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史记》的十二个典故,你知道多少?

2020-11-12 09:45

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译文:
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赏析:
把以往的得失当作将来的借鉴,也就是追溯以往而策励将来。有些追悔过去的过失,还有些人以炫耀以往的成功,但如果仅仅沉浸于追悔与炫耀之中,而不去觉悟将来过去的重演或成功不可能再来,那对将来事业的成功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必须吸取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防止将来错误再度发生。不再去蹈以往的覆辙,那才是有益之举。就这一点来说,前人已给我们总结出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史记》中记载,刘邦到鸿门去拜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谋士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乘机杀死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对樊哙说:“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后即用以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乘机害人。
3、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惠的妻子,国家动荡就会渴望有才能的宰相。
魏文候选相时有两个人选,一个魏成子,另一个是翟璜。魏文候不知道该选谁为好,犹豫不决,于是去征求李克的意见。李克说:“平时考察他亲近的人,富贵时考察他交往的人,做官时考虑他举荐的人,穷困时考察他不做的事,贫贱时考察他不要的东西。”这里,李克提出了辨别何选拔人才的方法问题。即看一个人操守品德如何,主要是看他面对贫穷与富贵、低贱与腾达时如何为人处事,而不是听他自吹自擂。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才称得上君子。也只有这样得人,才能担当起扶危定倾、理乱兴治的重任。
4、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洗一次头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为的是接待来客。
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兄弟,成王的叔父,就地位来说在天下也不是低贱的了。然而我仍然“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频频起身接待来访的人,唯恐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说明周公懂得尊重人才,诚心待士和对人极为重视,也说明人才对治国平天下极为重要。
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裕,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
管仲担任齐相主持政务以后,与百姓同好恶,流通货物,积累资财,使得齐国很快走上国富兵强的道路。管仲所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成为齐国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人民生活富裕,府库财富充盈,礼仪就能得到发扬,政令才能畅通无阻。管仲抓住了治国的根本,经过多年的治理,齐国逐渐强盛起来,成为春秋第一霸,历史上也有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记载”。
6、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大丈夫甘愿为了解和赏识自己的人去死,美女情愿为爱慕自己的人修饰容貌。
赏析:晋国人豫让曾服侍范中行氏,不得重用,后做智伯家臣,智伯对他很是尊宠。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灭,豫让发誓说:“士为知己者死”,于是改名换姓,乔装打扮,多次行刺赵襄子,未果自尽。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揭示出人类一种普遍的知恩图报的心理。
7、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
慈爱的母亲有败家的孩子,严格的家庭里没有刁滑而凶悍的奴仆。
这是李斯在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为迎合秦二世的残暴河贪欲献计献策的一分奏章,也是李斯奉行的发家学说走向没落的标志。他借用“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这句话,劝秦二世厉行苛政。
他认为,贤明的君主所以贤明,就在于能够严格追究河察处轻微的罪过,这样臣民就不敢犯法了。这一主张是发家政治的必然产物,它标志着发家学说已从富国强兵的进步思想变成了促使秦灭亡的反动论调,它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没有起到任何的积极的进步作用,将它与《谏逐客书》相比,同一个李斯,前后判若两人。
但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即使有不做民贼的贤明皇帝,却没有皇帝不是独夫。如何处理君臣关系、人主与子民的关系,是历朝皇帝必须精通的一门学问,否则就会危急皇帝的尊严、权势、利益和绝对的统治。所以,李斯劝秦二世厉行苛政的主张,对历朝都有重大影响。
今天读来,就不仅仅世在读秦朝政治一份难得的自供状,而且也是在读整个封建社会一本难得的教科书,不持批判的态度将会误入歧途。
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这几句成语包含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他也有失误的时候,只要正确对待失误,才能将它降低到最少。反之,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聪明的时候,只要加以学习,就会有所收获。
9、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季布一句允诺。
这是当时楚地流传得一句谚语。也是对季布“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躬,赴士之困”侠义品格的由衷赞赏。说明男子汉大丈夫说话要算数,要信守诺言,对自己说出的话要敢于负责。成语“一诺千金”源于此。
1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在上位的人行为不端正,即使发出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
此语出自《论语子路》篇,司马迁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赞扬李将军的为人,说他诚恳质朴,虽不善言谈,但在他死的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人和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他极尽哀痛。他的品质确实得到了士大夫们的信任。
由此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作为统治者要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是用言语而是用自己的行为感召天下,“上行下效”,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兴旺起来。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就会招致国家的败亡,人心的离散,导致社会的混乱和无秩序状态的产生。
11、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飞鸟被捕完了,良弓自然要收藏起来。
身处顺境被主人恩宠,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志得意满,功成名就,要急流勇退,见好就收。因为“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缺”,“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了。”张良、范蠡等人功成身退,急流勇退,常让后人感叹赞赏;而李斯为秦国建立功勋而身亡,发出“出赏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出”的哀鸣,正说明俗语说的“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得道路。
实际上,“走运”的人深知“见好就收”的道理,他们随时愿意根据情况变化而修订策略,以抓住良机,全身而退。而一些在事业上“倒运”的人往往刚愎自用,自高自大,不知该在什么时候改变策略以减少损失,最后往往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1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这句人们传诵千古的名言,是世人对禽情人性进行长期观察后总结出来的精辟之见,它道出了善是人的本来面目,人在生命走到尽头时,回归到了善的境界,总愿将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奉献出来,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0)

