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从出发到坚守:一位援鄂抗疫医生的心路历程

~~~前言~~~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全国迅速按下了暂停键。但是有这么一批逆行者,在大家都居家隔离的时候纷纷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全国人民响应钟南山院士呼吁“不要去武汉”时候却陆续有4万人进入武汉。这就是医务人员!我是其中一位来自北京的医生,2月4日来到武汉,60余天里我经历了方舱医院的建立、收治、休舱后,又转战新冠肺炎重症病房,今天终于结束所有援鄂抗疫工作,启程回北京。今天不谈工作,只回顾一下这段时间自己的心路历程。

逆行回京

作为医生,是没有完整的节假日的,因为总是需要值班。2020年春节前好不容易与同事换好班,迎来一个完整的7天长假,一家四口兴奋的回到陕西老家过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这个热闹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立马安静下来,即使在老家农村,家家户户也积极响应联防联控政策,取消了宴请宾客和走亲戚拜年。即使关门闭户窝在家里,祖孙三代一大家子也其乐融融。我却坐不住了,眼看着疫情形势一天天严峻,我在北京工作的中日友好医院发热门诊和急诊已经不堪重负,没有离开北京的本院职工轮流支援。正月初一我收到来自医院微信平台的一份调查问卷,询问大家目前在哪里,是否愿意支援北京市内及市外的医院。我深知,市外就是湖北或者武汉。想到两个年幼的孩子,我略微迟疑了2秒,但随即选择了“是”并迅速提交。

图片来源(罗荷):接受湖北卫视采访

正月初一下午中日医院第一批援鄂抗疫医疗队出发,并没有我。紧接着第二批、第三批赴武汉医疗队均没有我。随后几天之内接到学校通知延期开学,看到全市通知延期上班。但我必须离开老家回北京,自己科室病房值班不能耽误,急诊和发热门诊还需要医护支援。大女儿是正月初七的生日,但等不到那天了,初五我们提前给孩子过了生日。初七一大早7点,又看了一眼熟睡中的两个孩子,摸摸温暖被窝里她俩的小脚丫,我和爱人开车出村,踏上了回京的旅程。大多数时候高速公路上只有我们一辆车在疾驰,经历了十五个小时、进京通道无数次测体温和登记后,终于在深夜11点安全回到了北京家中。

图片来源(罗荷):为大女儿小雪提前过生日

离京赴汉

就在2月2日我在病房值班的时候,接到科室电话:“医院组建第四批援鄂抗疫医疗队,你是否可以参加?”再次想到尚在老家的两个孩子,我又一次迟疑了2秒,但又一次给出了坚定的答复:“我可以。”后来大女儿在电话里问我:“妈妈,你为什么要去武汉?那里不是有病毒吗?”我告诉她:“正是因为那里有病毒,我才要去。很多武汉人民感染病毒生病了,那里的医院很忙,医生不够用了。妈妈是医生,妈妈过去就能帮忙给那里的人看病。”医生这个行业专业性比较强,不是单凭一腔热血的志愿者就能上岗的。武汉医生数量有限,病人数量却在飞速增长,无数医护已经感染或者疲惫不堪,此刻我们不去谁去?做决定的时候我并没有想此时的武汉有多么危险。但当我穿上“中国卫生”的队服,坐上大巴车离开中日医院的时候,眼泪忍不住流。

图片来源(罗荷):在大巴上告别

图片来源(罗荷):往武汉的高铁票

我终于意识到,自己此行的目的地是目前全世界最危险的地方,我将要面对的患者携带了目前全世界都未知的病毒。如果我感染了,如果我病危了,如果我离去了......我的两个孩子怎么办?她们只有9岁和3岁,在她们未来的世界里再也没有妈妈这个称呼,再也没有妈妈的爱和唠叨。我的爱人怎么办?他将独自承担两个孩子的抚养和四位老人的照顾,独自面对生活和经济的压力。我的父母怎么办?含辛茹苦把我们姐妹养大,两鬓白发还背井离乡来到北京帮我照看孩子,我竟无法成为他们晚年的依靠。还有我自己对未来人生的憧憬怎么办?恐惧,但我并不想退缩。我是医生我必须去,这就是当时的想法。作为医生,此刻应该履行救护生命的天职;作为公民,此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担当起保家卫国的责任。如果每个人都退缩,我们的祖国就危在旦夕,我们的家庭也就不复存在了。舍小家为大家,这是很自然的选择。后来看到微信里一句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遇到危难的时刻,总是需要一些人站出来,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在这场和新冠病毒较量的战疫中,医护就是那些站立在前线岿然不动的力量。

踏入方舱

在北京开往武汉的火车上,我才知道即将工作的地方是武汉正在建设的方舱医院。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经过各种搜索才知道方舱医院的大体情况,但距离2月3 日刚刚决定启用方舱医院仅一天时间,网络上并没有方舱医院的完整介绍及目前进展、内部图片等等。但可以明确的一点就是,那将是上千个确诊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聚集地,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毒窝”。行医数十年,我还从来没有穿过全套防护服隔离衣口罩护目镜进行过传染病患者救治,现在突然要面对一种人类尚未研究清楚的新型病毒,且要置身于病毒含量极高的中心地带,恐惧再一次袭来。在正式开始工作前,我们所有人对着视频、看着真人演示一次次练习穿脱防护服,深知只有正确穿戴这套严密的防护装备才能彻底隔绝我们和病毒。
