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尼姑睡死一书生 为掩人耳目肢解了埋墙角

声明:本文素材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俗话说,佛门净地,但历史表明,佛门从来都不是净地,明人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记载了两则发生在尼姑庵中的淫事。

  明朝迁都北京后,京城内有很多尼姑庵,这些寺庙中只有英国公住宅边上的一间管理严格,因为这是英国公家中姬妾出家的地方,一般人不敢轻易进入。

网络配图

  除了这个寺庙外,其他尼姑庵都管理松散,不过一般人也不会轻易进入尼姑庵,因为一来害怕别人议论,二来怕遭遇飞来横祸——运气好可能只是被人议论,运气不好可能就死在里面。这种恐惧当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事实依据。

  明英宗天顺年间,常熟有个举人前往京城参加会试,期间出去游玩,七天都没有回到住处,没人知道他去哪里了。他逃出来后,人们才知道他去了尼姑庵,被尼姑们扣留了,白天的时候,尼姑们就关闭门窗,把他锁起来,晚上则带着酒菜回来,所以外人也看不出来其中的奥妙。

网络配图

  只不过有一天,这个举人自己感到害怕,翻墙逃跑,但他跑出去的时候,已经形容枯槁,跟行尸走肉差不多。

网络配图

  这个举人算运气好的,永乐年间,一个少年潜入尼姑庵,结果纵欲而亡。事情是这样的,这个寺庙请工匠进行修缮,挖土时挖到了年轻人帽子上的珠子,工匠拿到市场卖时,被少年的家人认了出来,于是问工匠珠子从何而来,工匠据实回答。他的家人才知道,少年潜入尼姑寺纵欲,结果死在里面了,尼姑们不敢把尸体扔出来,只好肢解了埋在寺庙的墙脚。

  这个案件最后以官府判处尼姑极刑,毁掉寺庙告终。陆容记载说,据说皇宫东北角的草地,就是那个寺庙的旧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朝奇案:年轻尼姑夜里被杀,秀才错被当成凶手,真凶因伤痕落网

史点

清朝道光年间,在今天浙江嘉善县城北门有一巷子名字非常奇特,叫杀尼姑巷,说起这个巷子的来历,还与一宗命案有牵连。

当时巷子里有一座尼姑庵,庵中有尼姑十多名,靠着给大户人家做法事、收点香火钱为生计。这庵中的十几位尼姑并不曾剃发,都是年纪轻轻、面貌姣好的女子,尤以庵中主持的容貌最为美丽出众。

话说,这位美丽的女主持虽然是出家人,但是尘缘未尽,贪慕红尘,与本县的一位秀才互生情愫,后来发展到双宿双飞,俨然如夫妻一般。住在尼姑庵周围的百姓也就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然而,有一天,尼姑庵中突然有一尼姑被杀,官府的仵作勘验后,认为这位尼姑是遭人强污不成而遭杀害。县里的衙役又打听到,本县的一位秀才与庵中主持有染,经常出入庵中,于是就把秀才抓到县衙审讯。

也该这位秀才倒霉,遇到了一位糊涂县里。县令认为秀才既然能跟主持有勾搭,得陇望蜀,自然对其他年轻有姿色的尼姑不会放过。县令想当然的一番推理,以此作为论断逼秀才承认。秀才一开始矢口否认,但是承受不住严刑拷打,便屈打成招供认不讳。

县令又问他所用的是什么凶器,秀才本就没有做过,就胡乱一气回答是厨房的菜刀。有了供词,又有了凶器,县令作了判决,并呈请上司革去秀才功名并按律定罪。

此案判决没多久,县令因事调离。继任的县令是一位干练精明的官员。他看了前任县令的案卷,对此案很是怀疑,认为内中定有冤情。他对幕僚说:“从验尸记录来看,致命之伤是小腹下的一刀。刀痕阔一寸二分,深二寸多,属利刃所刺的伤痕。秀才供称凶器是尼庵厨中的菜刀。但是菜刀过宽,是弄不出这样的伤痕的。

我提审过秀才,他恂恂儒雅,不像是动手杀人的人。且案发当晚,他留宿在友人那里饮酒,我派人去他所说的友人处验证,确实如此。因此,行凶者定是另有他人。”幕僚听了,不禁频频点头。

第二天,新县令将庵中尼姑全都拘来,问他们平日除秀才之外可有他人出入尼庵。尼姑们如实回答说除了本巷的一位屠夫再无他人。这屠夫经常来庵中勾引她们,但嫌其举止粗俗,没人搭理他。县令又问案发后屠夫可有再来过。众尼回答未曾再来,听说已经搬到了其他地方。县令道:这就对上了,屠夫正是杀人凶手。”说罢,即命手下缉捕屠夫。

经过一番搜查,最终在一个僻静的乡村将屠夫捉拿,经过审讯,弄清了案情的起因经过。原来这屠夫勾搭庵中的尼姑不成,便趁着黑夜翻墙进来。他摸索到一个尼姑的房间,见尼姑正熟睡,欲借此机会施暴,尼姑惊醒,百般抵抗,誓死不从。屠夫恼恨逞欲不成,又担心被其他尼姑发现。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掏出随身携带的屠刀,向被害者刺去。

由于闹出了命案,只得连夜逃走乡下避避风头,后来听说一位秀才成了替死鬼,正暗自高兴,放松了警惕,没成想又被新知县捉拿。

案情既明,屠夫依律判处死刑,秀才无罪开释,与还俗女主持结为夫妻。而尼姑庵因发生过命案,那条巷子后来就被称作杀尼姑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