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视野】知粮识粮
我国有一个成语叫“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辩别五谷,用来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的人。
在这个成语中“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那么,“五谷”原指什么呢?
今天微微和大家聊聊“五谷”的事儿
其实,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我们现在所知的五谷,指的是:
稻(又称水稻、稻谷)
黍(shǔ,又称黄米)
稷(jì,又称粟,俗称小米)
麦(又称小麦,制作面粉用)
菽(shū,俗称大豆)
古代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指的是麻、黍、稷、麦、菽,两者的不同就是一个是稻、一个是麻。
古代经济文化中心主要在北方黄河流域,北方以种麻为主,而稻的产地在南方,因此古书中才出现了对五谷的两种不同解释,而《吕氏春秋》中则把这两种进行了综合,记录的是六种作物。这两种说法中只有麻是作为纺织物出现的谷物,因此把稻放在首位的说法,更符合现代人对五谷的认知。
现今人们通常说的五谷,已经不再是指五种粮食,而指的是谷类粮食的统称,“五”作为虚数,指众多的谷类作物。
稻
指水稻,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
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和稻秆可以作为牲畜饲料。中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北地区,同时,我国是稻作历史最悠久、水稻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位于湖南道县寿雁镇玉蟾岩遗址出土的古栽培稻标本证实,中国的稻作栽培已有1.4万年以上的历史,是已知的世界栽培稻起源地。
黍
即黄米,又称糜(méi)子、黄小米,颜色和小米相近,但是黍并非是小米,是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北方,耐干旱。
黍去壳后就是黄米,黄米再磨成面俗称黄米面。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大黄米加入大枣、栗子及各种豆类可以熬成八宝粥。
黄米面可制成年糕、豆包、烙成粘饼,和糖一起食用,香甜可口。由于不利于消化,现在基本上不用“黍”作为主食了。
稷
又称“粟”“谷子”,就是我们平时吃的黄色的小米。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
小米原产于中国,小米的祖先是一种狗尾草。稷在的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最重要的粮食。古人以稷代表谷神,和社神(土神)合称为社稷,后来以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可以看出当时稷在国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麦
包括大麦、小麦。小麦是五谷中唯一起源地并非中国的谷物品种。小麦去皮磨成面粉可以制作面包、馒头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等。
河南是我国小麦产量第一大省,占全国小麦产量四分之一,第二大产区是山东。中国面食食用最高的省份有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甘肃等。而中国十大面食有担担面、兰州拉面、臊子面、阳春面、云吞面、刀削面、冷面、油泼面、扬州炒面、老北京炸酱面等。
菽
“菽”是豆类的总称,一般而言,菽是指“大豆”,也叫“黄豆”。
豆类制品是中国百姓们喜欢的食物之一。我国东北是大豆主产区。按大豆的种皮颜色可以划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它还有褐色、棕色、赤色等单一颜色的大豆,但日常以黄大豆和黑大豆最为常见。
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 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用大豆制成的各种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也具有药性:豆腐可宽中益气、清热散血,尤其适宜痰热咳喘、伤风外感、咽喉肿痛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