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名印:七十二峰深处
要不是学篆刻,我绝不会知道文徵明有文彭这个儿子,因为文徵明的文声太过响亮。而学了篆刻,看了文彭的这一方印之后,就再也不觉得文彭是借父之名传世的,他是真正的文人篆刻鼻祖。
“七十二峰深处”是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一枚象牙章,牙章印面3.1cmX3.1cm,高4cm,边款落文彭,是解放后由华笃安、王明芳夫妇捐赠。是的,这只是一方已经破残的印,看看材料的破损程度,就能领会到它经过的岁月,那些岁月的剥蚀,对印章进行了自然的二次创作。
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别署渔阳子,三桥居士,国子先生,苏州人,文徵明长子,官至南京国子监博士,人称文国博。工诗,擅书画,尤精篆刻。
其父文徵明与唐寅等吴门前辈的篆刻实践最直接地影响了文彭。文彭的篆刻有自己的特点,主要在于遵从“六书”规格,印文决无怪诞,“直接秦汉之脉,力追正始”。他的篆刻多是秀丽典雅,风格研丽清新,朱文印章法疏朗,在宋文朱文印基础上加以变化,篆法略呈方形,显得质朴浑厚,纯用方折结构的朱文印则可能是受汉印影响。
这方“七十二峰深处”便基本如此。
一方小印,笔画沉静清丽,空白处气韵流动,经几百年的流传而失去了印边,甚至印文中有的线条已残破,但这更增加了几分金石之气,苍劲古朴,加上印文内容是山峰气息,一眼望去,清秀山峦如在眼前,而残破恰似烟云飘渺,可谓自然天成,巧夺天工。
“七十二峰深处”印文所指的“七十二峰”,是指文彭自家祖上的出身之处,即衡岳七十二峰。
衡山名列五岳,最早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记载,到汉武帝时又再获封,与黄山七十二峰,太湖七十二峰相比,名气肯定要大得多,再加文彭自己出身衡岳,似乎颇为自豪。
其实,从他的老爹文徵明始,就对自家出身衡岳有自豪之情,取号衡山居士。
因此,这方“七十二峰深处”的印章,文彭满满的自豪感都体现在清秀的线条之中。这种想念家乡旧山河的印文内容直到后来像齐白石的“中国长沙湘潭人也”、“湘潭人也”等,都是从他这里开始的。
(齐白石的印章)
当然,文彭的印对后世影响之大,是一代一代传下去的,比如在苏州一带受到文彭影响的就有何震、陈万言、李流芳等,后人称之为“三桥派”或“吴门派”,文人印鼻祖,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