相关推荐

  • 司马迁记史重视细节:使有血有肉的故事永留史册

    时间:2013-04-02  来源:历史春秋网  作者:纪大华  历史春秋网:司马迁的<史记>在记载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同时,重视细节的记述.人们读<史记>既在读史,又在欣赏一部 ...

  • 历史十大顶尖谋士:管仲榜上有名,刘伯温与诸葛亮谁更厉害?

    历史十大顶尖谋士:管仲榜上有名,刘伯温与诸葛亮谁更厉害? 原创2021-07-30 18:58·鲸彩电影 排版丨奔波儿灞 编辑丨鲸彩电影 纵观历史长河,无论是大厦将倾,还是太平盛世,一个时间段都会产生 ...

  •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史记(全二十八册)

    宋本史记(全二十八册) 编著者:(汉)司马迁 撰 定价:¥560.00 ISBN:978-7-5013-6484-8 出版时间:2018-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本书据日本汲古书院影 ...

  • 长书连播《大记》十二/石岗作品/梁剑播读

    (石岗与工作室的伙伴们) (上期结尾)一袋一袋的麦子装好了,看着麻袋的数量,我大估计着产量,产量好,他会开心,产量不好,他会皱眉头,想着怎样补充口粮,让一家人不挨饿. 麦子拉回家,麦秆也不能丢弃,我大 ...

  • 期货交易的三十六“记”(十二)

    第十二记:交易需要简单 转载网络,版作者所有.

  • 梁长峨 | 致彼岸书:虚荣卑俗的证词 ——读赫尔岑随记之三十​二

    总第1374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十九世纪中叶,在所有德国热情的女人中,有一个普遍的特征,即盲目崇拜天才和伟大人物.据说这种宗教源起魏玛时代,始于维兰德.席勒.歌德的日子.然而天才并不多见, ...

  • 史记·三十世家·越王勾践世家

    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後二十馀世,至於允常.云:"於,语发声也."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 ...

  • 史记·三十世家·吴太伯世家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饹荆蛮,自号句 ...

  • 金史 列传第十二 宗翰本名粘罕子斜哥宗望本名斡离不子齐京文

    ○宗翰本名粘罕子斜哥宗望本名斡离不子齐京文 宗翰本名粘没喝,汉语讹为粘罕,国相撒改之长子也.年十七,军中服其勇.及议伐辽,宗翰与太祖意合.太祖败辽师于境上,获耶律谢十.撒改使宗翰及完颜希尹来贺捷,即称 ...

  • 金史 本纪第十二 章宗四

    章宗四 四年春正月乙丑朔,宋.高丽.夏遣使来贺.丁卯,谕外方使人不得佩刀入宫.庚午,幸豫王永成第视疾.辛未,如光春宫春水.壬申,阴雾,木冰.丁丑,行尚书省奏,宋贺正使还至庆都卒.诏遣防御使女奚烈元往祭 ...

  • 史记·七十列传·郦生陆贾列传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