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武侠动画,我只服这一部
从此过上没羞没臊的观影生活
最近派爷整理「想看」片单,意外发现了一部私藏多年的片子。
明明已经看过,却只能默默收入「想看」名录。
没别的,只因这是一部残缺的遗作。(9分钟的样片)
原汁原味的成片今生注定无法得见。
但这短短9分钟,就足够为它赢下「最好」的名号。
《追风》
The Wind (2000)
年代久远,图片比较糊,婊婊们见谅。
片子出自电影大师杨德昌。
对,就是那个拍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手捧红了张震的台湾导演杨德昌。
做导演20年,从未出过烂片。
人生最后一部电影《一一》甚至帮他拿下了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的殊荣。
没有人质疑他在电影方面的造诣,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电影大师,差点就成为了中国最好的动画片导演之一。
杨德昌从小就喜欢漫画,在《一一》拿下金棕榈大奖后,他画风一转,居然开始拍起了动画。
这一拍,就超越了国内大部分动画作品。
《追风》的故事其实很简单——
北宋开封,书生模样的少年假意跟随哥哥去酒家,其实是偷看爱慕的邻家女孩评弹卖艺。
女孩表演完,俩人一起走夜路回家。
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杨德昌却把每个细节都做到了极致。
无论是画面、技巧、氛围、意蕴还是故事延展性,都几乎无可挑剔。
美,是它最直观的感受。
瓦砾砖石,笔笔清晰可见。
汴河两岸人群熙攘,烟火起落,好一派繁荣景象。
活脱脱行走的夜景版「清明上河图」。
月随人移,两个小人嵌在画里,挑着两盏泛着黄晕的灯笼,一路闲谈打趣。
丝毫不知,暗处两个夜行人攀援尾随。
身手敏捷,不知意欲何为。
行至深巷,少女任性的要求从平日从来不走的「四角亭」回家。
明知四角亭流氓出没,正巧少年陪在身边,偏偏执意从这过。
少女心事表露无疑。
果然,被小流氓调戏了。
一向文弱维诺的少年居然瞬间撂倒一人。
尾随的夜行人耳语几句终于动手,没成想却是去帮少年料理起小流氓。
悬念刚刚就绪,片子戛然而止。
短短9分钟,信息量巨大。
少年为何身怀武功?夜行人又是干嘛的?我们不得而知。
很遗憾,只有9分钟。
但又很惊喜,只是9分钟,也足够让我们品味咂摸。
没有转场,没有剪辑,9分钟一镜到底。
视角从少年到夜行人,转换再三,还是一样顺畅。
场景、交谈、动作,都没有虚张声势,反而静谧温暖。
却无形中把少年情愫、热闹的市井气、草莽江湖气和武侠意味融会贯通。
比节奏更顺畅的,是动作戏。
夜行人每一个跳跃都轻巧顺溜,真·高手做派,也给影片后续的发展增添了神秘色彩。
以当时国内的动画制作水平来看,已经很了不起了。
更难以想象的是,据说这些动作,完全是用Photoshop 和 Flash做出来的,可见其中耗费的心力。
但这份认真,对于当时国内动画片的环境来看,有点过于超前了。
耗时10个月,只做出十几分钟的内容,却花了两亿新台币。
制片商不愿意再出钱,甚至怀疑杨德昌账目作假。
而这时的杨德昌,也罹患上了结肠癌,财务和身体的双重危机,更让《追风》项目难以继续。
即便杨德昌弥留前,还在病榻上坚持画手稿,也无法拯救工程量巨大的《追风》。
2007年,杨德昌病逝,《追风》夭折,只留下这几分钟的片段。
如今过了十年,二次元文化兴起,大家纷纷说国漫崛起。
可在派爷看来,都比不上这部残片。
就算是被称作良心古风国漫的《秦时明月》、《画江湖》系列和《少年锦衣卫》等。
从画风上来说,多少还是参考了日本漫画的风格,甚至不客气的讲,还有些像游戏CG。
派爷不是说它们不好,只是要论风格纯正,每帧都像中国传统画作,真正把动画和艺术结合起来的,它们都比不上《追风》。
不是技术不行,只是时代给国漫创造了机会的同时,也剥夺了它们精雕细琢的可能。
国内目前的现状是:优秀的原画师太少,况且一帧一帧手绘,时间和金钱成本都太高,磨不起。
只能通过「三渲二」的技术,用大量的电脑操作代替原画师,制作出三维动画,再通过渲染,把三维转化为日系二维效果。
目前技术还不够成熟,做出来当然会有些不伦不类,这也是很多动画酷似游戏CG的原因。
动画和电影一样,都沦为了时代的快消品——
一切只看成果。
好在杨德昌名声在外,先前号称十二年磨一剑的《大鱼海棠》又拿下5.6亿票房。
尝到甜头的光线,似乎有意完成《追风》,但具体细节尚未可知。
知道这个消息的派爷,有种看《红楼梦》的感觉。
不知为它倾尽一生的曹雪芹,是否满意后40回的梦碎太虚幻境。
派爷想看完《追风》,但又怕这并非杨德昌的本意。
有点矫情了。
说打底,算不算杨德昌的本意,最后还不是要靠作品说话。
姑且压一波期待值,希望光线能让「杨德昌」看起来像是杨德昌本人罢。
只有几分钟,不如陪派爷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