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态度是压死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望是由无数细碎的失望聚集而成的,

爱其实也是。

不妨先回忆一下我们自己第一次做孩子时,你是不是也时常听到过这些话:

你怎么这么笨?猪脑子吗?

这点事都做不好?真给我丢脸!

我就知道你不行!你真没用 ……

“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

孩子是自己生的,打骂成了父母通用的教育“良方”。

孩子不听话,打孩子;作业没完成,骂孩子;今天心情不好,吼孩子。

有时候,父母骂起来根本毫不体会孩子的感受。

不会管理自己情绪的父母,加上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通过随意的几句“语言暴力”彻底地毁了孩子。

2

奥斯卡提名的电影《伯德小姐》中说,我们或许根本未曾感受过父母的爱。

电影中有这样一幕,在飞驰的汽车中,面对母亲的指责,女主角感到绝望,拉开车门就跳了出去。这触目惊心的情景,与17岁男孩的情况惊人地相似。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研究报告发现,在中国有67.1%的家长曾在情感上虐待孩子,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用语言羞辱孩子,或是没有底线地批评孩子。

但是中国父母不认为这是一种伤害,反而他们会认为这是一种教育的手段,认为“忠言逆耳”

在父母看来,好像越是打击你,就是激励你前行的最好的方式。

但是作为父母,真的有顾及过孩子的感受吗?

——因为父母往往,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即使童年时期有过因此被伤害的经历,但想想自己也就这么过来了,孩子长大了就好了。

看过《语言暴力》这样一个纪录片。

视频中,孩子的父母经常骂他们:“猪脑子”、“废物”、“丢人”、“你怎么不去死”……

在父母这样的一种长期的辱骂和发泄式的打骂中,孩子要么变成了杀人放火的少年犯,要么真的去死了。

可能大多数父母都不知道,很多只会在他们的教育下唯唯诺诺的孩子,都是过着极为悲惨的生活,自杀他们早就考虑过很多次。

长大后,父母等孩子的一声道谢,而孩子还在等他们当年的道歉。

或许对父母来说,这只是他们漫长的人生当中一句无心的话,一个没忍住的冲动。而对孩子来说,它就像是一个烟头,把他们内心的黑洞烫得无限大。

3

据相关数据透露,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

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上海地区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美国情况也很严重。

9到17岁的青少年中21%有可以诊断的心理健康问题或上瘾症状。

大约10.7%的美国青少年有抑郁症,5.9%有严重焦虑症状, 而自杀在2016年升为青少年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少年自杀事件了。

►2013年6月,深圳14岁的初中生小邵因妈妈不让玩网游,便留下遗书,拆下自家窗户的防盗网,跳楼身亡。

►2015年1月,攀枝花市一所小学的女生,留下一封“永别了”的遗书后,从3楼教室翻窗跳下,导致骨盆、腿骨等多处严重骨折。她曾被宿管老师责罚、说她“没有良心”,加之考试也没考好。

►2016年6月,四川达州18岁少年跳江自杀,并写下2800字长文“控诉”父母:考98分、吃饭打嗝、夹菜姿势不对等都会被骂;宁愿从未在这个世上出现过…称“感觉不到父母的爱”。

►2018年11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初三学生毕某疑因班主任强制其理光头在家中跳楼身亡。

学者谷口雅春曾说:生命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最可怕的人,就是对生命没有敬畏。

这些自杀者往往来自不幸的家庭。在破裂家庭中,父母会放任、漠视孩子,很容易造成孩子缺乏存在感和个人价值感,对自己的生命也会不在乎。

3

在中国,历来认为“严才是爱“。所以这样强加的打击式教育、尤其是语言暴力行为,可谓层出不穷。

殊不知,就是一两句简单的话,就有可能让孩子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与希望,滋生出不受理性控制的反抗情绪,导致悲剧事件的不断发生。

专门研究儿童神经病的蒙台梭利博士说过:

我们常常在无意中阻碍了儿童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对他们的终身畸形负责。我们很难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生硬和粗暴,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儿童,避免粗暴。教育的真正准备是研究自己。

教育学和心理学对于打击式教育所带来的损害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了,但时到今日,人们对其破坏性仍然没有警觉。

在我们的教育话语中,人们仍然特别愿意谈规矩,很少谈自由。

哪个青少年出了问题,归结为家长管得不严,太溺爱;

相反,哪个青少年成长得比较优秀,尤其在某个方面做得出色,会归功为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和打骂。

这样的归结非常简单非常浮浅,但越是简单浮浅的东西,越容易被一些人接受。

于是,一顿“要么好好弹琴,要么跳楼去死”的威胁可以让孩子成为钢琴家,一根鸡毛掸子随时伺候可以让孩子上北大,一通把孩子骂作“垃圾”的污辱可以逼孩子考进哈佛……

诸如此类的“极品”行为最容易得到传播。

你给了孩子恨,就别妄想从TA身上得到爱;

你给了孩子痛苦,就别奢望从TA身上收获感激;

你给了孩子阴影,就别指望TA会积极向上没有阴霾;。

孩子的教育,最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结局。

相信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往往我们表达爱的方式出了错,把最好的脾气给了外人,把最差的自己留给孩子。

为何家会伤人?这是每一个父母都需要反思的问题。

4

当然,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未来能成功。

所谓的挫折教育、严格要求,都不过是父母希望孩子在未来面对困难时多一分韧性与恒心。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马丁·塞利格曼博士的研究表明,三个因素决定孩子面对困难和挑战是悲观还是乐观:

01

孩子在成长中常听到和看到的

父母对日常生活事件的因果分析。

换句话说,如果孩子成功的时候,父母总是归结为孩子个人的努力或特长,如“你交流能力真好,我都被你说服了!”等,孩子就慢慢会形成乐观的解释方式。

02

孩子失败时,

父母批评的方式。

如果孩子失败的时候,父母总是归结为孩子个人的错误,并给他贴标签,如“你就是记性差! ” , “女孩子数学都不好!”等,孩子就慢慢会形成悲观的解释方式。

在青青莲子的社群中接触过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一点失误,马上夸张到将来会有多么糟糕的结果。

比如孩子只是错了一道数学题,马上就说:“你要是建房子,错一个小数点得了吗?是要出人命的啊!”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但这发应也太夸张了!以后还敢再犯错误吗?

03

早期生活中,

有负面事件反复发生。

如亲近的家庭成员在自己幼年时离世、父母离婚、或长时间发泄负面情绪等。

如果没有适当引导,孩子会觉得不论自己如何努力,坏的结果总会出现,个人努力不会有用,所以感到无助,将来在遇到困难时则更容易选择放弃。

柴静说:真正的教育不是苛责与强迫,而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父母子女一场,有今生无来世。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爱与理解,而不是质疑和语言暴力。

本期话题

父母与子女应该怎样进行和谐有效的沟通?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同时,如果你也遇到过文中所述的「语言暴力」

想要摆脱阴霾感受语言魅力

欢迎扫码加入 青青莲子四月【夸夸群】

溜须拍马 相互夸奖 让你尽享彩虹屁🌈

赵丽颖生子28天深夜痛哭-产后抑郁有得治,但你治不起

武汉理工大学生崩溃跳楼留言辅导员:“你的话,给了我放弃自己的理由”

公司在催我!女朋友没带钥匙也催我!杭州小伙骑车逆行被拦后当场崩溃!网友:仿佛看到了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