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不排斥当班主任,但讨厌填表格、走形式,怎么办?
图片来自网络
昨天(8月18日),“教师健康美丽茶座”里,朋友们谈到做为一个班主任,“每天传送火炬,X史答题,强X学习和普法学习,各种表……真的是形式大于内容了。自家俩孩子班级群里安全平台作业,做完这个再切换下一个,也是传递火炬各种接龙……”朋友最后表示,实在是身心疲惫,多想不上班在家里专门陪孩子,也不会没有耐心……
群里老师们有安慰的,有出主意的,纷纷思索怎么办。
其实,这个老师的苦,我感同身受。回想二十年前当班主任,没有电脑,没有手机,哪里需要填写这些表格?我们只要认真上课,课下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就可以了。而现在每天都埋头在表格里,所有部门需要的材料,都来问班主任要。班主任走进教室就是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填表格,做安全教育平台作业……师生的感情呢?教育的温度呢?都被表格占用了去。真不知道科技的发展,是让我们轻松了,还是更加忙碌了;电脑的普及,是让我们感情敏感了,还是麻木了;我们的服务对象,究竟是学生,还是各级领导部门……
我想起了一段古老而著名的祈祷:天啊!请赐予我勇气,接受我不能改变的;请赐予我力量,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请赐予我智慧,来对两者进行辨别。
我们要接受的是什么?
我们要接受是现实——这就是目前的班主任工作,我们不能脱离现实而生存。
我们能改变的是什么?
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认知和能力。
继智商和情商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名词“逆商”,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根据《逆商》的作者保罗 ·史托兹所说,构成逆商的三大支柱是:认知心理学、健康新论、脑科学。
我们首先来谈构成逆商的第一个支柱——认知心理学。即合理情绪疗法中所提出的:让我们感到困惑的,不是事情的发生,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只要我们对事情的观点改变了,情绪也会随之改变。
首先,我们要思索的是:表格给我们带来的真的一定是麻烦吗?
1997年,我初为人师,就当了两个班的班主任,一共130个学生,还教着他们的专业课,辅导着所有的竞赛。好在那时候没有诸多表格,便也有时间和学生沟通交流。然而,期末考试来临,所有学科的成绩都要汇总到我这里,然后计算总分、平均分、排出顺序……真的是一个头两个大。尤其让我无语的是,当时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小伙子,很个性,他把成绩给我的时候,没有按照名单顺序,只把成绩单往我桌子上一放,就回老家了……我这么看起来很文静温婉的人,气得想跳脚……聪明的,您能想象到我当时有多崩溃吗?
如今用电脑录入,各科老师提交成绩,名单顺序是固定好的,大家只要一填写、提交,直接就生成总分、名次、学分……我每次录入成绩,都会忍不住要赞叹:电脑真的是个很好的脑啊!
其次,我们班主任填表格、完成安全平台作业等真的是毫无意义吗?
说到学生入学的学籍录入,真的是一项大工程。尤其是有些村镇的名字,什么夼啊屯呀的,你根本听都没听说过,还要一遍遍核对……我每次带新生班填学籍都会瞪得眼睛疼。不知道普教的新生班主任是怎样的,反正如今职校班主任的第一个月,简直就是生活在地狱里,所有部门都在问我们要要表格。尤其是贫困补助,什么精准扶贫户、建档立卡户、三级贫困证明……资料一大堆,一个个审核、签字……以前的班主任没有这项工作啊!然而,大家是否留意到,近几年,网上不断冒出新闻,说二十年前有的学生没有考上大学,却因为家里有门路,冒名顶替别人去上大学,只因为那时候没有电脑,不能上网,造假就变得格外容易。而如今,新生入学一个月内就要填学籍表,造假、冒名顶替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这是不是我们填表上传网络的意义呢?而那么复杂的贫困证明材料收集,为的也是让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家庭得到帮助。这些看起来琐碎的工作,其实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当我们明白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就是要和表格打交道,不填表格就要失去工作,不填表格有的学生会被顶替,贫困家庭得不到赞助……这时候,我们的填表格,甚至接龙,就不是为了领导,而是为了自己,为了养家,为了学生,甚至为了社会的公平、弱者的权利,这个意义就大了。包括孩子的安全平台作业,也是为了让孩子家长意识到安全的重要;一些强X学习作业,我们觉得无意义,但是领导不这么认为啊!如果不写作业就要失去工作,那还是认真写吧!把这些事情想通了,也就不觉得那些表格是累赘了。
逆商的第二个支柱是健康新论,即对生活的掌控感,对情绪和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我自己而言,刚刚上完两节课,想要坐下来喝口水休息一下,再去批改作业的时候,忽然发现微信工作群里布置了任务让交表格,我就会很焦虑,很郁闷。因为这件事情打乱了我原先的计划,让我感觉自己对工作、对喝水、对休息都没有掌控感,便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头疼了,要生病了。
后来,为了拥有掌控感,我会在每一个月、每一周,都思索一下,近期是不是该填什么表格了?是不是该交什么材料了?做到要事第一,先紧着重要而紧急的事情去做,这样早早就有心理准备,便可减轻压力。
有的老师说,一大早将孩子送到学校,自己再去上班,回到家就下午了,没有时间陪孩子,和孩子在一起主要是催着孩子写作业……
针对这种情况,在《正面管教》有一个概念叫“特别时光”,专门提到职场妈妈工作忙,每天可以抽出来十分钟时间专门陪伴孩子,告诉孩子这十分钟就全部是属于孩子的,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唱歌、谈心、分享一块蛋糕等等。这十分钟内,所有事情靠边站,就算有同事打来电话,也可以说:现在是我和孩子的十分钟特别时光,等十分钟以后我给你打回去。这是高质量的陪伴,超过妈妈心不在焉一边干家务一边唠叨的陪伴。如果妈妈在工作的时候,孩子来捣乱,妈妈也可以说:“宝贝,等着十分钟特别时光到来,我们再玩,可以吗?”
有一个老师说,觉得工作压力好大,真想辞职在家带孩子……
我们以为辞职后,就不再有工作压力。事实上,不上班后,我们会有生存压力。同时,我们和社会脱离,社会发展又如此快,我们不知道孩子长大后,我们还能不能找到工作,会缺乏安全感,忍不住就会控制孩子,导致孩子学习压力跟着变大……
构成逆商的第三个支柱,是脑科学。脑科学研究发现,“你反复做某件事或想某件事,大脑为适应这一情况就会开辟出更加密集和高效的神经通路”。表格等毕竟只是一个工具,我们改变了对填表格这一事件的观念,认识到其意义所在,熟悉了填表格的流程,会越来越顺,甚至产生成长的愉悦。就我自己而言,每次我掌握一门电脑或手机新技能——哪怕是对年轻人而言非常简单的小技能,我都会非常开心,我会给自己一个大大的赞。久而久之,我也就不害怕挑战新的技巧了。
一行禅师在《正念的奇迹》一书里告诉我们,吃橘子的时候,就全身心去感受橘子的酸甜;洗碗的时候,就用手感觉水流的温度,感觉碗的光滑;我们在这里提出:陪孩子的时候,就心无旁骛和孩子唱歌、聊天;填表格的时候,就全身心投入去填表格,将洗碗、将陪孩子写作业、填表格都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心情就会好很多。
这也是一种有益的修行。
完成于2021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