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达到了现代战争水平的一次协同会战——全歼江南大营之役
(一)
太平天国与满清王朝之间的殊死搏斗打了将近十年之后,形势就变得越来越明朗了。清朝进攻太平天国的军队明显形成了两大战略集团军,一个是湘军,一个江南大营。
湘军以两湖为基地,在长江中游主要与太平天国陈玉成兵团激战;而江南大营以江浙为基地,直接进攻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李秀成兵团则是守卫天京的主力。
江南大营是由绿营兵组成的,统帅是满人和春。对于满清最高统治者咸丰帝来说,这是属于自己家的军队,而湘军带有私属性质,让咸丰帝放心不下。因此,咸丰帝实际上是对江南大营寄予了无限的厚望,期盼着由它来最终消灭太平天国。
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虽然同时成立,但是江南大营从一开始就承担了主要的作战任务,而江北大营一直都是跑龙套的配角。这是因为江南大营的统帅先是向荣,后是和春,他们都是能征善战的猛将;而江北大营的统帅先是琦善,后是德兴阿,全都是草包废物。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江北大营跟着两个无能的统帅也就变得不堪一击了。
1858年,陈玉成率军取得了浦口大捷,彻底捣毁了江北大营。咸丰帝愤懑之下,干脆撤销了江北大营,把江南江北的作战任务全都交给了江南大营的和春。
这时,江南大营的军事实力达到了顶点。
江南大营的最高统帅是赫舍里·和春。他以江宁八旗驻防将军的名义统领整个江南大营。而江南大营的副帅则是江南提督张国梁。张国梁本名张嘉祥,原本是广西的水寇,差一点就参加了太平天国起义。但是向荣招抚了他,于是,张嘉祥从此改名张国梁,死心塌地地为满清王朝效力,屡立战功,一步步地擢升到了武官的最高职位——提督。他作战勇敢,战功卓著,名气非常大,是整个江南大营的二号人物。
除了和春与张国梁之外。江南大营还有张玉良、王浚、冯子材等将领,也都非常能打。两江总督何桂清坐镇常州,负责以江浙财赋支援江南大营。江南大营一线作战兵力约五万人,江浙一带二线兵力也有两三万,加起来总兵力可达八万。是一支非常强大的战略力量。
1858年,江北大营被摧毁后。陈玉成很快带兵返回安徽,迎战湘军李续宾。
因此,江南大营重新恢复了对天京的进攻。1859年2月,驻扎在江北江浦县的原捻军将领薛之元突然投降了清军。这样一来,就使得江北的太平军变得岌岌可危。
此时,李秀成驻守浦口,他顽强地抗击清军的进攻,保住了江北大部分的根据地。
1859年6月,陈玉成终于率军来援。他带兵在江浦消灭了清军周天培部三千人,并且击毙周天培。但是,由于湘军又恢复了对安徽的进攻。陈玉成被迫再次率军西进去迎战湘军。
和春与张国梁在陈玉成走后,继续疯狂进攻。到了1860年2月,他们终于取得了重大战果,攻克了长江中的沙洲九洑洲,彻底完成了对南京的合围!
