上很少去宣传自己的公众号了,把更多时间用在练字和写作上面,所以如果您觉得不错,还请帮忙扩散,帮助更多初学者写好字,谢谢!)
谢谢您的驻足,我是一只笨蛋,
85后,笨拙而努力的书法爱好者,
如果您也是,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关注我,我们一起研习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