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肿瘤,诊疗联动,安全又可靠,效率上层楼!

患者基本情况

38岁男性患者,于十余天前无明显诱因感右侧胁肋部疼痛,饥饿时呈刀割样疼痛,饱腹时呈闷痛,呼吸时疼痛加重。无发热恶寒,无胸闷胸痛等症状,纳眠可,大小便如常,近期体重无明显下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症状?

出现这样的疼痛,还与进食有关,难道是胃的问题?但胃痛多在剑突下或左上腹为多,为什么会出现在右侧胁肋部呢?莫不是肝的问题?先做个检查看看吧。

当地医院做了一个上腹部的CT检查,结果显示:肝右叶巨大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及肝内子灶形成!

为什么一发现就是巨大肿块

这就是恶性肿瘤“害人不浅的常态了。它们在早期常常是没有症状的,继续发展有可能出现的症状也很不典型,因此早期发现恶性肿瘤非常困难。很多平常身强体壮的人(比如这位患者),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非常自信,有时出现一些不适,也往往会被认为是休息不好、受凉或是吃了一些不消化的东西所致。

所以,如果不注意体检,只等出现了明显症状才来就医,恶性肿瘤往往已经“安营扎寨”、“步步为营”,在不经意间逐渐侵袭了人体健康,一发现就是“晚期”了,肿块已经很“巨大”,如何有效治疗就成了大问题。

对“巨大占位性病变”如何治疗

我们知道,对于疾病的治疗有三种方式,其一就是内科疗法“吃药”,其二就是外科疗法“开刀”,其三就是介入疗法“微创”。

对于这个病例而言,吃药只是基础,单用药物来治愈肝内巨大的“占位性病变”确实有点“异想天开”了;开刀吧,却又因累及范围过大实在是“勉为其难”。所以,介入微创治疗就被推到一线了。而当地医院由于条件所限,觉得诊疗方面有难度,就推荐病人到了我院就诊。当然,对于这个病例而言,单纯介入治疗也难以在短期内解决问题,后续能否配合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或二期手术等手段?这就需要有病理学的确诊依据了。

介入诊疗如何展开

经过必要的检验、检查后,肿瘤科与介入科进行了科间探讨,联合制定了诊疗方案。大家认为,患者肝内恶性肿瘤且有癌栓和肝内子灶转移可以确定;肿瘤负荷很大了,血供又非常丰富,发展也会很快,早一天治疗就会早一天获益,在患者可以耐受介入诊疗操作的情况下,尽快进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必要的;而为后续治疗需要,同期进行经皮肝穿刺活检,将提高诊疗效率,对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的愿望有利。

如何掌控介入诊疗的“节奏”

肝肿瘤的穿刺活检,并不是向肝内胡乱穿一针就能解决问题的。小的肿瘤,由于呼吸运动等影响,可能会穿不中肿瘤;大的肿瘤,内部常可出现坏死,也可能穿刺不到有活性的肿瘤组织,而由于肿瘤血供丰富,穿到血管出现大出血的风险也不小。因此,介入医生设计了操作程序:先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到肝内血管;再在造影图像和电视透视监控下进行肝内肿瘤穿刺;然后利用DSA机的类CT功能扫描确定穿刺准确无误;取得活检组织后,再利用已经进入肝动脉的导管进行栓塞化疗,起到杀灭肿瘤并防止出血的作用。事实证明,这样的操作程序安全、高效,术后的病理报告也证实穿刺到了有活性的肿瘤组织,并明确了肝细胞性肝癌的诊断。

插管并穿刺后的类CT扫描三维图像

值得反复强调的提醒或建议

肿瘤的诊疗方案,并不能千篇一律、男女老少一个样,根据不同的病人以及病情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个体化设计是必要的。对于晚期巨大的恶性肿瘤,联合多种诊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也很有必要。因此,医患双方以及各学科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相互信任,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肿瘤治疗的良好疗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