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获第一个全国书法大奖,却在两年后去世,书作磊落高雅

当代书法发展靠的是展览的推动,但您知道新中国第一个全国范围内带有竞技性质的展览是哪一个吗?是1979年《书法》杂志举办的首届全国群众书法比赛,它也被视为当代书法展览的开端。

在那届展览上,涌现出一批再后来名气很大的书法家,比如孙伯翔、刘云泉、欧广勇、王澄等。其中山东济南的任晓麓先生获得了最高等级的一等奖,但现在知道他的人却并不多。

任晓麓(1907—1981),山东济南人。13岁学习书法,擅长篆书。曾受教于沙崇如、夏金年诸前辈,为著名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丁佛言、陆和九高足。早年毕业于中国大学(民国时期高等院校)国学系。毕业后曾先后在济南育英中学、华南学院等院校从事教学工作,还曾任过曲阜县县长。

任晓麓先生长于诗文,善治印,书工四体,而以金文为其代表书体。曾有人拿着任晓麓先生的金文书法给蒋维崧先生看,蒋维崧先生说:“任先生比我写得好!”当然,这里有蒋维崧先生的谦虚,却也能见到任晓麓先生的金文书法确有过人之处。

在首届全国群众书法比赛中,任晓麓先生获奖的作品就是用篆书书写的元好问诗联“百年人物存公论,四海虚名只汗颜”。获奖之后,国内外求书者纷至沓来,济南等地多处文化名迹亦邀其题写匾额、楹联,许多作品流布国内外,甚至用以国礼赠送外宾。

其实,任晓麓先生年轻时学术与书法、篆刻等就已经称名于时了,1934年出版的《济南大观》中便将28岁的任晓麓先生与王献唐、辛葆鼎、冉占五、丁伯鹏、郑作桢等并列为“篆鼎家”。

由于时代的原因,任晓麓在中年后潜隐闲居,以安处为心,以律己为度,安贫乐静,逐渐为世冷落。直到改革开放,任先生才又通过展览获奖为世人知晓,只是当时70多岁的他仅剩下两年的寿数,于1981年离世。

任先生家境早年富裕,有冬青馆收藏古物、书籍极为丰富,可惜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政治运动中散失殆尽,其中多有珍籍善本。落实政策时,发还物中的书籍是以秤来称的,发还回十一斤,面对最心爱之物的痛失,任先生遂刻“十一斤书藏之居”以释怀,其无奈中旷达如此。

任晓麓先生的金文书法以《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等有煌煌庙堂气的经典风格筑基,掺以《大盂鼎》的雄肆浑厚,《散氏盘》的天机妙趣,籀文《石鼓》的卓然体象等,广采约取,融合锻造,形成了自己那脱略纷华、纯熟自如、嘉气娟净、文质兼容的风格特征。

任晓麓先生的篆书功力深厚,心手相应,从容凝粹,格雅境高,若斫轮而同扁,犹运斤而希郢。其用笔磊落从容,烂漫灵动;线条优雅多姿,提按中节合律;用墨娟净妍好,华润滋厚,笔情墨韵相得益彰。

其篆书结字以纵取势,字轴线多垂正,重心稍高而支点多平衡,故于活泼中见稳定,通脱处见端庄。以其德高艺弘,学深功厚,襟怀洒落,故其书格雅境高、意婉韵朗。当年他获一等奖作品被评委称道为:“此钟鼎楹联笔力凝重,稳健活泼,行款妥帖,甚具功力。”可谓一语中的。

虽然命运多舛,但任晓麓先生襟韵高朗,为人旷迈豁达。他平日的生活十分散淡,谈古赋诗,挥毫治印,愣是将闹市过成了闲居,曾有诗曰:

年来问澹任徜徉,日日城南山水忙。

一纸纵横先手胜,六时经济试茶香。

炉中微火熙熙暖,斗里轻烟细细长。

老子婆娑随事乐,更将诗句寄清狂。

这正是他日常生活的写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