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论语》讲习录之摘录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看注释,我们很容易理解这则语录的意思:有子,孔子的学生;“弟”,通悌;犯上,冒犯上位的人;未之有也,倒装句,应为“未有之也”,倒装句类似“知不道”;务,专守;道,天地人中最高的;君子,德美行善的人。

大约在百八十年前,“孝弟”是某些人要打倒“孔家店”的第一条罪状。他们依照这一则语录把孔子主张的“孝”翻译成了“孝顺”,再加上过去历朝历代的皇帝以孝治国,便说孔子主张“愚忠”。什么司马迁、岳飞、文天祥、方孝孺等等举出许多例子。其实,孔子的言行思想不止在《论语》中体现,他整理过的《易经》、《诗经》、《春秋》中都有。在《春秋》中他说的最后两句话:“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皇帝专政,盗了并且歪曲了孔子的意思,怎么能怪他呢。你把“孝”翻译成“孝顺”可以,但你要明白“顺”——巽的含义,如果不明白就干脆别加这个“顺”字好了。

你是怎样变成父亲的?一个男人,孩子出生了,他有了子女就成了父亲。也就是说父亲生孩子的同时孩子生了父亲。孩子为什么肯孝敬你?父慈子孝,都是相互的。同理,兄友而弟恭。人自称万物之灵(注意,不是万物的上帝),能象其他动物那样爱幼,那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也能爱长。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儒家的“兼爱”。有人喜欢西方的“十字架”,上有上帝,中有兄弟姐妹,下有儿女。你仔细看看,其实他们那里是孩子的乐园,中年人的赌场,老年人的坟场。五千年之中华,有人文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你今天无论怎样处理这五种关系,其实都在“孝悌”上作引申和发展。

“君子务本”,“本”是什么?就是做人。其他的文章、物理、数学、法律、医学等等都是枝叶,即“末”也。“事有终始,物有本末,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本与末,原就是相辅相成的,未有无叶之木草,亦未有无根之草木。君子是什么?……君子是非小人!

延伸下去,引出孔子的话: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有多“巧”,你知道吗?说漂亮话恭维我,给我戴高帽子很舒服,可是我还能分辨。我不要名,不要利,不要你来恭维,我只是好好地作学问。那好,他来了,就跟你谈学问。“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他那个学问是拿来做“巧言”工具的。所以“务本”,不能“务虚本”。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拿镜子照照,就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了。曾子每天拿三面镜子照自己:“为人谋忠”之忠是心——中而正,就像《易经》中说的“中正”;信,为孚,为可信为信用为行信;“传习”,重在“习”,在实践。

君子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取舍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过去物质条件不是很好,现在我们不愁吃穿,但也不能把人生的意义定在物质享受上。“学”之有道,“敏事慎言”!

人看衣服马看鞍,披金戴银,穿的劣质,赏的俗气;假如你真是“高人”,没什么好担心的,英雄一出场自带神仙气质。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有个关于爱因斯坦的笑话。他经常穿一件旧大衣,一穿几十年。开始,有人劝他别穿了,太寒酸。他说:“谁认识我呢?”后来他得了诺贝尔奖,出名了,还经常穿那件大衣。于是有人善意提醒他:你是名人了,别穿那么寒酸。他说:“谁不认识我呢?”
“人不知而不愠”,重点是“患不知人也”!

(0)

相关推荐

  • 再读《论语》:学而第一.2

    再读<论语> 学而第一 二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矣(4):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5),未之有也(6).君子务本(7),本立而道生(8).孝弟也 ...

  • 2.孝悌为本让人世间充满爱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这句话是孔子的学生有子说的,有子呢名叫有若,后人尊称他为有 ...

  • 《论语》卷1学而第一诗解1孝悌自省忠信改过慎终追远

    <论语>卷1学而第一诗解1孝悌自省忠信改过慎终追远 题文诗: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友也,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学日增,为道日损, 人不知我,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情真. ...

  • 修身务本点滴间——《论语》悟读【14】

    已识乾坤犹怜草,修身务本点滴间. <论语>第一篇第十四章: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接近)有道(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而正(匡正)焉,可谓好 ...

  • 1《论语》讲习录之摘录

    本人主张以经解经,所以此文为一家言.这是我讲给我女儿的,仅供他人参考.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角落,聚居的意思.)邑(今 ...

  • 3《论语》讲习录之摘录

    第一篇<学而>是内修,到第二篇<为政>就是学问的外用了."为政",只是人做事中的一种而已,它不是孔子的政治思想,是孔子所提的"为政"教化 ...

  • 4《论语》讲习录之摘录《八佾》第三

    八佾第三 15,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千万别翻译成"婶儿可忍,叔不可忍".此"忍",是忍心.狠心的意思.<八佾>篇第一则, ...

  • 6《论语》讲习录之摘录《公冶长》第五

    公冶长第五 本篇形式对话居多,内容则是评价居多.有老师捧学生的,也有学生捧老师的,还有评价他人的.总的来说是讲"仁"道以为用.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 ...

  • 7《论语》讲习录之摘录《雍也》第六

    雍也第六 <公冶长>是讨论.评价的上部,那<雍也>就是下部.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在孔子弟子中,他认为道德.学问都好的是颜回:好勇.军事第一的是子路:政.经.外第一的是子贡: ...

  • 8《论语》讲习录之摘录《述而》第七

    <述而> <论语>之成书,每一篇都编的连贯而美,自成章法.今天我们试着顺其章法读一读.假设,这是孔子作的一篇讲演报告,模拟孔老师的话,用"加下划线"的字记录 ...

  • 9《论语》讲习录之摘录《泰伯》第八

    <泰伯> 此一篇,相当于<为政>的引申注解,上有圣人做榜样,下有学子为借鉴. 泰伯是谁?周文王祖父是大王,生子泰伯.虞仲.季历,季历生子文王.泰伯为了让王位给季历,逃走到了吴地 ...

  • 10《论语》讲习录之摘录《子罕》第九

    <子罕> 本篇还是孔子教育的引申,重点就在第一则.<乡党>是记录孔子当时的生活,有些还值得借鉴,所以选取几则为参照. 47,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从<论语>及孔子著 ...

  • 施云翔山水画课堂讲习录 | 《漫谈书画同源》摘录

    施云翔课堂讲座--摘录(见封面图) 施云翔个人简介 施云翔,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导师,北京荣宝斋画院名家工作室导师,大风堂中国画学研究会会长.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创作基地特聘导师,中国徐悲鸿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