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物览】青铜器——询簋:涉及人物和方国较多的重要器物

1959年6月,蓝田县城南寺坡村北沟道中陆续出土了十多件西周青铜器,文物出土后曾辗转运往西安,陕西省文管会、西安市文管会及陕西省博物馆派人收回11件。器物可分两组,一组为询簋器,一组为弭叔器,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询簋与弭叔簋。这批器物入藏陕西省博物馆后,博物馆专门派段绍嘉携器物简介资料请郭沫若先生鉴定,郭沫若撰《弭叔簋及询簋考释》发表于《文物》1960年第2期。

询簋又作旬簋,通高21厘米,口径24.8厘米,腹围95厘米,该器通身饰瓦纹,低体宽腹,最大径在腹中部。矮圈足外侈,盖上有圈状捉手,口沿下原有一对衔环兽首耳。器心有铭文131字,大义为周王命询适官,管理邑人,并以虎臣为前驱,以西门夷为后备,叫师苓侧新等驻成周作为后备军,走亚、戍秦人等为先驱,征服夷族。周王赐询厚赏,因铸此器以资纪念。铭文记述周王布置军旅大事,为一篇研究西周历史的宝贵资料。作器者为询,故命名为询簋。铭文所述周王命询掌管之事,与师酉簋所掌管之事大致相同,可知,询之官职与师酉相同,应是师。

询簋为青铜器研究中经常提到的一件重要器物,其价值在于铭文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少数民族和方国、官职较多,与众多青铜器铭文联系紧密,相互印证,为青铜器研究和断代的重要依据。询簋与师询簋、师酉簋、师酉鼎三件青铜器联系最为紧密,诸多学者均有研究讨论。

关于询簋的年代,郭沫若认为是宣王时器,唐兰、李学勤定为恭王时器,陈梦家、黄盛璋认为是夷王时器,朱凤瀚、彭裕商认为是厉王时器,刘启益、吴镇烽先生断为懿王时器,王世民、陈公柔、张长寿《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断为恭、懿时器。

关于询簋、师询簋、师酉簋、师酉鼎四器之间的关系,大多学者认为询簋和师询簋、师酉簋和师酉鼎均为同一人所作,争论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师酉和师询的关系,二是询簋和师询簋年代的先后。

师询簋最早著录于宋代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中,原器已失,器形不详,铭文亦只见摹本;师酉簋目前著录所见四器,大致同形,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分别有藏品;师酉鼎本世纪初为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征集收藏。

郭沫若先生根据铭文中询所管理的夷人名称与师酉所管理的夷人名称基本相同,加上询之祖为乙伯,酉之父为乙伯,认为酉和询为父子。自郭沫若创立师酉为师询之父之说后,唐兰、陈梦家、黄盛璋、朱凤瀚先生等都支持这一观点,只是在王世的排列上有所差异。李学勤先生也曾持这一观点,但后来李学勤、刘启益等先生认为师酉簋在器物形制上要晚于询簋,师酉和师询的关系应该颠倒过来,师酉应该是师询的后裔。彭裕商先生则通过比较两器的册命内容,认为“师酉很可能不是师询之父,二人也可能并不存在亲属关系”。

询簋的纪年是十七年,师询簋纪年是元年。郭沫若、李学勤、朱凤瀚等先生认为询簋作于师询簋之后,也有一些学者则认为询簋时代在前。

从询簋铭中可知,询因其先祖辅佐周室而成为周室重臣,周王册封询的权职很大,管理的人众如邑人、先虎臣、后庸、西门夷、秦夷、京夷、毚夷、师苓侧新、斝[jiǎ]华夷、身夷、人、成周走亚、戍秦人、降人、服夷等多达十三四种。

“邑人”含义近同于文献所称之国人,平常务农,战时为武士,其主要成分应当是周人贵族中的最底层,多数当属于士这个阶层,总体来看,“邑人”应当为周人贵族中较疏远的旁系分支。在金文中,还见到邑人出现在师氏、膳夫前面的例子。可见其地位应当高于师氏、虎臣和膳夫。

“虎臣”有学者指出其属于异族成员,“虎臣”在对外战争中,往往充当先头部队,其地位比“邑人”略低。“先虎臣”即作为先锋的虎臣。“虎臣”与“庸”相比,应当属于更早归附周人的异族,从询簋铭文“先虎臣后庸”来看,其地位应当高于庸。“后庸”即追随于虎臣后的庸徒。另外,虎臣在师酉簋铭文中也曾出现。通过询簋和师酉簋可知,询和师酉都是虎臣的首领。在询簋和师西簋铭末,询和师酉亦分别用日名来称呼其父祖,可见,询和师酉之家族也不属于姬姓周人系统。有学者认为,虎臣的长官可能主要是由夷族人担任,这可能也包含着以夷制夷的思想。

“华夷”与“西门夷”“京夷”“服夷”同列,应当作奴隶被征戍去替西周奴隶主服役的。“秦夷”“西门夷”“华夷”“京夷”等可能是周初被迫迁至京畿附近的东夷族,地位卑微,为周室统治之下的贱民。“成周走亚”为官职名。

“戍秦人”可理解为戍守秦地的人或戍守边境的秦人。从询簋铭文可知,当时周原附近居住着众多嬴秦族人,有政治地位高的,也有地位卑微的。地位高的嬴秦族,可能是早期居住在陕甘一带的嬴秦族,如犬丘大骆一族;而秦夷、京夷等可能是周初被迫迁至京畿附近的东夷族,地位卑微,如被周孝王召至汧渭之会养马的非子一族。

(原载于《陕西古代青铜器》文物出版社)

询簋

询簋铭

编辑:慕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相关推荐

  • 邢台酒文化博物馆为什么要复制邢侯簋?

