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医特点大揭露 莫让庸医害了中医

庸医古今中外都有。中国古代对庸医没有严格的衡量标准,但有一条认识是共同的,那就是看疗效。偶然的医疗失误即使名医也在所难免,可是如果一个医生不明医理,诊治效果极差,那就是平庸之辈无疑了。

1.庸医的社会危害

庸医对社会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医疗技术低,常常造成误诊误治,有时甚至以药石杀人,导致病家人财两空,遭受莫大的痛苦和灾难。庸医对中医事业的危害同样也很大。他们混迹于医生队伍中,不学无术,滥竽充数,败坏了中医的声誉,也阻碍了医学的发展。个别庸医靠着偶然的疗效侥幸成名,使人们误以为学医行医轻而易举,是一条捞取名利的捷径,于是争相往医途上挤,结果使中医队伍更加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导致整体医疗水平无法提高,也加剧了病人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所谓“有病不治得中医”的谚语,就是人们由于庸医多而得出的教训。清代医家徐大椿说:“古谚有不服药为中医之说,自宋以前已有之。盖因医道失传,治人多误,病者又不能辨医之高下,故不服药。虽不能愈病,亦不致为药所杀。”正是由于庸医经常误诊误治,致使病人对中医产生不敢轻易相信的心理,这必然妨碍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2.与庸医现象做斗争

庸医不仅遭到中医界有识之士的一致揭露和谴责,也在文学作品中受到揭露和批判。古代的文学家们用形象的笔触描绘庸医的面目,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嘲讽和鞭挞庸医,与中医界遥相呼应,共同与庸医现象做斗争。

不学无术、误诊误治是庸医的共同特点。清代诸联《明斋小说》卷六记载了这样一则很有典型意义的故事:有位姓吴的妇女,偶发寒热,请医生来看。第一个医生看了说是暑热,用了祛暑退药,毫无效果。接着第二个医生说是湿,另一个医生又说是风寒,莫衷一是,结果谁也没能治好。病情缠绵了四五个月,病人逐渐肿大,肚子膨胀,家里人只好再请医生。第四个医生一看这种情况,妄称为营卫不和,身体虚亏,用了大补之药,可是不仅未消,反而更加严重。又请了一个专治肿胀的来,病情还是依然如故。过了十来天,病人腹痛,有的医生又说是痧症所致。不料到了晚上,这位姓吴的妇女竟生下个婴儿来,举座惊骇,才知道原来她并非生什么病,几个月来种种不适,不过是妊娠反应而已。可是已经迟了,由于一帮庸医攻补乱投,折腾不休。结果不仅婴儿没能活下来,连产妇也命丧黄泉。

这则故事写得很有趣,也很让人心酸。本来妊娠反应并不难诊断,即便开头可能误诊,到肚子大了,也该有所察觉。可是一帮庸医竟一误再误。最可笑的是那个专治肿胀的,居然大言不惭地指责道:“此鼓也。久为庸医所误!”结果拆穿了,原来是个比他人还要庸的角色。作者在这则故事中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描写,只是通过事件的大致叙述,就使一帮庸医的真面目暴露无遗。

3.一字之差,害人不浅!

庸医不学无术,甚至以药石杀人,这种例子很多。但既是不学无术,马脚就难免要露出来,闹出许多笑话。

清代陆以湉《冷庐杂识》载:明初名医戴元礼有一次应召到京城,听说当地有个医生医术不错,于是慕名前去探访。到了那个医生住所,果然看求医者盈门。他站在一旁静静观察。过了一会儿,有个患者拿处方刚走到门口,那位医生随后追了出来,叮嘱患者说:“临煎药的时候,记得往药里加块锡。”戴元礼听了不觉有些诧异。自己行医也算是有些经验了,可从没听说过锡可以入药的。于是上前求教那位医生。那个医生随口答道:“这是古方。”戴元礼回家一查,才发现古方上写的是加“饧”而不是锡,不禁哑然。“饧”是一种糖,可入药;而锡是有毒的金属,加入药中,必然给病人带来危害。对于此庸医的不学无术,作者在故事末尾深深感叹:“今之庸医,不特未识古方也,即寻常药品,亦不能辨其名。有书新会皮作‘会皮’,盖不知新会是地名也。有书抚芎作‘抚川芎’,盖不知川与抚为二地也。”

4.假扮女子,诊出有孕!

