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思治论》 原文

hyhls-2006.blog.163.com 2011-11-29 09:30

方今天下何病哉!其始不立,其卒不成,惟其不成,是以厌之而愈不立也。凡人之情,一举而无功则疑,再则倦,三则去之矣。今世之士,所以相顾而莫肯 为者,非其无有忠义慷慨之志也,又非其才术谋虑不若人也,患在苦其难成而不 复立。不知其所以不成者,罪在于不立也。苟立而成矣。

今世有三患而终莫能去,其所从起者,则五六十年矣。自宫室祷祠之役兴, 钱币茶盐之法坏,加之以师旅,而天下常患无财。五六十年之间,下之所以游谈 聚议,而上之所以变政易令以求丰财者,不可胜数矣,而财终不可丰。自澶渊之 役,北虏虽求和,而终不得其要领,其后重之以西羌之变,而边陲不宁,二国益 骄。以战则不胜,以守则不固,而天下常患无兵。五六十年之间,下之所以游谈 聚议,而上之所以变政易令以求强兵者,不可胜数矣,而兵终不可强。自选举之 格严,而吏拘于法,不志于功名;考功课吏之法坏,而贤者无所劝,不肖者无所 惧,而天下常患无吏。五六十年之间,下之所以游谈聚议,而上之所以变政易令 以求择吏者,不可胜数矣,而吏终不可择。财之不可丰,兵之不可强,吏之不可 择,是岂真不可耶?故曰:“其始不立,其卒不成,惟其不成,是以厌之而愈不立也。夫所贵于立者,以其规摹先定也。古之君子,先定其规摹,而后从事,故其应也有候,而其成也有形。众人以为是汗漫不可知,而君子以为理之必然,如炊 之无不熟,种之无不生也。是故其用力省而成功速。

昔者子太叔问政于子产。子产曰:“政如农功,日夜以思之,思其始而图其 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子产以为不思而行,与凡行而出于 思之外者,如农之无畔也,其始虽勤,而终必弃之。今夫富人之营宫室也,必先 料其赀财之丰约,以制宫室之大小,既内决于心,然后择工之良者而用一人焉, 必告之曰:“吾将为屋若干,度用材几何?役夫几人?几日而成?土石材苇,吾于何取之?”其工之良者必告之曰:“某所有木,某所有石,用材役夫若干,某日而成。”主人率以听焉。及期而成,既成而不失当,则规摹之先定也。

今治天下则不然。百官有司,不知上之所欲为也,而人各有心。好大者欲王, 好权者欲霸,而偷者欲休息。文吏之所至,则治刑狱,而聚敛之臣,则以货财为急。民不知其所适从也。及其发一政,则曰姑试行之而已,其济与否,固未可知也。前之政未见其利害,而后之政复发矣。凡今之所谓新政者,听其始之议论, 岂不甚美而可乐哉。然而布出于天下,而卒不知其所终。何则?其规摹不先定也。用舍系于好恶,而废兴决于众寡。故万全之利,以小不便而废者有之矣;百世之患,以小利而不顾者有之矣。所用之人无常责,而所发之政无成效。此犹适千里不斋粮而假丐于涂人;治病不知其所当用之药,而百药皆试,以侥幸于一物之中。欲三患之去,不可得也。

昔者太公治齐,周公治鲁,至于数十世之后,子孙之强弱,风俗之好恶,皆可得而逆知之。何者?其所施专一,则其势固有以使之也。管仲相桓公,自始为政而至于霸,其所施设,皆有方法。及其成功,皆知其所以然,至今可覆也。咎犯之在晋,范蠡之在越,文公、勾践尝欲用其民,而二臣皆以为未可,及其以为可用也,则破楚灭吴,如寄诸其邻而取之。此无他,见之明而策之熟也。

夫今之世,亦与明者熟策之而已。士争言曰:如是而财可丰,如是而兵可强,如是而吏可择。吾从其可行者而规摹之,发之以勇,守之以专,达之以强,日夜以求合于其所规摹之内,而无务出于其所规摹之外。其人专,其政一,然而不成者,未之有也。财之不丰,兵之不强,吏之不择,此三者,存亡之所从出,而天下之大事也。夫以天下之大事,而有一人焉,独擅而兼言之,则其所以治此三者之术,其得失固未可知也。虽不可知,而此三者决不可不治者可知也。是故不可以无术。其术非难知而难听,非难听而难行,非难行而难收。孔子曰:“好谋而成。”使好谋而不成,不如无谋。盖世有好剑者,聚天下之良金,铸之三年而成,以为吾剑天下莫敌也,剑成而狼戾缺折不可用。何者?是知铸而不知收也。今世之举事者,虽其甚小,而欲成之者常不过数人,欲坏之者常不可胜数。可成之功常难形,若不可成之状常先见。上之人方且眩瞀而不自信,又何暇及于收哉!