    在邢台酒文化博物馆的陈展中,有一件青铜器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与邢国历史紧密相联的邢侯簋,虽然说这件国宝级的器物是复制品,但这是至今邢台市民能够看到的与实物一致的唯一展品. □ 古顺复制邢侯簋 为了更好 ...

  • 小盂鼎铭文通解

    内容摘要:小盂鼎,周初铜器,惜器已失,仅有铭文拓本留存.铭文泐损很多,不易通读.本书借助计算机技术对小盂鼎图片再行辨迹,重作文字考辨.文章断句.词义考释,并作了现代汉语通译.主题词:小盂鼎.青铜器铭文 ...

  • 中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馆,“中国”在里面

     中华石鼓园建在"中华第一古物"石鼓出土地--宝鸡市石鼓山上.工程总投资3.4亿元,占地面积30.3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由园林绿化.广场. ...

  • 中国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上海博物馆的80件馆藏珍宝(上)

    2008年,国家有关部门颁布文件规定,除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外,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纪念馆全部免费开放.为引导和支持地方重要博物馆向国际先进行列迈进,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于2009年 ...

  • 来宝鸡的中国青铜博物院参观,这8件文物千万别错过了!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上一篇文章里,我为大家推荐了位于宝鸡的「中国青铜器博物院」这个宝藏博物馆. 更多内容,请戳:宝鸡 & 岐山两日一夜游记:要这样玩儿,才尽兴! 它虽然处在地级市,但却是国内唯 ...

  • “中国”二字,最早出现在这件国宝

    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 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 有件与"后母戊大方鼎"齐名的青铜尊, 其内壁底部有122个铭文, 记录了周王室的一位重臣, 放言要"居住在天下的中央&qu ...

  • 呦呦鹿鸣,周野之藏

    2012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村民在挖地基时偶然发现了青铜器.文物部门遂即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并发现了大量青铜器,被评为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这批墓葬年代为商末周初,出土文物体现了历 ...

  • 【陕西文物览】青铜器——禹鼎:周人与噩国的战争实录

    任致远去世后,留下了一份比较富庶的家产,有田地50多亩,宅院有前房.后房.厢房.任致远之子任登肖,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八,人称"任八".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二月初一,任登肖雇用 ...

  • 【陕西文物览】青铜器——小盂鼎

    小盂鼎与大盂鼎均为西周中期周康王重臣"盂"所作,故均应笼统称为"盂鼎".因陈介祺复吴云书称"大盂鼎容八石,小盂鼎容十二石",但大盂鼎器小字大 ...

  • 【陕西文物览】九郎庙里话忠义

    千年踪影几能寻?胜迹韩原布若林.作为全国六个保护较好的明清古城之一,韩城古城众多的庙宇古迹吸引着各地人们前来踏访. 走进古城,古风建筑院落鳞次栉比沿金城大街排列开来,目光所至皆是青砖灰瓦,飞檐雕兽.宽 ...

  • 【陕西文物览】古建筑——西安市周至楼观台

    楼观台,明清祭祀老子的庙宇,又名宗圣宫.宗圣观.老子祠,位于西安市周至县东南15公里楼观镇,地处秦岭终南山北麓"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内.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春秋楚国苦县 ...

  • 【陕西文物览】古建筑——西安孔庙

    清代以前,碑林并不独立存在,它一直依附于孔庙和京兆府学(明代以后称为西安府学).因此,我们在细数碑林那些林林总总的石刻遗存之前,不能不提及孔庙,亦不能忘记其作为保护碑林的屏障所起的重要作用. 孔庙,即 ...

  • 陕西文物览|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有不少于右任先生的书法刻帖,其中有六方刻帖是其书写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的<正气歌碑>.其石均高175厘米,宽53厘米. 第六石正文尾有"文信国公正气歌&q ...

  • 「陕西文物览」西安碑林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至唐代已划分为多个宗派,而由"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所传之密宗是其中重要的一支.西安碑林所藏的<不空和尚碑>记述了密宗传承过程及不空和 ...

  • 1朝1文物之西周:镇国青铜器——利簋

    1朝1文物之西周:镇国青铜器——利簋

  • 三星堆文物是青铜器多,还是海贝多?其实是“烧骨”的数量多

    提起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大多数人第一反应绝对是青铜器,无论是威武高大的"青铜大立人",还是诡异难测的"青铜人面像",都是三星堆文物的代表,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三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