(二)
九洑洲是长江之中与天京城相对的一个沙洲,是天京城最重要的粮道。这里被清军占领了,粮食就运不进来了。天京城将只能依靠城里的存粮度日,势必难以持久。
九洑洲的攻克,使得清军上下一片欢腾。上至咸丰帝,下至普通清军将领,大家都一致认为:天京城的命脉已经被切断,攻克此城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
就在九洑洲被攻克的同时,陈玉成在安徽太湖被湘军多隆阿、鲍超部队击败,损失惨重,看来一时半会儿是很难回援天京了。因此,和春与张国梁等人的劲头更足了,他们加紧督促清军进攻,打算三个月就将南京城拿下。
然而,清军只是看到了自己光鲜的一面,却没有意识到表面的胜利之下暗藏着巨大的危机。江南大营实际上存在着许多的破绽,一旦被太平军抓住,形势将会立刻逆转。
第一、江南大营对于南京城的围困虽然看上去水泄不通、气势逼人,但是,由于环绕着南京城的战线长达一百三十里,所以,清军不得不投入四万多人的兵力参与围城。如此一来,就造成了机动兵力不足的困难。
胡林翼在事后曾经指出江南大营败就败在只顾了围城,却忘记了打援。当然了,和春和张国梁还不至于连如何对付敌军的援兵都想不到。只不过他们实在是兵力不够了,要围城就很难再集中兵力去消灭敌方的援军了。相比之下,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打安庆和天京时,那种“隔而不围”的战术是何等的高明。而和春与张国梁在这方面与曾国藩比,那可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第二、江南大营的绿营兵作为国家的正规军,处处都要受到北京城内的咸丰帝的控制。咸丰帝和军机处下达的命令,和春不敢不执行,他是不可能像曾国藩那样把咸丰的圣旨给顶回去的。
但是,由于北京和南京相隔太远。那个时候又没有电报电话,只能依靠六百里加急的快马来传送公文。一份公文从南京到北京来回旅行一趟,往往要一个星期甚至十天左右。因此,咸丰帝的指示经常和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脱节,造成瞎指挥的情况。江南大营为此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第三、江南大营的后勤补给基地江浙两省距离太平军的控制地域太近,太平军可以很方便地杀入江浙,摧毁江南大营的后方基地。相比之下,湘军的后勤基地湖南则是太平军很难触及的地方,十分的安全。
第四、江南大营与其他清军部队的配合极差,特别是与湘军之间,几乎是势同水火,根本就没办法合作。曾国藩对于咸丰帝心中那“马打江山牛坐殿”的小算盘自然是一清二楚,所以绝对不会去帮江南大营的忙。江南大营实际上是孤立无援的。
非常不幸的是,江南大营的这些弱点统统都被太平军给抓住了。太平军正是针对这些弱点,制定了“围魏救赵”的作战计划,从而将江南大营一下子从巅峰打入了万丈深渊。
(三)
在1860年2月九洑洲被攻克之前,忠王李秀成就离开了南京,带着他本部的人马西入皖南地区。
李秀成这是在执行他与洪仁玕等人在南京城内商量好的作战计划,围魏救赵,打破江南大营对于南京的围攻。
面对着江南大营的疯狂进攻,仅靠着李秀成兵团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解决问题了。于是李秀成只好像两年前一样,离开南京到外地调集军队来解救危局。
此时,陈玉成兵团正在鄂皖交界的潜山、太湖一带与湘军激战,无力东顾。李秀成能够调动的就只有皖南的太平军了。
皖南的太平军主要是驻扎在芜湖的李世贤部队,以及杨辅清还有原韦俊手下的黄文金、刘官芳等人马。李世贤是李秀成的堂弟,当然是最可信赖的。于是,李秀成首先率领自己的人马与李世贤会合,同时向杨辅清、黄文金等人传达了“围魏救赵”的作战计划,要求他们配合执行。当然,同时传达下来的应该还有天王洪秀全加官进爵的许愿。
李秀成和李世贤会合后,立即就开始了“围魏救赵”作战计划的实施。他们的计划说来也简单,那就是向着杭州、湖州发起战略佯攻,调动江南大营的部队回援,然后再集中兵力一举摧毁江南大营。