古之人,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者,彼独何术也?且非特圣人而已。商君之变秦法也,撄万人之怒,排举国之说,势如此其逆也。苏秦之为从也,合天下之异以为同,联六姓之疏以为亲,计如此其迂也。淮阴侯请于高帝,求三万人,愿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而西会于荥阳。耿弇亦言于世祖,欲先定渔阳,取涿郡,还收富平而东下齐,世祖以为落落难合。此皆越人之都邑而谋人国,功如此其疏也。然而四子者行之若易然。出于其口,成于其手,以为既已许吾君,则亲挈而还之。今吾以自有之天下,而行吾所得为之事,其事又非有所拂逆于天下之意也,非有所待于人而后具也,如有财而自用之,有子而自教之耳。然而政出于天下,有出而无成者,五六十年于此矣。是何也?意者知出而不知收欤?非不知收,意者汗漫而无所收欤?故为之说曰:先定其规摹而后从事。先定者,可以谋人。不先定者,自谋常不给,而况于谋人乎!且今之世俗,则有所可患者,士大夫所以信服于朝廷者不笃,而皆好议论以务非其上,使眩于是非,而不知其所从。从之,则事举无可为者,不从,则其所行者常多故而易败。夫所以多故而易败者,人各持其私意以贼之,议论胜于下,而幸其无功者众也。富人之谋利也常获,世以为福,非也。彼富人者,信于人素深,而服于人素厚,所为而莫或害之,所欲而莫或非之,事未成而众已先成之矣。 夫事之行也有势,其成也有气。富人者,乘其势而袭其气也。欲事之易成,则先治其所以信服天下者。

天下之事,不可以力胜。力不可胜,则莫若从众。从众者,非从众多之口,而从其所不言而同然者,是真从众也。众多之口非果众也,特闻于吾耳而接于吾前,未有非其私说者也。于吾为众,于天下为寡。彼众之所不言而同然者,众多之口,举不乐也。以众多之口所不乐,而弃众之所不言而同然,则乐者寡而不乐者众矣。古之人,常以从众得天下之心,而世之君子,常以从众失之。不知夫古之人,其所从者,非从其口,而从其所同然也。何以明之?世之所谓逆众敛怨而 不可行者,莫若减任子。然不顾而行之者,五六年矣,而天下未尝有一言。何则?彼其口之所不乐,而心之所同然也。从其所同然而行之,若犹有言者,则可以勿恤矣。

故为之说曰:“发之以勇,守之以专,达之以强。苟知此三者,非独为吾国而已,虽北取契丹可也。

(0)

相关推荐

  • 《明史·周敬心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 原文: 周敬心,山东人,太学生也.洪武二十五年,诏求晓历数者,敬心上疏极谏,且及时政数事.略曰: 臣闻国祚长短,在德厚薄,不在历数.三代尚矣,三代而下,最久莫如汉.唐.宋,最短莫如秦.隋.五代. ...

  • 古为今用有奥义……古文摘抄系列(六)

    -- 原文摘抄 智慧启迪书名<史记>(续前文)20.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2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2.运筹帷幄之中,制胜於无形23.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24.浴 ...

  • 《墨子全鉴》节用(上)

    节用(上)--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不追求华美而只在乎实用 [原文]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 ...

  • 文徵明64岁小楷跋苏轼《治平帖》

    内容摘要:文徵明小楷跋苏轼<治平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为张铨跋苏轼与乡僧治平帖.嘉靖癸巳(1533年)十一月四日文徵明跋...文徵明小楷跋苏轼<治平帖>,北京故宫博物 ...

  • 《吴子》治兵原文及译文

    以下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整理的<吴子>治兵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https://m.liuxue86.com/guoxue/)查看. 治兵 作者:吴起 武侯问曰 ...

  • 苏轼《治平帖》卷

    苏轼<治平帖>卷 中国书画邮2021-04-13 11:59:00 <治平帖>卷,北宋,苏轼书,纸本,行书,纵29.2厘米,横45.2厘米. 释文: 轼启:久别思念不忘,远想体 ...

  • 宋 苏轼《治平帖》

    宋 苏轼《治平帖》

  • 赵孟頫跋苏轼《治平帖》,难得一见的好书法!

    赵孟頫一生题跋甚多,以行书为主,多为书法珍品!如:行书<跋定武兰亭>.行楷书<跋兰亭序>.跋怀素<论书帖>.跋欧阳询<仲尼梦奠帖>.跋王羲之<时雪 ...

  • 文徵明小楷跋苏轼《治平帖》

    文徵明小楷跋苏轼<治平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为张铨跋苏轼与乡僧治平帖. 嘉靖癸巳(1533年)十一月四日文徵明跋

  • 苏轼的六国论原文及翻译

    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 ...

  • 赵孟頫跋苏轼《治平帖》,难得一见的好书法

    赵孟頫 赵孟頫一生题跋甚多,以行书为主,多为书法珍品! 如:行书<跋定武兰亭>.行楷书<跋兰亭序>.跋怀素<论书帖>.跋欧阳询<仲尼梦奠帖>.跋王羲之& ...

  • 赵孟頫跋苏轼《治平帖》结体绰宽丰约,用笔...

    用笔浑厚润泽,墨法对比明显.是少有的好帖. 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