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很久以来人们都认可他终其一生只著了一篇《酒德颂》这一说法,但事实却并不是如此,除此之外,刘伶不仅有其他作品存世,很有可能还有文集流传过,只是丢失于历史岁月当中以至今人不得见。
汉末时酒已经是社会上不可或缺的存在之一,竹林七贤中刘伶以嗜酒著名,更是以歌颂酒的品格为核心宗旨作《酒德颂》。
饮酒成为中国士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今也不知起于何人何世,除了祭祀欢庆之外,经常用来助兴和麻醉。为了躲避朝堂上的权力之争,许多文人都远离纷争保全自己,因此便有不少人遨游于山水间,而刘伶因他肆意饮酒的行为,被后人称作“醉侯”。不过据记载,刘伶的相貌丑陋,在看脸的那个时代自然免不了遭人看轻,不过刘伶却不在乎,悠然自得之间,常以宇宙为狭。刘伶在醉酒之后,经常在屋中脱衣裸形,人们见后纷纷讥讽于他,刘伶却毫不在意的说天地是他的房屋,这屋室是他的衣服,诸君为什么要钻进我的衣服里。这样任性放纵、不拘礼节的行为,实在让人难以相信刘伶是高雅脱俗的竹林七贤之一,在他身上必然有一些突出的地方,或才或德。刘伶在才华方面必有建树,不然也不会得到嵇康、山涛等人的青睐,在那个“越名教”的时代,刘伶借醉酒来反抗儒家礼教的束缚,而《酒德颂》便是刘伶对这个时代的反抗宣言。
刘伶为人好纵情行事且无所顾忌,平常沉默寡言,不善与人交友,最喜欢老庄学说。刘伶那一辈中只有他一直在仕途上无所作为,建威参军的位置坐了没几天,就因为他无为而治的思想被撵了下来。
后来又与嵇康、阮籍等人结识,竹林七贤其余几位都有文集传世,唯独刘伶和王戎看不到传世的记载,再加上《竹林七贤论》中的说法,刘伶一生只著了《酒德颂》的观点更是让后人信以为真。因此之后便不再有人进行详细的考察,甚至还有人夸赞刘伶仅靠一篇《酒德颂》就名传后世。然而在经过仔细查找之后,刘伶一生只著一篇的说法也不可尽信。除《酒德颂》之外,《北芒客舍诗》也是刘伶所作,那刘伶是否还有其他文章传世,在南北宋之际的古籍《风月堂诗话》当中,有一段文字便提及刘伶及其文集。文中先是引用苏东坡的一句“诗文岂在多,一颂了伯伦。”,接着反驳说是因为不曾见过伯伦的文章而已,后又说他在《艺文志》中见过刘伶文集三卷。所以并不是刘伶没有其他文章,只不过是仅有《酒德颂》在世上传颂罢了。不过也不能因此确定,不排除误记的可能性,毕竟如今不见此书。虽然刘伶是否有文集传世这一点上无法确定,但能确定的是刘伶仅有《酒德颂》传世这一点并非事实,《竹林七贤论》和《晋书》的说法可以否定。《北芒客舍诗》的出现,证明了刘伶不仅能文,更是能诗,并有诗歌传世。
汉末战乱纷争不休,社会混乱动荡不止,当时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当时文人中的一部分便自我颓废,借醉酒来逃避战乱社会带来的压力。
刘伶便是这一类人中的代表,在刘伶的生命当中,唯一重要的便是酒,加上他喜好老庄任性自然,造成了他以酒度日自我摧残的生活方式。刘伶相貌丑陋、放浪形骸,社会对他的抛弃是刘伶走向颓废的部分原因,因此他脱离社会,整日沉迷于自我世界当中。汉末三国魏晋六朝,是中国统治时期政治上最为混乱的一个时期,但精神上却又有着极度的自由,也是思想上最随心所欲的一个时代。而“竹林七贤”之所以能够成为魏晋人格的代表人物,除了都是具有才气的文人之外,原因同成员间截然不同的性格类型也有不小的关系。嵇康、阮籍虽避世却不颓废,山涛、王戎目光深远积极入仕,向秀致力于儒道合流,意图寻找新的出路。刘伶、阮咸则是精神上逍遥游,形体上也纵欲享乐的完全颓废型。“竹林七贤”几乎囊括了当时魏晋名士全部的思想,刘伶自我摧残的生存观是时代的悲剧,形成原因同当时恶劣的政治环境有直接关系。《壶中天地宽》
《试论刘伶的行为》
《刘伶著述中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