2月24日,李秀成率军攻克浙皖边界处的要地广德县。他随即派手下的将领陈坤书在此驻守,以此来保证后续作战计划的顺利执行。随后,李秀成就和李世贤杀入浙江境内,兄弟二人兵分两路,李世贤直取湖州,而李秀成则率领精锐主力,冒充清军,日夜兼程奔袭杭州。
李秀成的这次进军特意选择了莫干山与天目山中的偏僻小道,绕过了清军在独松关设置的防线。太平军从3月7日出发,3月11日就抵达了杭州武林门外。而清军在这时才发现太平军主力的到达,登时就乱作一团。
在杭州的浙江巡抚罗遵殿以及杭州将军瑞昌急忙向着江南大营求救,同时也把自己的危局向着北京的咸丰帝汇报。咸丰帝下旨,命令和春立即救援杭州,同时委任和春负责浙江的军务。和春身为江宁将军,与杭州将军瑞昌本来是平级的,现在瑞昌也要听和春的指挥了。但是和春其实并不想背上这个包袱,他是知道自身的实力的,不过咸丰的圣旨他不敢违抗,只好命令记名提督张玉良率领一万三千余人前去救援杭州。如此一来,江南大营本身的实力大损,李秀成“围魏救赵”的战略目的轻易地就实现了。
3月19日,太平军用挖地道埋火药的方式,轰塌了杭州的城墙,太平军一举攻入城内,浙江巡抚罗遵殿自杀。太平军占领了杭州的外城。而杭州将军瑞昌率领清军残部死守满城,太平军一时无法攻克。
3月22日,张玉良率领江南大营的援兵赶到。李秀成得知这一消息,意识到自己的目标已经实现了,便于3月23日夜里撤军。
张玉良顺利地“收复”杭州,而被太平军吓破了胆的杭州将军瑞昌赶紧上奏咸丰帝,要求张玉良所部留在杭州“督办军务”。咸丰帝居然批准,如此一来,张玉良和他那一万多人的大军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江南大营去了。
(四)
李秀成的撤退路线依然选择了天目山的山间小道,他们冒雨行军,于3月30日赶回到了安徽广德。接着李秀成的部队就开始向着安徽建平(今郎溪县)移动,4月11日,李秀成的部队攻克了建平。而李世贤、杨辅清、刘官芳的部队也按照事先的约定集结到了建平。于是,李秀成召集众将在建平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太平军最后确定了攻击江南大营的作战方案。会议确定太平军分为三路大军:右路军由李秀成、李世贤两大兵团组成,沿着溧阳、句容一线向着南京攻击前进;杨辅清、刘官芳等部队组成中路军,沿着高淳、溧水一线前进;西路军则由陈玉成担当。此时,陈玉成还在全椒一带作战,是否可以分身尚未可知。
李秀成兄弟的东路军作为此次战役的主力,4月12日就攻克了溧阳。李世贤兵团再一次做出战略佯动,4月15日,李世贤率军攻克溧阳东部的张渚镇,随即接连向着宜兴、金坛等地发起了进攻,兵锋直指江南大营最重要的后勤基地常州。
李世贤的这次佯攻,再次让和春、张国梁中计。他们误以为太平军要攻打常州,断绝江南大营的饷道,而驻守在常州的两江总督何桂清也大为恐慌,接连要求和春支援。
和春不得不调兵遣将,增援常州,先后调集了上万人的部队到常州备战。结果江南大营在南京的兵力更加空虚。和春和张国梁不得不放弃江北阵地,将江北的一万五千部队调到江南,继续围城。
在李世贤的掩护下,李秀成率领主力,于4月23日突然出现在句容城下,并且一举将其攻克。4月27日,李世贤在完成了佯攻任务后,与李秀成会合,两军对淳化镇发起猛攻,歼灭了守敌。这样,李秀成的东路军就成功地杀到了江南大营的门前。
杨辅清、刘官芳的中路军于4月18日攻克溧水,4月23日攻克秣陵关,也顺利地到达了指定的位置。
陈玉成于4月23日放弃了在全椒的作战,率领主力在安徽和县天门山渡江,随后直扑南京而来。
如此一来,太平军的全部主力部队都已经顺利地完成了战役集结,全部兵力超过十万,而且基本都是能战的精兵。相比之下,江南大营的守军只剩下三万余人,却把守着一条一百多里长的战线,可以说清军已经处于必败的境地。
(五)
5月1日,杨辅清、刘官芳的部队首先向着上方桥、小水关的清军阵地发起进攻。小水关正是江南大营总部所在地,因此防御坚固,太平军连续两天的进攻都没有任何进展,但是却有力地牵制了清军最后的机动部队。