图片来源(罗荷):首次进入方舱医院
2月7日18点,经过一个小时的精心穿戴,确定把口罩和护目镜带子都拉到最紧,自己没有一处皮肤有暴露风险,我们来到方舱医院的医务人员入口。合影拍照后,大家列队开始进入。距离污染区直线距离不到10米,经过几个房间,推开几道门,我能感受到自己心脏怦怦跳。推开最后一道门,踏入一只脚,看到上百张床位整齐的排列在一个无比空旷的大厅,感觉自己就像一滴水汇入了大海。从此,我和新冠病毒结缘,无法再回头,也不想回头,这不就是我逆行武汉的目的吗?此时的心情难以描述,有几分悲壮,也有几分激动,但毫无迟疑。饱受病毒折磨的患者已经苦等床位十余天,不能让他们再等待医生了。医生的本能就是看到患者就忘记所有,真正开始接诊患者忙碌工作的时候,忘记了他们是一个个病毒的载体,忘记了自己厚重的防护装备,忘记了恐惧担忧和饥饿疲惫,甚至没有察觉到被护目镜和口罩压的生疼的脑门、鼻梁和脸颊,就像依然穿着白大衣换个地方继续工作一样。

默默坚守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武汉、湖北乃至全国新冠疫情防控局势一天天趋于良好,3月10日迎来了武汉15家方舱医院的休舱,后续随着出院患者逐步增加,确诊患者逐步减少,定点医院数量也逐步收缩,4万余名外地援鄂抗疫的医疗队有序撤离。看着一支支队伍依依不舍的离开武汉,看着武汉人民的深情感恩和当地人民的热情迎接,我们同样激动。但我们在结束两个方舱医院的工作后,经过短暂的休息,再一次进入同济医院中法院区的重症病房工作。看着北京的几家医疗队也相继撤离,我们再一次激动万分。但我们依然要坚守,因为我们是“国家队”。这是一份信任,也是一份责任。159位医疗队员全部表示“慎终如始,不辱使命,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大家相互鼓励,相互鼓劲,纵有对家人的万千思念也深埋心底,看着患者一天天好转这就是最大的欣慰。在武汉最终恢复盎然生机的时候,我们将默默撤回。

图片来源(罗荷):方舱医院休舱

图片来源(罗荷):穿着防护服

图片来源(罗荷):继续工作在重症病房

有幸深度、全程参与这次新冠病毒疫情的防控,这是一份宝贵的人生经历,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看到了国家的强盛,看到了人民的团结,也看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力量。作为身处其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值得被铭记。与君共勉。

小编感悟

对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英雄们,因抗疫而失去宝贵生命的是英雄,幸存者也是英雄。在我心里,表嫂罗荷就是英雄,可以说除了在这场疫情中的患者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医护人员的艰辛,除此之外,我也能够算上一员。还记得正月初三,按照往年是家里待客的日子,伴着下的小雨,这一天的村子显得特别安静,哥哥和嫂子来看望年迈的奶奶,这也是他们每一次回来必做的一件事。那时,还和他们在家里唠唠家常,闲谈风趣。但是到正月十一,就突然得知她要去支援武汉的消息。

图片来源(罗荷):出发向家人报平安

图片来源(罗荷):出发向家人保平安

正月十一就出发,家庭微信群里就有表嫂发的前往武汉的乘车照片,亲人们都很担心,也叮咛着,嘱咐着。她也是尽量每天有空闲时间能够报平安。寥寥数语的聊天,能感受到确实很艰苦,八个小时不能吃喝,而且吃的也很简单,高强度的工作量,无法想象到是怎样的画面。但她也是有着幸福家庭的人,两个可爱女儿的母亲,四位老人的孩子和独自在北京的表哥的妻子,但是她还是依然选择去支援武汉,前路未知,唯有勇敢和对于“白衣天使”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

图片来源(罗荷):日常报平安

图片来源(罗荷):家人的鼓励和关心

我很敬佩她,敬佩她果断勇敢的选择,敬佩她高尚的职业操守和崇高信仰,敬佩她作为医生的勇敢与担当,敬佩她赴战救世的情怀与伟岸,敬佩她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行,敬佩她作为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母亲伟大的母爱,敬佩她良好的心态,从她发的每一张照片虽然看不到容貌,但是从眼神和姿势中透着乐观向上积极的心态,战胜病魔坚定的眼神,医生的关怀以及几丝牵挂,……。战疫未消,警报未解,她还依然坚守在武汉,是一种坚守也是一种坚持,更是一种对于所有抗疫英雄精神的延续,守护着他们打下来坦途和希望,愿所有善良被温情以待。今天她终于结束抗疫援鄂工作,胜利归来,待到来日再相聚,定要听她讲述她与抗疫之战的点滴故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