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华小诗如何编我昔日情思

编者按:小诗究竟如何编发我那昔日情思,收心斋粉丝有人感到好奇吗?不妨围观一下吧:


2016-11-26 小诗    华中师范大学


“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

兼叙事、状物、议论、抒情。

钟灵毓秀的桂子山,

也触发了山民的情思,

从而写下了这篇《桂子山记》。

虽然凛冬已至,万物已衰,

但我们的心中,

仍记得桂子山的四时风貌。

祝山民们阅读愉快O(∩_∩)O

桂子山记

作者:彭志友

(原刊于《摇篮》2013年春季刊)

壬辰年岁末,曾君艳来言曰:“飞鹤,约稿一篇。”余自知学问未精,文采不秀,莫敢应之。然曾师继而谓余曰:“桂子山有地标,有四时,愿记之。”言语之间,不乏勉励之意,余不敢再辞,遂作文以记。

辛卯年六月,西大毕业,泪别山城,余一朝离校,竟无容身之所,乃随长江之流以漂,游学江南。观潮于钱塘,访道于西山,览古镇之风情,赏江浙之形胜,信步于风雅之乡,逍遥乎文学之场。飘飘欲仙,顿悟一丝执念,耳濡目染,心生几多快慰,诗文情趣,得于此时。九月,至桂子山,蒙余祖坤先生不弃,收为开山弟子,并赠八字箴言,曰:敬业,乐群,勤奋,谦虚。初闻大道,乃有志于学。期年之后,余修完课业,渐有闲暇,始察桂子山之丽景。

或曰:华师大百年学府,桂子山风华绝代,雄立长江之滨,绵延南湖之畔,天道逍遥,烟霞浩渺,自是江城第一等诗意之居。斯言信也!或问:桂子山风景绝胜处安在?余求学于斯,窃以为在一木,一亭,一馆,木称桂,亭曰梅,馆唤新。

桂者,贵也。其叶四时一碧,满目苍翠,秋又花开,浮香萦怀。若择一秋光明媚之日,闲看叶缀花间,郁郁乎千层之密,乐观花开叶上,灿灿乎万点之光,则繁盛之美,能得。幸逢云淡风轻之时,提一壶桂花酒于树下,携几片桂花糕在林中,诵田园之诗,歌怀旧之曲,则宁静之心,可获。虽然,得桂之大美耶?

夫桂之为物,被芳馨而慕高义者也。忆往昔,惟楚有才,灵均发罹忧之辞,独取桂木;黄州纳客,东坡吟赤壁之赋,首唱桂棹。看今朝,桂子山遍植万千桂树,喜迎天下英才,以博学、博雅、博爱为育人宗旨,岂非古人之遗意乎?

图片拍摄:林鹏

至若惊蛰前后,春入梅园,桂子山之胜状可纳于一亭之中。细雨绵绵之际,寒香屡屡,芳润数枝傲骨;柔风阵阵,氤氲千树奇葩。春和景明之日,立于半坡,对花填词,平添一份娟丽;美人并坐,问梅寻诗,又得些许缠绵。明月高悬之夜,绿竹在怀,红梅入眼,闲情徐徐悠远,缓步小园香径,仙梦留醉梅亭。

灵气汇聚,桂子山乃读书之堂,山顶之上,巍巍书塔有天地斯文之盛。且看新馆,楼高九层,图史满载,孤本善本,蔚然可观。入其内,可以闻古道,可以悦新知,可以习文章,可以成雅士,一杯茶,一席话,便得自由一日。登斯楼也,远眺之,则万里长江如在目前,近观之,则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嗟乎!桂子山之美,在桂木,在梅亭,在新馆,然桂子山之绝胜,止于名物耶?曰:植桂树以慕高义,立梅亭以悦诗意,建新馆以藏典籍,此间有至乐,君得之乎?

壬辰年冬十有二月,来凤彭某记并诵

摇篮文学社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摇篮文学社,成立于1981年,1995年由桂子山诗社、桂子山杂文社和桂子山写作社合并重组。三十五载风雨浮沉,摇篮历久弥新,成为武汉高校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文学社团之一。

摇篮是华中师范大学唯一的校级文学社团,其主编的社刊《摇篮》以纯粹的文学为宗旨,面向广大学生,见证了校园文学的发展历程。摇篮着重培养创作人才,拓宽写作视野,既注重对经典文化的品读,也时刻注重立足当下文学发展,用活动带动大家对文学创作热情。

一路走来,摇篮以诗歌、散文和小说为主要内容,聚集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陶冶了大量的文学青年,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成为了校园文学的摇篮。

天寒,

山民们注意保暖哦,

小诗很想看到华师在校师生、

各界校友们的优秀作品呢,

桂子诗文栏目 期待您的来稿!

晚安~

华中师大宣传部舆情与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陈效 宋时雨 刘笑千

感谢彭志友、摇篮文学社授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