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当下,许多地区和学校的评价改革都处于起步阶段,亟需成熟的榜样案例以供参考,而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已经有了两年多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两年前的一天,87个移动终端、1400多个手环、30个数字班牌走进了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学校利用这些信息技术及平台,通过课堂评价、日常评价、光荣榜、统计分析、手环绑定等板块,搭建组成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
当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移动终端,选定某个维度如坐姿端正等,对学生的手环一扫,就在个人后台上积累一个相对应的太阳宝贝,平台自动生成了“慧慧”(学科以及阅读能力评价)数据。
体育老师每天的日常评价生成“康康”(身心健康评价)数据,班主任和值日老师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评价生成“美美”(行为规范评价)数据,拓展课教师每周五对班级学生进行课堂评价生成“能能”(拓展活动评价)数据,班主任则通过对学生的岗位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生成“强强”(岗位和社会实践评价)数据。
每日采集的学生数据自动生成各个班级的数据,最终形成更大的统计数据,如个人学习报告、班级学习报告、年级学习报告、学科报告。
教师可以清晰地得知一(4)班在某一天、某一周或者某一个月的评价情况,以及这门学科在这个时间段的总体指标表现趋势。教师也可以从每个单项指标的表现趋势图进行分析。
这让学校评价改革事半功倍。
两年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该《总体方案》指出要以强化过程评价为重要抓手,力图破“五唯”。
在这方面,奉教院附小早早地走在了探索的路上。学校立足当下蓬勃发展的各式信息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表现性评价带来的庞杂数据收集与分析难题、推动了过程评价在学校的落地。
以当前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热潮为指向,以信息化平台为着力点,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开展了深入的、系统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校本化实践。
01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认为,中国教师无疑是教学素养的巨人,但在评价素养上落后太多。“现在使用的评价很多是结果评价,单元考、周考、月考、期末考这些都不属于对学习的评价。靠打分实现的评价,无异于要求不同的学生爬上同样一棵树。”近年来,经典评价方式正迎来内部革新,综合素质评价席卷而来,然而新事物与学校、教师、学生的融合尚有待加深。一方面,当前学校已有的评价模式缺乏便捷性,评价模块不够全面,评价标准和结果不够科学、公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完成后并没有及时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相应反馈以及激励等,使得教师的评价浮于表面,不能真正达到以评价促进教学的目的。而在当前的大数据趋势下,利用信息化设备记录和分析过程性评价,可以比传统主观的评价更科学、方便和全面,这为学校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评价模式提供了新的契机。另一方面,学校尝试设计基于信息技术的具有校本特色的评价工具,探索不同评价模块和维度的表现水平标准,更想聚焦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综合方面进行动态评估和跟进,这对于教师来说也能够及时有效地改变教育教学行为,真正实现以评促教。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指向在于形成一个具有校本特色的评价体系,学校将这一总目标细化为四个子目标:首先,结合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确立学生学业水平、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岗位实践、个性发展等五大评价模块。其次,统整不同评价维度的表现水平标准,制订各模块针对性的评价指标,探索个性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将评价结果进行数据化和可视化。再次,搭建信息化评价平台,实现从数据管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呈现到数据反馈的循环运作流程。最后,形成校本评价策略,呈现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图谱,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也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改进提供参考。在总目标的指引下,学校顶层设计评价系统框架,从思想层面、组织层面、内容层面以及技术层面来搭建整个系统框架。首先,在思想层面,顶层设计整体的行动思路。基于当前相关评价的理论学习,发现新的突破点,结合现状调研形成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设计评价方案,并深入到教育教学中进行操作实施,结合信息平台的数据进行分析反馈和修正完善,最终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可见,在思想路径图的方向指引下,形成了包含目标、问题、途径、成果及相应的方法为一体的操作性的行动方案,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针对性、操作性和可行性。其次,在组织层面,根据职能分工的不同,细分为项目领导小组、项目工作小组、项目开发小组。项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方案制订以及顶层设计。项目工作小组进行具体落实。项目开发小组承担技术及数据支持。组织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兼顾学校各个层面。再次,在内容层面,将评价系统划分为四个板块,评价管理板块、评价目标板块、评价模块及指标板块、评价路径及评价方式板块。其中,由校本“太阳宝贝”培养目标为依据,划分为五个相应的模块,各个模块有相应负责部门细化评价指标。通过采购设备、开发系统、组织培训、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生成图谱等评价路径进行具体实施。整个评价都采用综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方式。最后,在技术层面,学校联合第三方信息软件公司架构平台的技术,从数据库、服务端、客户端三个板块进行架构。在评价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下,学校采用了组织培训、模块架构、指标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呈现以及最终生成评价图谱这七个步骤来实施,真正使评价系统落地。一是顶层架构,划分评价模块。以当前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校本培养目标为评价目标,结合学校五个“太阳宝贝”吉祥物,开展集宝活动,并与评价目标相一致,形成五大评价模块。