5月2日,天降大雨,这场雨连下了三天。陈玉成的部队趁着雨势向着清军西线阵地发起了进攻。大雨给清军的防守带来严重的困难。风雨交加之中,清军的火器大多不能施放,战斗力大打折扣。同时,为了抵御太平天国的援军,清军环绕着南京城建成了一道长长的土墙,以此作为主要的防御工事。然而,在大雨中,夯土筑成的土墙多处被雨水冲垮,无法抵挡太平军的进攻。陈玉成指挥部队接连攻破清军多处营垒,江南大营西翼岌岌可危。
面对着危急形势,作为实际指挥者的张国梁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他放弃了西翼防线,将部队撤到上方桥一线,企图通过收缩战线来加强防御,顶住太平军的进攻。
然而,5月5日,李秀成李世贤兄弟开始在东线发起了进攻。李秀成攻入了紫金山,李世贤则占领了燕子矶,两军都趁着夜色发起了猛攻。
李秀成在孝陵卫与清军展开了激战。孝陵卫燃起了大火,太平军与清军在火光中殊死拼杀。经过一夜的激战,防守孝陵卫的清军被击溃,孝陵卫的地面建筑也在烈火中化为乌有。
李秀成攻克孝陵卫之后,便向着江南大营的总部小水关发起了猛攻。这时,太平军全线出击,上百里的战线上杀声震天。
和春与张国梁见势不妙,只能拼死突围了。于是,和春在前,张国梁断后,江南大营的残部向着镇江方向狼狈逃窜。
到了5月6日的白天,太平军彻底占领了江南大营的阵地,缴获了大营储存的数十万两白银,以及大批的枪炮、火药、铅子等作战物资,大获全胜。
现在的史书上一般都拿着《李秀成自述》中所说的“和、张军死者三五千人,散者多也,散下苏常。”这一句话来认定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战果有限。但是这种看法,笔者感觉有些偏颇。
因为我们不应该把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防线一战与随后进行苏常战役分割开。实际上,这两场战役应该是算在一起的。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之后,并没有见好就收,而是宜将剩勇追穷寇,紧接着就发动了苏常战役。结果最终彻底消灭了江南大营的残部,让满清王朝的这一个战略集团军就此彻底覆亡。
按照《李秀成自述》所说,他在攻破江南大营后,只是休息了三天,就接到了洪秀全的严旨,要他在一月之内扫平江南的清军。于是,太平军包括陈玉成兵团在内的人马,很快就向着常州、苏州一带的清兵再次发起了进攻。
(六)
洪仁玕和李秀成都认为,决不能重蹈一破江南大营时的覆辙。1856年一破江南大营时,太平军只是把江南大营的清军赶到丹阳就停止了进攻。结果导致江南大营死灰复燃。因此这一次一定要乘胜追击,将清军彻底歼灭。
5月18日,李秀成的大军首先杀到了丹阳城下。此时,江南提督张国梁亲自在丹阳坐镇,手下有清兵一万多人,本来是可以抵挡一阵的。然而,5月19日,当太平军向着丹阳城的东门发起进攻时,在东门外指挥作战的张国梁命令士兵撤回城里。清军士兵撤退时过于拥挤,竟然把骑在战马上的张国梁挤得掉进了护城河。
护城河水并不深,而且张国梁水寇出身,游泳本是看家本领,可是他当时身披重甲,掉进水里一时竟然爬不起来,结果就活活地被淹死了。
张国梁的奇异死亡让丹阳的清军失去了作战的勇气,太平军一鼓作气将丹阳攻克,全歼清军一万余人。
攻克丹阳后,李秀成直取常州。坐镇常州的两江总督何桂清仓皇逃走,赶来支援的原江南大营名将张玉良也退往无锡。但是,常州的民团和普通百姓竟然拼死抵抗太平军,与太平军激战了五天。5月26日,常州被攻克。
5月28日,李秀成开始攻打无锡。张玉良率军在此顽抗。经过三天的激战,太平军攻入城内,张玉良被迫率领残部逃往苏州。
6月1日,李秀成的大军来到了苏州城外的浒墅关。一天前,江南大营的最高统帅和春已经在此自杀身亡。江苏巡抚徐有壬在苏州会合张玉良还想继续顽抗,但是官兵们已经毫无斗志了。6月2日,候补道员李绍熙和苏州候补知府何信义主动向太平军投降,并且打开了苏州城的阊门和胥门。太平军乘势杀入城内,张玉良再次逃跑,江苏巡抚徐有壬自杀。
接下来,太平军以不可阻挡之势,接连攻克江阴、宜兴、常熟、昆山、太仓等地,苏南膏腴之地尽入太平天国的版图。
