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汤方证、方义及临床应用研究

图1:五版教材关于附子汤的内容[1]

《伤寒论·少阴病篇》第304条说:“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本条首冠“少阴病”,意指第281条“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病提纲证存在。“得之一二日”说明其病初始,病证尚浅。“口中和”是病人自觉口中平和,表现“三不”症状,即不渴、不燥、不苦,为内无热象的标志。“其背恶寒”而又不发热,是阳虚的象征。据此,当为少阴病阳虚寒盛之轻浅证。“当灸之,附子汤主之”,是说用灸助阳,或用附子汤温阳益气皆能主治。同篇,第305条说:“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少阴病为阳气虚弱证,“身体痛””骨节痛”为少阴阳虚,不能温化寒湿,寒湿停留,侵袭肌肤,留注骨节,气血凝滞所致。“手足寒”为阳虚寒盛,四末失温。“脉沉”则主病在里。据此,此属少阴阳虚,寒湿不化证。故用温阳补虚,散寒化湿的附子汤来主治。《金匮·第二十篇》第3条说:“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本条之“妇人怀娠六七月”指明妊娠的时间,此时脉当滑而不发热,今“脉弦,发热”为阴盛于内、格阳于外之象;阳虚寒盛,阳虚不能温暖胞宫,寒盛则气血凝滞,故“其胎愈胀,腹痛恶寒”。“少腹如扇”是描述胎胀腹痛恶寒特点和程度的。这就是:“所以然者,子脏(子宫)开(作虚冷解)故也。”此当用附子汤温脏祛寒,暖宫安胎。附子汤由炮附子、白术、茯苓、芍药、人参五药组成。其剂量比值为(附子)10:(白术)4:(茯苓、芍药)3:(人参)2。方以炮附子为君,温肾以扶先天之真阳。人参为臣,大补元气以培后天之本,并增先天扶阳之力,如此先后天均得扶培。白术、茯苓为佐,甘温益气,既能健运中焦,又能运脾燥湿。芍药为佐使,其性酸敛,妙用有三,其一制附子温燥而谨防伤阴;其二为缓急止痛;其三助苓、术以利湿。五药配伍共奏扶阳固本,祛寒化湿之效。真武汤与附子汤,药物只差一味,剂量却大相径庭,前者佐生姜,目的在于温阳散水;后者佐人参,目的在于壮阳益气。后者术附用量又倍于前者,恰好说明少阴病阳气虚的程度。附子汤证的病机是:肾脾阳虚,寒湿凝滞。其临床指征为:背恶寒、手足寒冷,肢体骨节疼痛,口中和,腹中冷痛,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沉或沉弦[2]。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条)故少阴阳虚,必见证虚、脉虚、神情不足之象。少阴阳虚,治以温补阳气之法,而用附子汤。但因各个具体病候不同,所以,又当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如腰痛可加杜仲,补骨脂,风湿痹痛,风胜加防风、羌活,湿胜加防已、薏仁,寒湿合小活络丹吞服,心悸加枣仁、茯神;喘咳加冬虫草、胡桃肉,水肿心悸、小便不利,可加泽泻、车前子等等。审证论治,处方用药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运用自如。附子汤以附子命名,用意重在温补阳气为主。人参益元气、生阴液,参附相配,为温阳益气,扶危救脱要药。芍药和营,缓急止痛,芍附合用、阴阳双补,茯苓、白术得人参则健脾益气,得熟附则温阳利水,去湿除痹。茯神(古方茯苓神不分)止惊悸,配人参、熟附而养心益气,安神之功更大。熟附、人参、芍药、茯苓(茯神)白术同用,具有温阳益气和营止痛,宁心安神,健脾利水,去湿除痹等作用。故能治少阴阳虚而引起的各种病候。三阳以祛邪为主,邪实易去,三阴以扶正为主,正虚难复。附子汤为温阳补虚之剂,其所主病候,多系身体虚弱,慢性久病患者,故服药必须坚持,以久服取效为原则。本方煎服法,一般以慢火久煎,取服为宜[3]。
