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124课:了解字义后,“釆”和“采”就不会搞混了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24课,讲两个汉字,分别是“釆”和“番”,这两个字在《说文解字》540部首中都归属“釆”部,在现代汉语201部首检字中归属“采”部,两个部首非常相像,但实际上却完全不同,要注意它们的微小差别。

1、釆。读biàn。“釆”是《说文》部首汉字,《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 :“釆,辨别也,象兽指爪分别也。”看字形演变:

(“釆”的字形演变)

在甲骨文里,它还没有向上或向下的弯曲,只像一个完整的野兽脚印,到了金文已经出现了下部向左或向右的弯同,象征与野兽四蹄相连的部分。我们在《说文解字序》里有:“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是个造字的过程,可见,古人在与大自然发生关系时,特别是与野兽发生联系时,最早就是通过野兽走过之后留下的足迹来辨别这是野兽的种类的,因此,画一个野兽脚爪的样子,来表示“辨别”的意思,再正常不过了。因此,釆的本义就是辨别,分别。

釆字现在已不常用,了解就可以了。记住它与“采”字在字形上的区别。特别是小篆字形,差别很清楚。釆是象形字,采是会意字,釆像野兽的脚爪,采像伸手去采树上的果实,如图:

(釆与采在小篆字形上的差别)

实际上,在现代楷体汉字里,釆与采也有明显区别,只有有很多朋友容易忽略而出错。再看一下釆的小篆写法:

(釆的小篆写法)

2、番。现代汉语常用字,现代汉语201部部首检字法归田部,检字时要注意,常用的读音有四个(还有现代汉语已不用的读音,过分生僻,不再列举):

(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音fán。这不是我们现在经常用的读音。但这是它的本义读音。《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番,兽足谓之番。”先看字形演变:

(番的字形演变)

在甲骨文里,番,就是一个完整的野兽足迹,有爪子,有脚上的肉垫,在《说文》古文里画的更形象,到了小篆,字形变得规整了,隶书没有更多变化。上面的釆是兽爪,下面的田是兽的脚掌,《说文解字注》称:“许意先有釆字,乃后从釆而象其形,则非独体之象形,而为合体之象形也。”显然,段注认为许慎判定这个字是个合体象形字,我们认为这是可信的。因此,番的本义是兽足。《玉篇.釆部》称:“番,兽足也,或作蹯”。后来兽足这个字义写作“蹯”,番字反倒字意发生了变化。

本义之外,还有用法如:(1)通“藩”。我们学习过“藩”这个字了,就是篱笆。《字汇补.田部》称:“番,与藩同,篱也。”如图:

(篱笆)

(2)通“蕃”。我们前面也学习过“蕃”这个字了,就是茂盛的意思。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称:“番,假借为蕃。”如《无极山碑》:“草木番茂。”

(二)番的第二个读音读作fān。这是现代汉语常用读音。字意较多,举常用的说说:(1)更替,轮值。《广韵.元韵》称:“番,遞也。”《广韵.愿韵》称:“番,更次也。”比如《列子.汤问》有:“乃命禺强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大意是:天帝怕神仙居住的五座仙山漂走,于是派禺强驱使十五头巨鼇分成五组用头顶住山基,三头是一组,轮番来顶,六万岁交换一次。

(巨鼇戴仙山)

(2)用作量词。《广韵.元韵》:“番,数也。”用法几种:<1>次,回。《字汇.田部》:“番,次也。”比如,陆游有诗《闲中》:“问我东归今几日,坐看庭树六番黄”庭院里的树黄了六次了。辛弃疾有词《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还能经得起几回风雨,春天又将匆匆归去。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2>种。比如:别有一番天地,别有一番滋味等,都是这个意思。<3>片;枚;块。比如北周庾信有《谢赵王赍乾鱼启》:“蒙赍乾鱼十番。”就是这个意思,承蒙赏赠乾鱼十片。不是十次,十回。

(3)旧时对西方边境各少数民族和外国的称呼。比如:番邦,番外。陆游有诗《军中杂歌八首》之七:“如今便死知无恨,不属番家属汉家。”即土地属于汉家,而不属于番邦,所以无恨。再比如京剧《穆桂英挂帅》:“番王小丑何足论,我一剑能挡百万兵。”这里的“番”,指当时的西夏。

(京剧:《穆桂英挂帅》)

(4)用同“翻”。比如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有:“你若又番悔,我出首与夫人,你着我将简帖儿约下他来。”红娘威胁莺莺怕她反悔,番悔,实际上是翻悔、即反悔意。

(《西厢记》)

(三)番的第三个读音读作bō。这个读音虽不常用,但《诗经》中出现过,所以提一下。主要用于专用词“番番”。《尓雅.释训》称:“番番,勇也。”郭璞《尔雅注》称:“皆壮勇之貌”《诗经.大雅.崧高》有:“申伯番番,既入于谢。”《毛传》释作:“番番,勇武貌。”这句诗的意思是:申伯勇武气派,进入谢城好威风。这个申伯,进入的谢城,就是后来谢姓的发源地,申伯也成为谢姓始祖。

(申伯塑像)

另外,在这个音下,还通传播的“播”,指传扬,传布。《说文通训定声》有“番,假借为播。”《马王堆汉墓帛书》:“天道寿寿,番于下土,施于九州。”大意是:天道是平正简易的,它传布于大地,延及于九州。

(马王堆汉墓帛书)

(四)番的第四个读音读作pān。有两个专门用法:

(1)专用于地名“番禺”,过去是县名,现在是广州市下辖区名,在广州市南部。《广韵.桓韵》:“番,番禺县,在广州。”

(番禺区地理位置)

(2)姓。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皇父卿土,番维司徒。”《毛传》称:“番,氏”《姓觿.寒韵》专有:“番,音同潘 。又《歌韵》、《世本》云:殷汤支庶封番,因氏。有的译本认为这里的番应是“樊”,可能不准确,不如直译为番,即大意是:六卿之首是皇父,番氏当上大司徒。

番的小篆写法如图:

(番的小篆写法)

番字不常用的读音还有四个,几乎全用于地名的专用名词,随着历史发展,估计最终会成为死读音,渐至消亡或改读,民众的力量是强大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