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医生倒计时 | No.49 沉淀、倒空、归零
从头开始
图片来源网络
实习医生倒计时第49周:沉淀、倒空、归零
沉淀,才能更好的积累;倒空,才能装下更多的水;归零,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初到妇二,你好
本以为我挥了挥衣袖,不带走天边的一丝云彩,却发现我仍在康桥底下。
这就是我初到妇科二病区的感受,尤其是发现原来“嫌弃”我的二班是我的带教老师。
这位“穴居小姐”还告诉我“赵副总”看过我的推送,对我的“风一样女子”的评价甚是不满意,并拿出科考试恐吓我。
那一刻,妇二对我并不友善,分分钟钟想快进的冲动。
对于之前的推送,我没有啥心虚的,唯独笔误写错“奶奶”所在病区唯独是个遗憾。
第一天,想快进;
第二天便想慢速播放。
相对于产科,妇二病区的主任们就更接地气,和同学在一起吃小龙虾。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大跌眼镜,但却真实发生。
沈主任不是初次见面,我首个夜班的三班老师便是沈主任,那天夜班宫外孕手术后,沈老师还到值班室问候了我一番。初见面就觉得沈老师很面善,对“4+4”项目的学生没有任何偏见。后来得知沈老师在妇科二病区,来之前就很期待。
龙主任是初次见面,和蔼可亲,人很NICE。而且龙老师的温婉优雅是大家公认的,慢条斯理且稳稳当当的妇产科女医生是不多见的,而龙老师是为数几个之一。
By the way,“穴居小姐”其实就是刀子嘴豆腐心,人特别好特别好,请同学喝可乐,吃零食;同学回答不出问题尴尬的时候,会解局;会普及书本上不提的临床知识;对于我的提问,也都很认真地回答……
前提是能接受她的“嫌弃”,不过沈主任说他自己也被“穴居小姐”嫌弃。
妇科二病区是8位同学分担15张床位的,晚上只需值班到8点,并不需要在这里过夜。
从这角度来说,妇二病区的实习任务在整个妇产科相对轻松,而个人的奋斗在这时候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妇科二病区收住院病人的工作基本上只需值班同学就足够,至多再需要个帮手;支援门诊一个,再加上支援B超检查室的,还剩下四个同学空闲的。
四位同学可以选择跟手术,观摩老师的手术操作。在可能的情况,可以打打辅助,填填病理单、接接手术室的电话、做些巡回护士的工作。
当天手术结束,在门诊楼这样办公条件极好的环境下,可以选择看书、看文献、做一切有意义的事情。
这就是妇科二病区。
你好,我来了。
我的斯德哥尔摩
妇科二病区的查房和产科不一样的地方,主任会给学生出题。
这让我联想到王振义老师查房时,他的学生担惊受怕老师出题的感觉。
在妇二也体会到这种胆战心惊的感觉,同学们私下会有些畏惧查房。
沈老师早查房突然问道我们“CA125是什么?”
我知道这是个肿瘤指标,但是脑海中突然就想不起来它的中文名称。支支吾吾一番,然后就被要求好好看书。
查房结束,回想起来这不就是个CA125的名词解释嘛!我为何纠结它的中文名称嘛?真的是紧张到大脑当机,尽犯蠢事。
课本稍微翻了翻,看了看相关的知识点。
晚查房结束,沈老师又将这个问题抛出来,我自然将准备好的答案陈述出来。但万万没想到,还有下文:
“CA125的正常值是多少?”
“门诊时,遇到CA125的病人该怎么处理?”
接下来的两个问题简直将我击晕,
“what!什么鬼!我哪里知道CA125的正常值?书上又不会写,每个医院检测的试剂盒又不一样!我也没有去过门诊,我怎么知道。”
没有小伙伴回答,场面一度尴尬。我快速动脑,将脑子里所有和CA125的知识过一遍,将确定和不确定的都说出来。
“我只知道CA125若是100,在我们医院是高的”
“CA125虽说时肿瘤指标,但是在慢性盆腔炎的时候,在腺肌症的情况以及来月经的时候会升高”
我相信旁人看我,必定像是个傻子一样。
我这支离破碎,没有逻辑的答案自然不会得到老师的满意。于是老师严肃地将我们又批评了一顿,然后督促我们平时多看看书。
如果沈老师的严格提问还能激起我的反抗,那么龙老师春风拂面的提问就直接让我缴械投降,不知道真的就是不知道,无法装做自己知道。
“子宫腺肌症的术后管理用什么药?”
我木了,避开龙老师的目光,求助地看向小伙伴。关键还是看团队,队友们拼拼凑凑出的答案勉强让龙老师满意。
说实话,虽然查房考我们题目虽说压力挺大,但个人还是挺喜欢。老师心中只有装着我们这群实习生的时候,才会出题目考我们。
也正是心中想着我们实习生,才会选择让我们跟手术。甚至会让我们上台拉拉勾,缝缝皮。
实话实说,手术真的算是体力活。在这真的要吹爆主任的体力,给主任们打Call。
五个多小时的时间,站在手术台,而且还是那种聚精会神地操作,真的是厉害了。
跟的第一台手术就是五小时的开腹手术,腿都站僵。手术结束,出手术室,直接在沙发上累的睡着。而我休息的这段时间,主任还在继续接下来的腹腔镜手术,主任毕竟还是主任,厉害极了。
距离老师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先将体力锻炼起来。
手术中最刺激的N个时刻:
手术刀沿着腹白线打开腹腔,指着一块肌肉,突然问台上的我:“这块肌肉是啥?”
