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读中国历史019: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封建
1
西周的封建制
封,就是指分封土地,建,是指建国,封建就是分封土地给诸侯用以建国。需要澄清两点,其一是分封的土地,名义上还是周王的,并不是受封土地的诸侯私有,只是封给他一块土地,他可以享受这块土地的出产给他带来的待遇,和土地上的人为他的服务;其二,建国并不是建立国家,西周时期的“国”指的是城市,相当于城堡,建国的目的是为了实施对封地的有效管理,和武装保卫封地财富,当然还有其他比如居住等城市的功能。
诸侯自己有自己的家族和亲信,在他的封国内为他服务,所以诸侯也把自己的封地继续分封给自己的从属和亲族子侄,诸侯封的就是卿大夫,他的封地叫采邑,卿大夫也把自己的采邑向下分封给效忠于自己的士,叫食田。
这样通过层层分封,确立了天子、诸侯、卿大夫之间严格的等级臣属关系,从而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统治格局,这对于巩固和扩大西周王朝的统治和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是我国古代从方国林立走向专制帝国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受封者接受封地要效忠于他的领主,就是接受权利和义务,权利呢是对自己的封地(或叫采邑)的出产拥有所有权,出产包括出产的物品也包括封地内人民的劳役。封地内政是独立的,有自己的政府和军队;而接受分封者的义务是要向他的上级领主缴纳一定比例贡赋,并承担出兵打仗等其他义务。
就是国家全部的土地和人民完全是属于周天子的,诸侯和受封者并不拥有,所以才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上的人民尽管直接服务的对象是领主,但名义上也是属于周天子的,“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凡是有土地的地方,一直到大海边上,上面的人都是服务于周王的。我们之前介绍过,臣的本意是奴隶,衍生的含义就是服务者,所有的人都是服务于周王的。也就是这个国家是周王的国家,这就是“家天下”的特点,所有东西都是王他们家的。
周初两次分封,主要的诸侯有七十一个,其中有五十三个都是周王的同姓本家,都姓姬。其他的是上古帝王后裔和建立周朝的功臣们。这些诸侯国广泛分布在南到汉水,东到山东半岛,北到河北辽宁,西到甘肃的广大中原地区,周王朝的直属领地叫王畿,基本在中央,就是从镐京到洛邑的千里成周之地。这块地盘比其他诸侯国的封地大的多,所以中央的地位不会受到诸侯国的威胁。这些诸侯的封国,有的是为了扩大统治范围的,像齐国,有任务是向东消灭东夷部落,还有燕国,有任务是向北阻挡游牧部落的戎狄,这两块地方很重要,所以封给了实力强大的姜尚和召公姬奭;还有的属于安慰性的,像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后代都有封国;其他的主要的封国分布在中央的周围,任务就是保卫中央,形成众星拱月的态势。
2
西周社会的各阶级
这些受封的诸侯的地位也是有差别的,就是“爵位”不同,周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确定爵位的因素挺复杂,主要是考虑跟周天子的亲疏远近、封国重要程度、受尊重程度等来确定的,原则上不同爵位封国的大小也不一样。要注意哈,在史书上经常看称诸侯为什么什么公,还有周公召公等,这些公不是指爵位,是一种尊称,像齐国,封国爵位是侯爵,最有名的国君是齐桓公,实际上齐国国君正式的称呼是“齐侯”。
上面提到的这个从周王、诸侯、卿大夫和士,都是贵族,是统治阶级,他们不从事劳动,基本任务就是行政管理和军事打仗,是不分开的。那时候只有贵族才有机会学习知识,知识大部分是国家的各种管理制度和规范,
卿大夫主要是在封国内从事管理的高级官员,有的封国卿大夫还是中央任命的,地位更高,都有自己的采邑,可能多到几百个城邑,当然也包括周围的田地,卿大夫也有属于自己的军队。
士的本意是武士,就是职业军人,经过严格的君子六艺训练才能获得士的资格。所谓君子,是特指上面提到的这些贵族,他们都要接受六艺的训练,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是各种规范性的礼仪,射是指射箭,御是指驾驶战车,书是指识字写字书法,数是指计算,还包括阴阳五行这类东西。
贵族下面是平民,就是“庶人“,庶人分为两类,一类是住在城里面的叫”国人“,前面咱不是介绍了吗,国就是指城市、城堡,他们除了农民外,还有从事于手工业、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平民,当然贵族们都是住在城里的,所以也都是国人;另一类平民是住在城外面的,全部是从事于农业生产的,叫”野人“,生活在野外的人,也叫”小人“。国人跟野人的社会地位不同,国人可以参政议政,野人没这个权利。
还有比野人社会地位更低的,就是奴隶。奴隶的来源大多数来自于战争中的俘虏,一般指外族的俘虏。周代中原地区的主要诸侯国叫“诸夏“,因为大家都是来自于正宗的华夏族后裔,还一层含义就是文明人,其他落后地区统称蛮夷,具体的西边的叫戎,北边的叫狄,南边的叫蛮,东边的叫夷。诸夏之间的战争俘虏是可以赎回来的,奴隶就是同这些外族的战争中的俘虏。奴隶没有人身自由,被当作私有财产,可以买卖,生命也可以被处置,比如给主人殉葬等。
这些就是西周的封建制和社会的各个阶级的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