陆以湉的另一本见闻随笔《冷庐医话·医鉴》中写了两位企图以医牟利的势利庸医。第一位是苏州的曹某,这位自恃医技高超,欺贫爱富的曹姓医生竟然将一位未出阁的富家千金诊断为有孕几月,更为荒唐的是,还将假扮女子的富翁儿子诊出有孕。可见其所谓医术高超不过是自我标榜而已。后遭富翁的儿子叱仆殴打,饮之粪便,剃去胡子,粉笔涂脸等羞辱都是咎由自取。

5.人命大如天,败类医生贪!

另一位是太湖的谢姓疡医,谢姓医生医技精疡药好,但是贪欲太过,常常乘病人危急时索要大量钱财。邻村一位农妇患痈疽前来求医,谢医以农妇家里太穷为由不给治疗,导致老妇痈疽溃烂而死。农妇的儿子非常愤恨,持刀藏在路边稻田之间,乘谢医出门的时候突然跳出刺中其腰部。谢医在自敷药物基本痊愈后,将农妇的儿子告到县衙。审案时按照惯例要验看伤口,不想县官揭开谢医的衣服时用力过重,导致谢医伤口破裂冒风,再次溃烂而死。农妇的儿子按照律法判刑,但不久遇到天下大赦又获得了重生。作者在记完这两位医生的故事后评论道:“此二人医术皆良,乃一则以傲败名,一则以贪伤身,皆可为戒。”

庸医本来是不难揭穿的,有医疗实践结果可以作为检验的标准。可是古代有些庸医却能大行其道,招摇过市,甚至名利双收。这种现象说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却是事实。他们的伎俩其实一点也不高明,有时靠的就是侥幸。

6.这段比小说好看

清代吴芗厈《客窗闲话·初集》卷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槜李郡一个姓吴的以医为业,兼开药铺。一次因给县官的爱女治感冒,误用防风散,致使病人死亡。为了逃避县官追究,无奈只好逃往异乡。第二年,县官调往其他地方去了,这个姓吴的才返回家乡。到家的当天晚上,邻里亲朋设宴为他接风。正当酒酣耳热之际,突然有人叩门求治痧药。他随口吩咐其妻弟将竹箱内的红色药粉拿给买药的人。宴会散后,吴医查点药箱,才发现其妻弟误将信石给了病家。信石是剧毒药,吃下去就会毒死人;又听说刚才来买药的好像是个军营中的人,吴医更是吓坏了,只得连夜与妻弟再次逃亡。

买药的士卒将药拿回去,将军吃了后不仅没中毒,病竟奇迹般的好了,连声称姓吴的是良医,立即差手下人带重金去聘请他。其妻在家,隔着门缝看到一队人马来到自己家,吓得魂飞魄散。后来弄清来意,才赶紧写了信将其夫唤回。吴医因祸得福,真是始料不及。收买将军手下人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将军以前守边时,冬天常饮酒来御寒。卖酒的人偷偷在酒中掺进少量信石,使他产生了药瘾。吴医弄清了这个情况,后来为将军治病时,都暗中在药里掺信石,竟将将军的病都治好了。由是名声大振,登门求医者络绎不绝,他也因此暴富,盖了新房,自撰门联曰:“运退防风杀命,时来信石活人。”

误用毒药,居然歪打正着,并因此而一举成名,这样的荒唐事,近乎天方夜谭,但又十分真实可信。古人把这种人称作“时医”。明代医家徐春甫《古今医统》说:“俗云:明医不如时医。盖时医者不读书明理,以其有时运造化,亦能侥效,常自云:趁我十年时,有病早来医……里谚有云:左心小肠肝胆肾,时来每日有千钱。所谓明医不如时医,良由此也。”所谓“时运造化”,其不过就是侥幸。侥幸治好一二病人有可能,但绝对骗不了长久,一旦失去了侥幸的机会,就会原形毕露。而病人遇到庸医,如果不“侥幸”,则后果将不堪设想了。

7.练好本领再上路!