《内经》云:“寒者热之”,“虚则补之”,本方立方之旨在于“温”“补”,方中附子大辛大热峻温肾阳,协白术健脾化湿,协人参益气培本,协茯苓渗利水湿,而佐白芍和阴以制附、术之辛燥。诸药协同使本方功擅峻补元阳,温健肾脾,祛寒镇痛,运化水湿。临床运用本方主治脾肾阳衰,寒湿内阻之虚寒寒湿之证。其临床应用基本指征是:恶寒肢冷,精神萎顿,骨节疼楚,腹痛脚冷,头眩甚则眩晕欲倒,心悸,心下痞闷,小便不利或下利或浮肿,舌淡,苔白润或滑,脉沉微。后世将附子与方中不同药物配伍,并重用之,以达到不同的治疗侧重目的。附与参重剂相伍,大温大补,功擅拯扶元阳,固本御寒,治疗阳衰气匮之脱证、厥证及虚损诸证,如阳气外亡之大汗,脉微厥逆,阳气欲脱之泄泻、遗溺、崩下以及脏器脱垂等证。亦可峻补心肾之阳,凡命火式微,心阳不振所致的心神不敛诸证,如怔忡、惊悸、失寐等证。附与术重剂相伍,温补肾脾,用治寒湿滞阻经脉筋骨之痹痛,寒湿内蕴之痰眩、泄泻、白带,肾脾虚寒所致肠寒便血、胃寒呃逆等证[4]。
门九章教授临床惯用附子汤,且经常和真武汤合用。他认为附子汤以附子命名,全方意在兴运阳气,而并非要重用附子,且一般临床所见阳虚者大多病程已久,往往虚不耐补,用大剂量补阳之品往往疗效不然。据老师临床经验,所用附子为制附子,用量一般在5~9g,常用量6g。这小量恰恰体现了兴阳的关键在于激发人体阳气,而并非用大剂量的附子去补阳。有研究表明,附子引火归元用极小剂量(约1~3g),助阳补火用小量(约5~10g),散寒止痛、祛风除湿用中量(约10~15g),回阳救逆用中至大量(约15~30g)[5]。
本方(附子汤)主要是针对少阴病阳虚寒盛的病证而设。方中重用附子温肾助阳,以散阴寒之邪为君药。盖附子味辛甘,性大热,是温阳散寒的圣药。《景岳全书·本草正》卷四十八云:“附子乃阴证要药,凡伤寒传变三阴及中寒夹阴,虽身大热而脉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腹痛,脉沉细,甚则唇青囊缩者,急须用之,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张秉成《本草便读》卷一亦说:“附子味辛性热,能回脾肾元阳,质燥气刚,可逐下中寒湿,斩关夺门之将,痼冷何愁?善行疾走之功,沉寒立解;或温经发汗,痹病赖此以宣通;或益气和营,补药仗之有力。”本方以之为君,正恰合病机。臣以白术、茯苓益气健脾祛湿,使湿有出路。气属阳,阳虚必兼气虚,故用人参补脾益气,以培后天之本,为佐药。更佐芍药养阴和营以通血痹,同时缓急止痛,以治身痛、腹痛等症。本方证本属阳虚,何以配伍养血敛阴之品的芍药?本方应用芍药,与附子相配,则能温经护营,对于少阴真阳不足、阴寒内盛,或寒湿内侵、营卫运行滞涩,以致恶寒肢冷、身体骨节疼痛之证,甚为适宜。诸药合用,共奏温经助阳、祛寒除湿之功。杨晓莉、李培生、张宽智、吕英对于阳虚、寒湿停聚之证(风湿性关节痛、类风湿关节炎、腰腿痛等)皆用本方调治,对上肢痛甚者加羌活、桂枝、威灵仙;下肢加牛膝、独活;湿盛肿甚者加白术至30g,薏苡仁60g;寒盛脉沉迟者加重附子量为20~30g;肿痛走窜不定、麻木风盛者加益气搜风之黄芪50g,以及全蝎、乌梢蛇;年老气虚或久病气血双亏者加重人参量,并加黄芪、淫羊藿、当归等益气养血之品[6]。
参考文献
[1]李培生,刘渡舟.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70
[2]张长恩.附子汤证探究[J].北京中医药,1991(4):38-40.
[3]李培生.附子汤的临床运用[J].湖北中医杂志,1980(5).
[4]朱广仁,王效菊.附子汤探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980.
[5]李瑾,李霞,常兴和,etal.兴阳妙剂附子汤[J].山西中医,2014,30(2):44-45.
[6]王洪海. 《伤寒论》附子汤研究述要[J]. 山东中医杂志, 2011 (6):445-447.
图2
整理丨菟丝子、蔓
校对丨菟丝子
图片丨菟丝子