即美美(思想品德)、慧慧(学业水平)、康康(身心健康)、强强(劳动实践)、能能(个性发展)。这样的模块设计使得评价内容更全面,更童趣。二是组织培训,规范评价技术。由于评价实施人员有教师、学生、家长,学校要对这三方进行相关培训,来规范评价过程中的相关操作。教师培训:每月开展一次信息技术工作小组教研活动,提高组员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同时,组织各类专题学习,邀请第三方技术人员到场为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让教师熟悉各类移动终端和软件平台的使用。学生培训:组织值日中队的检查员们进行统一培训,内容包括值日要求以及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检查、评价的操作规范,并由第三方技术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示范,孩子们当场学习和操作。家长培训:信息分管领导在全校家长会上对综合素质评价平台进行了具体解释,并对家长的疑问进行了解答。具体操作方法由班主任负责下发说明书以及操作视频。三是设计内容,细化评价指标。每个评价模块对应的评价内容也有具体的指向。如思想品德模块评价学生的德育表现,学业水平模块评价学生各学科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业成果,身心健康模块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岗位实践模块评价学生在各级劳动岗位及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个性发展模块评价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等拓展延伸潜能。各模块的评价内容以责任制的形式按照模块的目标指向细化评价指标,由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协调统筹。例如,在学业水平模块中,根据《上海市小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践指南》,按照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这三个评价维度,制订各学科、各年级的评价指标,各指标都有详细的评价观察点。当然,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评价指标是有梯度变化的。再如,在思想品德模块中,德育处从文明礼仪、博学守信、勤劳节约、责任健康、自律自强等方面对学生个人的表现细化指标;还可以从学生的文明礼仪、升旗仪式、两操集会、教室卫生、班队午会、放学路队、四清四关、午餐文明等方面对整个班级的德育行为规范进行综合评价。四是基于终端,采集评价数据。教师每天利用移动终端对学生云手环终端进行及时的评价,运用扫一扫的形式,学生的个人后台上就可以积累相应的积分。五是基于平台,分析评价数据。利用评价平台的后台数据管理功能对学生的评价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后台可以形成学生各方面、各阶段的评价数据,如个人学习报告、班级学习报告、年级学习报告、学科报告……评价平台使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如虎添翼 , 教师每天都在采集每个学生的数据,并自动生成各个班级的数据,最终形成更大的统计数据,向各教学层面反馈,使教育更加个别化。六是基于数字班牌,呈现评价数据。每个班级门前都安装有一块数字班牌。学生通过刷手环看到自己的基本信息,按照积分排行榜班级自动生成“慧慧宝贝”“能能宝贝”“强强宝贝”“康康宝贝”“美美宝贝”。学生还可以看到学校层面每月评比出的绿太阳先进班级等荣誉。七是综合评价数据,生成评价图谱。评价平台能综合各个模块积累的数据,自动生成反馈图谱。比如班级表现图谱。在班级层面,基于“绿太阳先进班级”数据实证,系统会生成班级评价报告,让班级管理者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班级的学生在哪些方面有优势,又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从而改进管理手段和策略。比如学生学科表现图谱。在学科层面,学生可以看到各阶段在各学科以及各项指标的评价情况,有利于自己及时调整学习方式。比如学生综合素质雷达图。在综合素质层面,综合各模块的表现,每位学生都会得到一张成长雷达图,并配有相对应的评语。到小学毕业时,这个综合评价单会形成一本成长册,清晰地记录下他们的成长足迹。比如教师评价反馈图谱。在教师层面,还可以看到每个教师的指标运用情况、班级情况、对学生的关注情况、评价频率等。在学校层面对教师的评价活跃度可进行综合反馈。一锤定音的评价已经过时,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特征之一在于用多样化记录反映人的持续成长,对于教师、学生、学校三方的成长发展都有着显著的意义。首先,从教师层面来看,综合素质评价革新了从学业成果的关注到学习过程的关注。传统的学习档案册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业成果,而综合素质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更全面、更有针对性、更持续。再次,综合素质平台关注全体学生,让评价全面铺开,让每个孩子得到相对公平的评价。它能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养成习惯;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评价学习结果,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评价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最后,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能清楚地观测到全体教师、全部学科、全部年级、全体学生的评价情况,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策略。比如评价指标制订的科学性还有待研究,对于评价指标的描述还停留在教师的经验层面,缺乏科学性,还有待于专业团队的进一步指导和验证;比如家长参与评价有待延伸,学校还需要冲破家长对于传统教学评价的固有理念,让家长也能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学习经历,并一起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比如评价和教学的有机融合还有待提升,利用信息化工具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经历进行评价,往往需要占用教师一定的教学时间,如何实现评价与教学的无缝衔接还需进一步考证。比如完善学生的成长档案。目前学校的评价数据只依托于手环数据的采集,后续学校将扩大数据采集面,增加教师、家长和学生自己对自己成长过程的其他的照片、文字、视频等素材,最后形成可视的数字化画像,生成成长大数据报告;比如实现积分兑换机制。学生通过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中累积的评价积值可以在线上和线下进行积分兑换,激发师生评价的积极性;比如开发评价系统家长端,促进家校共育,家长通过家长端能实时看到自己孩子各方面的评价数据,以及孩子的成长图谱,更有利于家校共建。总之,学校将不断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继续站在孩子的角度,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们更健康、全面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