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让日本汉方大师大塚敬节相见恨晚的旷世奇作!

《医经解惑论》是由日本汉方医家内藤希哲(1701—1735)所著,成书于1731年。

全书约14万字,分上、中、下三卷。作者少时学医专攻《伤寒论》,上溯《内》《难》,反复研读,颇通大义。

遂感慨魏晋以降,为医者渐失经旨、学仲景者亦不能尽其道、为医不深究仲景著作,则天下汗牛充栋之医书,皆能迷惑。

作者认为仲景书支离缺裂,前后错乱,彼此杂糅,后世不得其主体而明其本旨。因而奋然用功,以修仲景之道为事,将《伤寒论》《金匮要略》《玉函经》三书合参,分类条次,正其错杂,著成《金匮玉函经类编》

《金匮玉函经类编》草创于1726年,仅编有《太阳篇》三卷、《阳明篇》一卷及《坏病篇》二卷,但念及此书篇幅浩繁而写作精力有限,加之生活条件所迫而无资付梓,作者出于无奈与不甘,遂又解往日之疑惑,漫书概括重编《金匮玉函经类编》全部之大意,凝练为《医经解惑论》三卷。

之后《金匮玉函经类编》一直处于搁笔状态,直至内藤希哲去世30年后由其门生小岛瑞依照《医经解惑论》与希哲生前草稿私淑其教,朝研夕究,略得其肯綮,继而续编注解成书,名之曰《伤寒杂病论类编》。

《医经解惑论》的核心思想不外乎作者的“五经一贯论”与“六经括百病,以法类方证”。

希哲明确提出医家当以《素问》《灵枢》《难经》《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为五经,认为五经有一贯之旨,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正洞视了四经之理,“诚四经之总括”。

治医之道当先通四经之大体,乃精专深究于仲景之书,“然后读诸书,则其是非得失,尽彰彰如分黑白;临诸病,则其虚实死生,皆瞭瞭如辨水火,而放手施治,乃得十全之功矣”。同时希哲明确指出“万病虽多,而感于外者,不过六气;伤于内者,不过饮食劳倦七情;而至其为病,则不过于在表里上下而为虚实寒热也”,仲景之书“正欲穷万病之本源,极万病之变态,尽脉证治法之枢机”。

为此他研究整理的方法是以六经为纲,六病为纬,辨病、治病之法为目,以法类方证,重新编次。《医经解惑论》上卷主论五经医理,中卷论伤寒六经大意,下卷专论六经病治法。如此归类,层次清晰,简明扼要,作者核心之旨昭彰易见。

值得一提的是,在点校注评《医经解惑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内藤希哲在中医临床汇通整合方面的包容性与延展性是不可小觑的,其心境与眼界之广,足以称得上是18世纪中医世界里的“一代宗师”。

相比19世纪下半叶在中国四川本土逐渐成熟并发展起来的扶阳学派,远在18世纪上半叶,日本的内藤希哲就早已有预见性地指出:“凡阳为热,正气也,生气也;阴为寒,邪气也,死气也。故厥阴受邪,阳虚阴胜者,唯当务助其阳以退其阴,虽其阳复作热之时,而不可遽用寒剂,以伐其阳也。盖其作热者,以死阴尚伏于里,未尽去故也。其死阴留伏之深者,间有用助阳药,其病反增剧,治者宜尚果毅,务助其阳,则死阴尽退,生阳自归原,而其热亦自去矣……若用助阳之药后,阴阳否格、冷热不和者,当调和其阴阳……故阳虚而阴不虚者有矣,未有阴虚而阳不虚者也。此补阴之所以必兼补阳,而补阳之所以不必兼补阴也。”

又如20世纪的经方大师胡希恕(1898—1984)举世闻名的“阳气津液论”,亦早被内藤希哲一语道破:“是以仲景开口则言阳气,言胃气,言津液,其或言阴气,言营卫气血,亦不外斯阳气津液也,人身之至宝莫大焉。”而胡老对于辨证论治实质的揭示,即“基于患病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适应整体的、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也与前之所述内藤希哲“六经括百病”的思想不谋而合。

又如徐灵胎类方、郑钦安三焦一元论、温病“火郁发之”、后世“寒温一统”、姚氏伤寒、祝味菊本体疗法……皆莫不如此。故余每阅此书,未尝不会心赞叹,亘古之妙,足可穿越时间与空间,当下神交!

如果把后人为其整理的《伤寒杂病论类编》看作是研究各论,那么《医经解惑论》可以看作是内藤希哲学术思想体系的总论。

纵观《医经解惑论》全书,实为现存研究内藤希哲学术思想体系罕有的重要法本,也是内藤希哲生前唯一的个人系统著述。希哲既不同于后世流散之杂学,也不同于考证派专事训诂笺注,与古方派尊仲景而贬《内经》《本草》,重《伤寒》而轻《金匮》,法方证而疏理论,也大相径庭。

他立足于经典著作的根本理论,统一仲景三书,并参考金元以后医学,密切联系临床实际,着重阐发仲景理法方药的真髓,在汉方医家中独具特色。

鉴于国内目前尚未出版过《医经解惑论》,内藤希哲的学术体系亦不为国人所知,遂湮没于无尽茫茫之医海,未免是一大遗憾,故余不揣冒昧,抱着无愧于作者、对得起读者、服务于临床的态度担负起了这部书的校注任务。

但愿此书的出版能为中医界增添一份新的生机与希望。此次整理校注,以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馆藏日本文化元年(1804)出云寺文治郎皇都书铺崇古堂刊本为底本,校勘以对校、本校、他校为主,酌情运用理校,由于校注者水平及条件有限,错误及纰漏之处在所难免,衷心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以下是广告时间……
本文摘自《医经解惑论》注评,作者:[日]内藤希哲,张耕铭注评。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