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外成熟的艺术品投资相比,中国艺术品拍卖还有许多可以挖掘的地方。
众所周知,全国上下正在全方位进行大刀阔斧的金融改革。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国际艺术金融和艺术品交易中心,并一跃超越香港成为“世界艺术品拍卖大国”。
为此,在艺术品拍卖和交易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上,中国应当充分借鉴纽约、伦敦和香港等老牌世界艺术品拍卖之都”的经验和制度。根据最新的政府调研报告,未来中国艺术品拍卖,最有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翻天地的巨大变化。
近几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发展飞速,但是与国外成熟的艺术品投资相比,中国艺术品拍卖还有许多可以挖掘的地方。
据了解,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很多艺术品展览都是属于未投保的状态。不仅如此,博物馆、美术馆的绝大多数藏品也都处于“无保”的真空状态。这就表明我国艺术品保险目前的缺位和艺术品保险市场的潜力巨大。据悉,在英国,每产生100美元的艺术品交易,就会有1美元的艺术品保费收入。而据《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统计,2018年我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到3600亿元,一举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艺术品交易市场。业内人士分析,如果按照1%的费率、50%的艺术品投保计算,保险公司每年从中国艺术品市场里赚取的保费将高达18亿元。与艺术品保险关系紧密的艺术品的质押融资和按揭功能在国外也已经相当成熟。英国银行很早就开办了“艺术品质押融资和按揭”业务,一些高端客户对用艺术品获得货款的需求十分强烈。艺术品质押融资贷款,能在客户需要的时候,迅速安全地转化为金融资产。与欧英成熟的艺术金融相比,中国的相关行业还十分稚嫩。据媒体报道,2017年10月,淮坊银行与山东淮坊中仁文化集团联手推出艺术品抵押业务,当月发放李苦禅、于希宁等国画大师作品质押的262万的货款。目前中国已经迎来了“全民收藏”的时代。艺术品在拍卖市场的火热已成不争的事实,但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艺术品评估标准,不同专家对于同一件古董艺术品在鉴定和评估上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2017年2月,著名收藏家刘益谦就带着争议藏品《功甫帖》开媒体见面会并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成立国家级的权威鉴定机构,以规范艺术品市场的评估判定,从而为艺术品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指导性的评价体系,促进艺术品金融市场的成熟”。要想解决目前遇到的这些问题,一个完整的艺术品评估体系显得至关重要。未来的中国,在艺术银行方面也完全有望和世界接轨。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和规模最大的几家银行,如德意志银行、荷兰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等,都有相当完整的艺术银行服务系统。作为世界上最早涉足当代艺术收藏的商业银行,同时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机构收藏者之一,摩根大通银行已经拥有3万余件收藏品。摩根大通银行的艺术银行业务正是建立在其丰富的当代艺术收藏基础之上。摩根大通银行并没有单开展艺术银行业务,而是将其置于私人银行业务中的私人资产管理。目前我国艺术品的进口艺术品税费负担较重。如果未来中国把艺术品作为单独的商品门类征税, 这对促进中国国际性的艺术品拍卖、推动相关艺术金融的迅速发展都是极大的利好政策。英国政府规定遗产总额超过2万英镑就需要缴纳高达40%的遗产税,而在同时,英国财部在1956年便出台了如果纳税人将艺术品捐赠给英国的公立艺术机构如艺术银行和博物馆,所捐赠的艺术品市值可以直接冲抵遗产税。有专家建议,如果未来中国加大艺术品捐赠的抵税力度,对捐赠的艺术品按其估值和市场价,予以20%左右的抵扣;同时提高企业艺术品捐赠的税前扣除比例,以求提高企业购买艺术品和捐赠抵税的积极性。那么艺术品市场将会更进一步的繁荣。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旨在传播收藏资讯,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