一年后,李秀成和李世贤兄弟开始对浙江发起了全面进攻,所向披靡。浙江巡抚王有龄困守杭州孤城,拼命地向着曾国藩求救,但是曾国藩就是不肯拉兄弟一把。而王有龄唯一可以依赖的支柱,原江南大营二号名将张玉良和张国梁一样,以一种奇异的方式死去。当时,张玉良出门送客,不想附近的清军士兵枪支走火,一枪就结果了这位名将的性命。
张玉良死后,李秀成很快就攻克杭州,浙江巡抚王有龄和杭州将军瑞昌都自杀身亡。
至此,作为一个战略集团军的江南大营就被太平军干净彻底地消灭光了。
(七)
太平军全歼江南大营的战役堪称太平天国军事史上最辉煌的胜利,甚至放在古代战争史中也是罕见的经典之作。
二破江南大营之役的高明之处不在于什么“围魏救赵”的构思,而在于整个战役中各路太平军惊人的协同作战能力。
在古代没有电报电话,也没有精确作战地图的条件下,几支不同的部队想要协同作战,想要在不同的方向出击,然后又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地点,那实在是难于上青天的事。翻遍古今中外的战争史,在电报发明以前,多支部队能够完成协同作战的战例根本就没有几个。就连拿破仑那样伟大的统帅,最后也栽在了协同作战不利的泥坑里。
然而,在二破江南大营之役中,太平军却做到了这一点。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刘官芳以及陈玉成,都大体上在同一时间从不同的方位出现在了同一个战场上,而且恰好是在江南大营屡次分兵、防线空虚之时。这几乎是达到了现代战争的协同水平,不能不说这一仗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太平军能够做到这一点,自然应该归功于李秀成的缜密筹划和精心布置。面对着复杂多变的战局,李秀成能够拿出一个成熟的作战方案,并且基本不走样地执行完成,这充分显示出了李秀成非凡的军事才能。
在此前的战斗中,李秀成基本上都是在给陈玉成打下手。现在他第一次独当一面,指挥大兵团会战,就充分展示出他思维缜密、顾虑周祥,而且组织得力的作战风格,与陈玉成那天马行空、随心所欲的打法截然不同。可以说李秀成完全具备成为一个优秀的总参谋长的潜质。
反过来看清朝方面,和春与张国梁的水平就差远了。他们一味贪功,片面地追求对南京的合围,结果造成了本方兵力处处薄弱。同时,面对太平军的佯攻,他俩只会被牵着鼻子走,始终处于被动位置,最后遭到惨败可以说一点都不冤。
太平军全歼江南大营的战果不可谓不辉煌,但是历史的进程就是那样的吊诡。太平天国全歼了清朝两大战略集团军中的一个,按理应该让清朝元气大伤,甚至可能使得全局逆转。然而,江南大营覆亡后,太平天国却仅仅过了四年的时间就彻底失败,实在是出乎当时人们的预料。李秀成就在其自述中说,当时完全想不到会有后来那样的惨败。
江南大营被歼灭,反而使得湘军的潜能得到了释放。满清王朝被迫全力依靠湘军,湘军的作战能力呈几何级数增长,原有的一个湘军又分蘖出了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的楚军,最终由湘系部队消灭了太平天国。
而太平天国方面在全歼了江南大营后,内部矛盾开始激化。李秀成集团的实力大增,陈玉成与他的矛盾越来越大,同时,将领们的战绩还引来了洪秀全的猜忌。于是,陈、李之间彼此开始互相拆台,而洪秀全开始乱封王爵,以求削弱陈、李二将的实力。太平军此后再也打不出像二破江南大营这样的协同作战水平了。而太平天国占领江浙财赋重地也没有给清朝造成严重的财政危机,因为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得清王朝出乎意料地得到了大量的关税,经济实力反而增强了。
当然,满清王朝靠着湘军打败了太平天国,从此汉人军阀部队成为了清朝的支柱,这也埋下了清朝最终覆亡的伏笔。
这正是:世事变幻如浮云苍狗,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兴亡衰荣孰能预知,成败利钝谁可逆睹?读史至此,不由得后人不为此感喟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