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一个有才华的笨人!

公元前233年,东方六国再次合纵联合对付秦国,秦国大将桓奇进攻赵国,夺取了平阳,宜安、武城,秦军阵势凶猛,韩国国君韩安害怕秦军顺势进攻韩国。

于是主动请求割让土地,献出国君的大印,愿意成为秦国的附庸。于是韩王韩安派公子韩非前往秦国出使,好完成此事。

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之一,年轻时候跟李斯一起在荀子门下学习,他本人精通刑名法术的学说。

韩非看到韩国国力日益削弱,多次上书给韩王,请求被任用,想整顿韩国,韩王以为他这个人夸夸其谈,并没有真材实料,所以总得不到韩王的任用。

韩非看到韩国国力每况愈下,痛恨韩王治国不访求人才,选任贤能,反而推崇虚浮无能的蠹虫之人,把他们安置在与实际能力不相称的高级职位上。

韩非在韩国的几年里,他发现国势宽松时,国君就宠爱那些夸夸其谈,徒有虚名的文人,国势紧急时就任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这样的做法,让韩国所培养的人不是所能任用的人,所能任用的人却又不是所培养的人。

所以韩非经常为廉洁正直的人遭受奸邪不正权臣的排斥而悲伤,他考察了以往的得失变化,撰写了《孤愤》、《五蠹》、《内储》、《外储》、《说林》、《说难》等五十六篇文章,差不多十万字。

秦王嬴政听说韩非是个德才兼备的人,其能力见识比李斯还要强悍,所以很想跟他聊聊。

此时的韩非正好作为韩国的使者来到秦国,韩非并不知道秦王嬴政想找他聊天,所以先给秦王嬴政写了一封信,韩非在信里劝道:如今秦国的疆域方圆数千里,军队百万,号令森严,赏罚公平,天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比得上。

而我冒死想求见您一面,不是为韩国而来,而是想说一说破坏各国合纵联盟的策略。

假如大王真的听从我的主张以后,秦国要是不能一举拆散合纵联盟,战领赵国,灭亡韩国,让楚国、魏国臣服,齐国、燕国归顺,不能令秦国确立霸主的威名,不让四周邻国的国君前来朝拜,您就把我在全国人面前斩首示众,以此告诫那些为君主出谋划策不忠诚的人。

秦王嬴政看过信后,心中十分喜悦,但一时还没有腾出时间,亲自接见他,只是让他住在外宾官舍,不让他离开秦国!

李斯这个人为人比较小气,他只喜欢秦王任用自己,并不喜欢自己的同学韩非也被秦王任用,韩非的才华比他高明,他绝不允许秦王在他的身边,出现一个比他更有才的韩非。

李斯经过几天的谋划,对秦王嬴政说:韩非是韩国的一个公子,如今您想吞并各国,韩非最终还是要为韩国利益着想,而不会为秦国尽心效力的,这是人之常情。现在您不用他,而让他在秦国长期逗留后再放他回去,那就是自留后患,不如依法将他除掉算了。

秦王政认为李斯说得有理,便把韩非交司法官治罪。李斯害怕秦王嬴政哪天突然心血来潮又要接见韩非,所以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让他及早自杀。

韩非想亲自向秦王嬴政陈述冤情,但却无法见到秦王。不久秦王赢政就回过神来,后悔让李斯处置韩非了,立刻派人去赦免韩非,可是韩非已经死了。

参考《资治通鉴秦纪1》

评论

韩非作为使者出使秦国,不为韩国着想,反而为秦国出谋划策,给秦王提出破坏六国合纵的计谋,可以看出他对韩国已经失望透顶,对韩国已经不抱有任何幻想。

韩非作为荀子的弟子,跟李斯一样,一眼就看出了只有秦国有实力真正统一六国,只有秦国才能结束五百年的战乱,让天下百姓不在受战乱之苦。这也是他的理想,所以韩非给秦王提供破合纵的策略,好尽快结束战乱。

不过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韩非虽然有才,却不被另一个有才的李斯所容忍。老话说的好,一山不容二虎,韩非来了,李斯就受不了,两人必然相斗。

韩非的谋略用在了为秦国出谋划策,为天下百姓着想了,却忽略了身边的李斯的感受,如果他能考虑到李斯的感受,向李斯表示愿意做李斯的下属,只为李斯一人出谋划策,那么韩非或许会活的时间长一点。

在没有任何靠山,任何势力支持下,锋芒毕露,不懂得隐藏实力,这是让李斯最忌惮的地方,没有靠山正好给李斯机会对他下狠手。

韩非即使再有才华,不懂得自保,不懂得为自己在秦国提前找个靠山,看起来是挺笨的,最后被李斯迫害,那也悲催了!

对此,你怎么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