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学有所教 融合教育让特殊孩子拥有一片天空
近年来,湖南长沙市天心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工作取得喜人成果——其中以融合教育为核心的特殊教育工作,更是把“特殊”变成“一般”,将福利落到实处,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片学习天空。近日,记者在天心区桂花坪小学见证了这一切。
“谢老师好!”一进画室就听见这句响亮的问候,门口那个戴眼镜的女孩向老师敬了个标准的少先队礼。谢老师感叹道:“没想到你还记得我呀。”他一边和小女孩握手,一边小声告诉记者——“就是她了。”
认真画画的洋洋
“我在画太阳啊。”洋洋(化名)告诉大家,眼睛却没离开画纸。倘若谢老师不说明,谁也不会相信眼前的女孩是低智儿童——今年9岁的洋洋一脸认真,专注在自己的艺术世界。
课堂里,洋洋和其他孩子在一起,显得很普通。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她与同样在长沙市天心区桂花坪小学随班就读的五年级学生小允和雪雪(均为化名)一样,正常上课、写作业,也会参加班级活动。
五年级随班就读学生小允(化名)在班级心理活动课中举手提问
五年级随班学生小允的班主任刘老师介绍,小允一年级刚入学时只敢贴着墙走,看见人也不说话。现在见了老师还喜欢主动上来调侃几句——“哎呀,刘老师你还是穿裙子好看。”当老师提出想看看小允的作业时,她自己翻开书本,惊呼“Oh my God!我还没写!”
五年级随班就读学生雪雪(化名)在音乐课上学习
“只是智力差一点,其他都是一样的。”五年级随班学生雪雪的班主任黄老师这样评价她的学生。“她很爱和大家交朋友,在班上有不少朋友呢。”
前排的同学与雪雪交流演奏技巧
对这些在某些方面有缺陷的“特殊”孩子而言,变得“一般”比“特殊”更让人向往。如今,他们身上“特殊”的标签正逐渐褪去,和同龄孩子一起读书,一同游戏,融入五彩斑斓的校园生活,成为人们眼里的“一般”学生——而这,正是融合教育的最终目的。
小允和雪雪在资源教室
把“特殊”变为“一般”的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的内核,也是天心区政府开展特殊教育部署工作的核心理念。围绕这一理念开展的“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等特色工作,就是本着融合教育的内核思想,为特殊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助力。
天心区一直将教育视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工作放在民生工作的首位。2018年5月,天心区率先在全市建立起特殊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并成为湖南省首个壹基金海洋天堂融合教育项目区。
资源教室里,小允和大家玩起“捉迷藏”
目前,区内已建成资源教室2个,在建资源教室1个,区级随班就读试点校5所——包括书院小学、桂花坪小学、曙光小学、湘府英才小学和雅礼天心中学(现已全部纳入壹基金海洋天堂项目学校)。
截至2019年10月,天心区6至16周岁残疾少儿239人,其中随班就读学生145人,送教上门30人,在特殊学校和辖区外学校就读学生52人,实际入学率达94.5%。
洋洋拿着“杰作”大步向校门走去
“我要回家啦,妈妈还在等我。”洋洋收拾好画具,背起书包,手里还拿着今天的画。“这个老师说要拿回去给妈妈看!”洋洋说完,大踏步走向校门——她看起来没什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