本来就紧张的我,突然一懵。
“咋这个时候还考我呢”
还好有多年伪健身的经验,说出了腹直肌,勉强过了这关。
还有“为啥要用蒸馏水冲洗腹腔”一些可以自由发挥,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我也借机问了我困惑的问题,为啥引流管的引流端是放在直立位的最低点,而不是仰卧位的最低点?
手术过程,虽然体力上很累,还有时时刻刻准备着头脑风暴,但我真的很喜欢这个过程。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是“伯爵在城堡”的书,斯人已去。四年前曾拜读过他的遗作,并思考他留给我们这些活着的人问题,该如何活出人应该有的样子?
命运有时候真的并不公平,42床就是这样的,10余年的狼疮性肾炎的病史,中间有卵巢囊肿剥离手术史,肾病综合征,肌腺瘤病史,这次是复查出卵巢囊肿,于是选择入院再次手术。
初次查房见面的时候,我看到她将手中正看的书掩卷,放在床头。我走近看了眼,是关于西方政治。不同于周边人闭目休息或是刷手机,这让我回想起了四年前震撼我的“伯爵”。
原来“伯爵”不止有一个,类似于“伯爵”这样:坦然接受命运的不公,微笑面对人生的愁苦,努力活出生活应该有的样子。
我祝愿所有命运给她们的苦难,终有一天,都能消失不见。
歇斯底里
这是同事告诉我的故事,发生的时候,我并不在场。
31床之前做试管婴儿,却始终没有怀上。此次住院是想将子宫内的息肉摘除,再次试管婴儿,目的很明确。
她人很好,会在请假回家的时候,主动问同房间的病友是否需要她带些生活用品。我私下将我对她的感觉告诉同事:她是那种典型遵医嘱的患者,也是依从度高的患者。
她手术后回病房,我不在场。同事告诉我,她回病房的时候,甚至需要医护人员做些保护措施,歇斯底里,张牙舞爪。
然后出院的时候,她还是那个乖巧,会怯生生问“出院小结”的31床。
我明白同事的意图,但听到那段经历的时候,我觉得她更加饱满。
压抑-爆发-再压抑-再爆发
这就是31床,在外界压力,包括生育压力下,拼命地压抑自己,乖巧、听话、甚至会讨好。但在某种情景下,比如创伤后,压力的气球被刺爆,就会歇斯底里地爆发。爆发后,外界的压力又会将她压制成那个乖巧、听话的31床。
谁都不知道她的下一个爆点会在什么时候。
我冒昧地分析,也很可能是错误的。
31床依旧还是那个遵医嘱的31床,阳光、充满希望的31床。
门诊的故事
第一次跟传统意义上的门诊,跟着馒头老师,看普通门诊。
在门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抱着各种各样的目的。
有着急做全套妇科检查的人;
有想开两周请假单的人;
有想跳过预约,加号做B超检查的人;
……
有的我能理解;有的我不能理解;有的我想去理解,但我不应去理解。
也看到被患者嫌弃男医生的妇科检查;
也看到被患者追到医生通道的主任;
也看到母亲带着女儿来看妇科门诊;
……
门诊很难说完全秩序井然,总需要医生临场应变。
如何面对患者不合理的要求;
如何面对涌入诊室的大批患者;
如何面对拿着别人的就诊卡就诊的患者;
……
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在这间诊室中,如何合理化解可能发生的冲突和矛盾,这都考验着医生。
这是我作为旁观者的我,一天诊室的所见所闻。
沉淀、倒空、归零
“沉淀”是我在妇二病区实习中,脑海常常冒出来的词。
在产科的时候,书是常常在包里,可是却很少翻看。在妇二病区,相对空闲的大段时间让自己能够有时间看书,并且尝试看NCCN,尝试跑步游泳。
每天忙忙碌碌,电脑游戏闲置一边,无聊牢骚也少了很多。虽然累,但充实。
在急诊创伤外科见习的时候,带教老师仍旧翻看他读书时的外科学。当时他说:“工作后,还翻以前的教科书,越发觉得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有道理。多一句则肥,少一句则瘦。”
当时老师夸张的说法并没有得到自己的认同,那时还沉浸在“考试复习一定要看课件,看参考资料:课件言简意赅,参考资料提纲挈领,有重点。”
现在逐渐开始认同他的说法。
我常会有这样的经历:看过一遍书,以为都知道,结果主任一提问,脑海全是一团浆糊。翻看书,又是一种都熟,都知道的错觉。
细细分析,自己看书多浮光掠影。
比如都知道宫颈癌转移是淋巴转移,可是细问到,是转移到哪几组淋巴结的时候?便又语塞。
这些知识点直接关系到全面分期手术中病例活检送检的淋巴结标本的选择上。
以为自己知道,可自己并不清楚。
所导致的便是看书不沉浸,只浮在表面,终究是知道还是知道,不知道依旧不知道。
将之前的知识全忘记,倒空,归零,从头开始。
That is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