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不存在“食品级”化妆品概念 消费者需树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文/日化砖家
“食品级”化妆品真实存在吗?
据了解,近日,有读者向北京青年报记者反映,自己给女儿买的儿童化妆品中,商家一直宣称“纯植物配方”“安全可食用”的口红,却让刚上小学的女儿抹过一次以后就开始嘴上起皮。起初,这位读者还认为是天气干燥,并没有在意。但是,随着孩子因参加演出,口红涂了多半天后,嘴角出现了轻微红肿,这位读者才认为可能是口红导致的。“因为孩子要参加表演,我以为'纯植物’的化妆品对孩子危害小,才花100多块钱买了这只口红。”该读者表示。
近年来,坊间出现“食品级”化妆品的说法,商家宣称这类化妆品原料都是“无添加”“纯天然”的,更安全有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依据我国相关法规及标准,化妆品不可以食用,不存在“食品级”化妆品概念。
首先,食用品和化妆品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2021年1月1日发布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人体表面,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另外,《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对化妆品广告进行了严格规范,要求广告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明示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不得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
并且根据我国《化妆品名称标签标识禁用语》规定,化妆品宣传不能含有“纯植物”“纯天然”等虚假夸大用语,而“食品级”这一名词,就可以替换已被明令禁止的 “纯天然”“纯植物”等概念。
那为什么还有消费者对此概念深信不疑呢?市面上宣称化妆品是“食品级”的声音也有增无减呢?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化妆品消费也迅速崛起。201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国。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市场规模因为疫情原因相较2019年有所下降,为3958亿元。疫情好转后,2021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预计可达到4781亿元。此外,中国化妆品产量在近6年也呈增长态势,预计2021年产量将达到199万吨。
除此之外,享受健康、环保的低碳生活已成为国内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共识,顺应这种环保潮流,在护肤品的生产和使用上追求自然、绿色,环保已成为护肤品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现在,自然和有机的健康和美容护理产品紧紧跟随食品的脚步。
近几年来,纯天然产品、有机产品备受追捧,同时也是未来护肤品市场的一个发展热点,也是各护肤品企业加强研发的重点领域。对于消费者来说,带有“绿色”“安全”“天然”的超大号标签一直以来深受追捧。
但是,这里所指的天然产品与传统意义上的纯天然产品并不相同,尤其在化妆品行业中所强调的天然概念,一般指产品原料来自天然不添加或极少添加石油化工合成原料、天然度在75%以上的产品。
据全球市场调查机构Future Market Insights公布的《天然化妆品市场:2013-2017年全球行业分析及2018年-2027年机会评价》报告称,2019年天然化妆品市场规模将达到360亿美元,2027年将达到544亿3220万美元。
面对庞大的消费市场,一些商家便利用消费者追求高质量化妆品的求美心理,玩文字技巧,用“食品级”替换那些已经被明令禁止的概念念,钻监管的空子,同时误导消费者。
那些号称“食品级”的化妆品、护肤品很大程度上仅仅只是商业营销噱头。明明是普通化学化妆品,被商家贴上“可食用”的标签后,不仅价格上涨,而且销量大增。
虽然今年以来,多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发布消费提示,称不存在“食品级”化妆品的概念。不过,“食品级”化妆品的营销套路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广告法也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商家宣称化妆品是“食品级”涉嫌违规,对此现象,需要相关部门持续落实监管,进一步规范化妆品的宣传,严打夸大其词、名不副实的虚假广告。另外,消费者也需要树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明确不存在“食品级”化妆品概念,避免落入诸多化妆品产业的“大坑”。
相关链接:
1、珀莱雅2020年度增长超过20% 2021年一季度增长48.88%创历史新高
2、上海家化2021年一季度全面开花 营收增长27%净利润增长41.9%
3、上海家化稳步推进改革 第三季度利润增长3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