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让宝宝站立,对宝宝有什么影响?

导读:宝宝在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会掌握不同的身体控制技能,比如3个月会翻身、6个月会坐起来、9个月懂得爬等等。然而,现在很多的宝宝在这些身体技能的掌握上都会比以前的孩子要快很多,有的宝宝九个多月就已经懂得自己站起来了。

很多父母看到宝宝能够这么厉害,都觉得是自己的宝宝太过聪明。但是,这种过早发育的行为对于宝宝来说其实只一种伤害,是不利于宝宝身体的发展的,宝宝的成长还是要根据时间规律来。那么,过早让宝宝站立,对宝宝有什么影响?

一、影响脊椎的正常发育

宝宝站立和坐着、爬着的时候都不一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身体脊椎部位的支撑上的作用力是不一样的,由于宝宝脊椎的力量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发育完善,太早让宝宝站立起来,对于力量发展还不完全的脊椎来说,就会因为压力的影响出现畸形问题。

如果宝宝太早月份站立,就很容易发展出脊椎以及骨盆发育不对称,以及脊椎弯曲等的问题,这都是发育早期由于姿势压力导致的骨骼畸形发展的结果。因此,宝宝太早站立脊椎的生理弯曲也没有形成,这种情况之下,是很容易造成身体脊椎的负担,影响骨骼正常发展。

二、影响腿型的正常发育

宝宝太早站立除了会对身体的脊椎发展产生压力影响以外,对于宝宝的双腿也同样有着类型的发育损伤。宝宝的站立除了骨骼支撑以外,还需要肌肉力量来支撑。宝宝早起的骨头还比较“软”,身体的肌肉支撑力不足,站立起来的姿势不能达到合理的状态。

这样,宝宝在强行的早站立过程中,不正确的发力作用,腿部骨骼的发展状态就会往不良的方向发展,出现罗圈腿、X形腿、膝关节和双足外翻等等不良的腿型,而等到宝宝发育完成后腿型就很难纠正过来了。所以,为了宝宝的骨骼发展,是不能够让宝宝太早站立的。

三、宝宝站立和学习走路的时间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在学会爬行之后就立马进入站立走路的阶段,但是在正常的发育过程中,宝宝从爬行到走路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作为过渡期的。长时间维持爬行的状态,有利于宝宝身体平衡感和四肢力量的锻炼,为站立做好更充足的准备。

一般情况下,宝宝站立的时间都需要安排在10个月以后,在10个月大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尝试扶着东西站起来,12个月的时候可以让宝宝自己站着并开始接触走路。这个时候,宝宝的脊椎和腿部的肌肉力量有了更好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学习正确的走路姿势。

四、宝宝站立训练的注意事项

在宝宝的站立训练过程中,父母们最需要就是宝宝的安全问题,在刚刚开始站立的时候父母一定要伴随宝宝的身侧,以免宝宝因为重心不稳和力量不足出现摔倒的情况。平时对于家具、地板等等也需要做好防护,以免宝宝摔倒受伤。

其次,在宝宝的站立训练过程中,时间不要太久,时间太长容易让宝宝产生疲惫感,太累会降低宝宝学习站立的兴趣。同时,在辅助宝宝站立的时候,不要过分依赖学步车,让宝宝学会自主发力,才能掌握正确的姿势。

重要提示: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太早站立对于宝宝的脊椎和腿型的发展有着诸多的危害,容易让宝宝出现骨骼发展畸形的问题。宝宝站立的时间最好是要安排在10个月之后,这样宝宝身体的肌肉力量发育更完善,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好安全和站立的时长。

今日话题:你们家的宝宝是多大才学会走路的?欢迎留言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