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健康、退休金,不配拥有亲情”:六十岁之后,世界变得势利

同事小吴最近工作效率特别低,上班的时候经常放下工作,跑到走廊去接电话。

部门主管对他发出了抱怨,说他这样不仅影响自身的工作,还拉低了整个团队的效率。

但小吴是有苦衷的。

他是家中的独生子,父母现在都六十多岁了,身体都不太好,经常需要跑医院。

但他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陪二老去医院,就让妻子代为帮忙。

但妻子的工作虽然没他忙,可是经常请假,也引起了妻子所在公司的不满。

这一天又要陪老人去医院的时候,妻子单位来了电话,领导语气很差地说,以后再请假就别来上班了!

妻子实在受不了,崩溃了,跟小吴抱怨说:

“为了你父母,我工作都快丢了!”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一家四口都不好过:

年轻一辈的为工作、为照顾老人而分身乏术,焦头烂额。

而老一辈的,心里也充满了难过和悲伤,感觉自己好像成了子女的“累赘”。

小吴看到父母给自己发的短信,直接破防了:

“儿子,我们是不是让你很为难了?以后去医院不用你们陪了,你们好好工作,我们会自己学习和适应的,别担心。”


之前看过一句话很扎心:

“人过了六十岁,若是没有健康和养老金,你就会感受到世界扑面而来的恶意。”

事实真的如此吗?没有健康和养老金,六十岁之后就真的不配享受亲情了吗?

时代在发展,貌似很多事情都变得非常方便快捷。

但对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来说,却不是这样。

相反,很多老年人像是被时代遗弃在一个无人问津的角落,面临着种种困局。

比如:

1、子女不在身边,造成了空巢现象。

随着时代发展,从前的大家庭结构被打碎,家庭结构越发的趋于“原子化”。

很多年轻人从高中毕业离开家乡,读完大学之后就选择不再回老家生活。

一是因为老家小城镇没有那么多工作机会,二是大城市的丰富多彩吸引着年轻人。

这就造成了成千上万的“空巢老人”,因为各种原因他们无法离开故土,去大城市跟子女生活在一起,

另一方面,子女又不肯“回巢”。

于是,亲情的纽带从地理上被割裂了。

2、子女本身工作压力大,无法为老人提供“情绪价值”。

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请你想想,多久没给父母打电话发信息了呢。

说实话现代人的压力真的很大,在公司处理一堆工作上的事,还要照顾自己的小家庭、伴侣、以及下一代。

与此同时,还有各种各样的焦虑,不停地冒出来,耗费着原本就所剩无几的心神。

这样的情况下,又哪有精力去照顾老年父母的情绪?

但与之相对的,六七十岁步入老年阶段的父母,正是需要大量情感慰藉的时候。

然而父母和成年子女的这种“情感错位”,让很多老年人身处情感沙漠之中。

3、很多老年人沦为“电子难I民”。

经常看到网络上有年轻人抱怨,说去某某机构办事,前面是老年人,搞不清楚电子操作,浪费好长时间都搞不明白,害得他多等很久。

但你有没有想过,其实,若不是迫不得已,老年人也不想这么麻烦的,他不是出来闲溜达的,他也是想办事,但他落下了太多“课程”,所以显得有点跟不上时代,仅此而已。

老年人的困境,也有可能是未来人的困境。

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老了之后,就一定能了解所有的操作。

说不定到了五十年之后,每个人都必须掌握一些编程技能,才能出去办事。

那现在不是程序员的人,是不是到时候就很被动了呢?

现在的世界变化太快,唯一能让我们尽量别掉队的,就是四个字“保持学习”。

别说是老年人了,就是年轻一代,也要保持学习的能力,才能不被时代抛弃。

那么,什么样的老年生活才是完美而幸福的呢?

跟单位的一些三十多岁、四十多岁的同事聊过这个话题,有些同事说:

“现在多攒点钱,老了就去养老院。我不想老了老了,还要看我儿子脸色。”

另外一些同事说:

“去养老院你也不见得就自由自在了。

那里也是一个小社会,你过得好不好,取决于你在那里的地位和分量。

看脸色这件事,跟你在哪里生活没关系,跟你的经济实力有关系。

如果经济实力不行,到哪里都要看脸色。

既然横竖都要看脸色,那我选择看我自己孩子的脸色。”

所以你看,其实,并没有某种养老方式是完美的,每个解决方案的背后,都有无奈的妥协。

情感作家阿雯说:

“很多人一提到'晚景凄凉’这四个字,就很容易联想到,无儿无女就会遭遇晚景凄凉。

我建议有这种想法的人,抽个空去医院溜达溜达。

到时候你就会发现:

所谓的晚景凄凉不是因为无儿无女,而是因为穷。”

这话虽然扎心,却不无道理。

能够让自己过上体面的晚年生活,或许钱不是最重要的,但它会直接决定你的生活质量。

在没有什么其他事物或者人可以寄托的前提下,趁年轻,多搞钱,为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规划,总归是没错的。

其他的我们无法左右,就交给命运吧。

讨论

你觉得人到晚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儿女都在身旁,还是有很多钱?

欢迎评论区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