版权声明

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音视频、文字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侵权及使用不当情况,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或协商授权事宜。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小结之五》少阴病篇(上)

    少阴病篇梳理 一.少阴病提纲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 少阴病治疗禁忌 第285条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二.少阴病本证 (一).少阴寒化证 1.四逆汤证 第323条 ...

  • 解读附子汤及临床运用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附子汤的基本脉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用活附子汤. [ ...

  • 配方严谨,阳痿早泄、不育等皆可用——五子衍宗丸方义及临床应用

    第 1784 期 作者 / 1曾镛霏 2李龑 1延安市中医药研究会 国家名老中医孙光荣传承工作室 2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编辑 / 段瑞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 ...

  • 甘露消毒丹的方源、方义及临床应用

    图1[1] 甘露消毒丹(一名普济消毒丹)为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所制,但叶氏著作中未予收载,致使此方最早见于何书,迄今说法不一,或谓引自<温病条辨>,或谓录于<温热经纬>.但据查证 ...

  • 瓜蒌薤白半夏汤方义,临床新用及名家医案

    瓜蒌薤白半夏汤,来源于<金匮要略>,有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的功效.由栝蒌实12克,薤白.半夏各9克,白酒70毫升(非现代之白酒,实为黄酒,或用醪糟代之亦可.)药物组成. 功效 行气 ...

  • 甘露消毒丹方源方义及临床应用

    甘露消毒丹主治温病湿热在气,并主内伤湿热病证.另从温热偏颇之症状范围看,叶氏"当查其舌,或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者",可知湿重热轻,湿热并重,以及热重湿轻等气分湿热证皆可主之:从湿热波及 ...

  • 许国旺:代谢组学方法学和临床应用研究应该双翼齐飞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在各种多组学中,代谢组学研究是后起之秀,但近年来进入转化医学和精准诊疗的速度很快.代谢组学究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为何转化到临床应用的速度更快?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近日,分析测试百科网 ...

  • 己椒苈黄丸方证方义解析及验案两则

    己椒苈黄丸证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29条说:"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 己椒苈黄丸证为:腹部胀满膨隆,或腹痛,口舌干燥,口不 ...

  • 小续命汤方义及临床运用经验

    [来源] 小续命汤最早记载见于汉魏两晋时期著名医家陈延之的<小品方>.因该方治疗中风效果显著,被当时众医奉为"诸汤之最要".后由孙思邈收入<备急千金要方>, ...

  • 安宫牛黄丸的方义、临床应用范围、使用禁忌

    安宫牛黄丸(ANP)方义[1]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受邪则死,故中医理论中病重至神明失用者,皆属"心包代心 ...

  • 李培生:理中汤之主证 、 方义与临床应用(推荐)

    李培生:理中汤之主证 . 方义与临床应用(推荐) 搜狐媒体平台 04-20 17:02 大 李培生先生追本溯源,推论寻理,罗列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关理中汤丸之条文,将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