古代的一些庸医之所以能够因一两次偶然的疗效而“名声大振”,骗得许多人的信任,是与人们的迷信盲从心理分不开的。由于一般人缺少科学知识,对庸医辨识能力差,看到一次偶然起效,便不加深入考察,一拥而上,奉为神明,致使庸医有了可乘之机。这个姓徐的庸医,当了一回反面教员,给迷信盲从的求医者上了活生生的一课。

古代散文笔记作品对庸医的冷嘲热讽、揭露鞭挞,与对良医的褒奖颂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的。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医生医术水平的提高和医德医风的进步,推动医学的健康发展。这些散文笔记作品对于人们审慎择医,破除迷信盲从的求医心理,无疑也有一定的启发。

(本文来源于《古典文学与中医学(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玖)》)

(0)

相关推荐

  • 不靠谱的庸医都有个 “法宝”,识别就是这“六字诀”

    人们感到挣钱真难,特别是在这商业化的社会,要保守一些,挣钱就更难了.中医跟西医比起来那收入是天大的差距,中医没有那么多的收费项目,要是医术不精的中医就只能改行了,因为中医靠的就是悟性.经验等这些能力, ...

  • 火眼金睛识中医

    大家可能普遍存在一个困惑: 我相信中医,也愿意看中医,但是,现在中医圈子内鱼龙混杂,打着中医旗号进行商业包装骗人的很多,好中医太难遇了,搞得大家有时候真的遇见好中医,也不知道该如何判断. 今天,老马就 ...

  • 脏腑虚位|本末.可见与不可见

    大家好欢迎点开南针品针汇读书频道 本次话题分享"本与末" 脏与腑,形与气,有与无,阴与阳. 为什么古代典籍难以理解?如果中文水平不到位,像我们这些理工科的人就很容易望文生义.以上这 ...

  • 庸医太多?教你几个判断中医真实水平的方法!

    中医曹达飞 今天 中医的振兴,关键在于让更多的大众从中医得到健康方面的实惠,而大众要从中医得到健康方面的实惠,则需要大众具有判断中医真实水平的方法. 本文作者肺腑之心,给大家介绍几点鉴定中医师水平的可 ...

  • 书法欣赏 行书《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书法欣赏 行书《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 花果山水帘洞的原本主人是谁?网友:非这位大神莫属

    西游故事百家谈! 西游记中,孙悟空并不是一颗女娲石,而是上古时期,盘古开天辟地前就存在的一个顽石,吸收日精月华后,遇风才化成一只石猴,孙悟空出生后,开始并没有融入花果山的猴群,也许因为他是石头所化,被 ...

  • 庸医太多?教你几个判断中医真实水平的方法

    凤凰TCM 34篇原创内容公众号中医的振兴,关键在于让更多的大众从中医得到健康方面的实惠,而大众要从中医得到健康方面的实惠,则需要大众具有判断中医真实水平的方法.本文作者肺腑之心,给大家介绍几点鉴定中 ...

  • 庸医太多?教你几个判断中医真实水平的方法!【一点资讯】

    中医的振兴,关键在于让更多的大众从中医得到健康方面的实惠,而大众要从中医得到健康方面的实惠,则需要大众具有判断中医真实水平的方法. 本文作者肺腑之心,给大家介绍几点鉴定中医师水平的可靠方法,让我们擦亮 ...

  • 莫说其小,莫谓其大,莫曰其弱,莫道其强

    火起于星末可趁燎原之势,细流渗进蚁穴能决千里之堤.贪图蝇头小利会失去大的财富和人格.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就是因小失大. 事不怕慢但怕站,站着不动就会停滞不前.锯齿虽单却能断其大木,水滴有恒能使石穿. ...

  • 扒一扒弟子规这颗大毒草,假国学害死人

    说起,国学两个字想必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对<弟子规>三个字也是非常熟悉.如今,有很多人将<弟子规>作为孩子学习的必读之物,随之,全国各地有越来越多的国学班打着真国学的幌子孕育而生 ...

  • 这九大牙科误解,整整害了一代人!

    据调查,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患龋齿或牙周炎者高达90%以上,这个惊人的数据说明,至少有一代人的口腔健康是处于完全放任状态.是被忽略.被耽误了的! 如果细究罪魁祸首,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的9个说法,在其中 ...

  • 南大教授莫砺锋说现代人要多读唐诗宋词

    南大教授莫砺锋说现代人要多读唐诗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