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 被湮没的拓荒者 之四
土地之争
作者 求真
那年,嫩江县也允许人口多的大队,迁移部分人到边远地区开荒建点,这与上边的精神有关。
县城南边有一个永丰大队,其中二队分出一批人 ,准备找满意的地方建点。他们找来寻去,也没找到合适的地方,确实也没有多少原始的好地方了!
那时,吕东平带领流民建点的事迹,被逐渐传开并放大,家喻户晓。永丰听说后,也来到那里,并且大胆地看上了他们建的这块地盘,想取而代之。
永丰分队建点是经过县计划委员会和开荒指挥部批准的,又是本县老户,自然是名正言顺,树大根深。又加上有大队的后台,要车有车,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可谓王牌正规军 。另一方面呢,是吕东平带领的天南海北的“盲流”,闯关东闯荡至此,无人无力无后台,无依无靠无钱无户口 。
两相比较,天壤之别。面对这个现实, 唯一可以的较量的资本就是毅力和智慧了!
他们派来的负责人是王成任和赵凤千,老家也是山东日照的,那时仍是大帮哄,王成任,赵凤千也是挣工分,奉命而来领导开荒建屯的,他俩倒是从未与吕东平发生公开争执。只是永丰大队是本县老屯子,想让公社和县出面想挤走他们,占用他们既有的已开垦的地盘。
当时县社两级意见也有分歧,县委书记王忠和霍龙门公社书记董玉波对“盲流点”有同情之意,但公社主任李怀信和县计委以及开荒指部,始终想把“盲流点”清除,让给永丰二队建屯。
这个道理很明显,那个时期是不允许农民外出外务工的,农民工外出找活干,随时有被抓“盲流”,被遣送的危险,因国家冠以“盲目流入人员”的称谓。东北各地都兴抓“盲流”,他们想以这个名义把“盲流点”上的人撵走,他们即可坐享其成了。在当时看来,撵走他们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盲流点”的开荒建屯已既成事实,他们这个想法,是不人道,也是不得民心的。如果那样做,不但这些无家可归的“盲流”们,将面临无法生存的境地,就连哈尔通大队的党支部,村革委以及所有社员们,都是看不惯的。哈尔通党支部,全体社员们是“盲流点”的靠山,竭力地支持他们,看到“盲流点”面临危机,更是昼夜不停地帮助“盲流点”精耕细耙赶进度。
一天,永丰开过来两台东方红拖拉机 ,长驱直入进入了上道口,似乎进入无人的境地,直朝着他们打阡的范围开过去,无视别人的存在。
那天,大家都在家,吕东平告诉所有的人,每人拎一根棍子,不准永丰的拖拉机在他们打阡的范围内开地,如果对方不听劝解,执意闯入这个范围内强行开地,就打坏这两台东方红拖拉机,叫他无法运行,后果由他承担。
大家一个个手拎大棍,怒目圆睁,为保家园,大有一股誓死捍卫家园的阵势。永丰的机车人员,一看这阵势,觉得这些盲流不是好欺负的,他们叽咕了一阵子,只好返回嫩江永丰老家,和大队汇报。
又过了一些时日,永丰的拖拉机已经开到了“盲流点”打阡的地边,吕东明拎着镐头过去了,坚决不让他们进入他打阡范围内,硬把驾驶员吓得开着拖拉机走了。
更有记忆的一次,永丰拖拉机没能过河就返回了。原因是有人报信,说永丰的拖拉机油箱漏油。内行人说,油箱漏油是有安全隐患的,是违规的,尤其春天在这大草原上操作是容易引起火灾。于是,吕东平直接安派了几个小伙截拦在河西岸。他们更懂这个道理,自觉理亏,来回四百里路程,只得转头又开回永丰大队了!
窝棚盖上了,地也开垦了!但公社和县里始终不予承认,总软硬兼施各种办法动员把土地让给永丰大队集体建队,并说吕东平是“跑马占荒,搞独立王国”。
吕东平有着青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气和大无畏精神。在他眼里,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心存大目标,克已奉公,将全部精力贡献给垦荒建屯事业上,按时代要求描绘着未来建成一个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免费养老的宏伟蓝图,试图在这片荒芜人烟的滩涂上,建成幻想中和谐幸福的庄园,并朝着这一目标坚定不移地奋斗着。
吕东平总是把群众利益放在前面,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全体垦荒建屯人员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受到大家的一致赞扬和信赖,成为受人尊重的垦荒建屯及各项工作的当然领头人。
在“盲流”垦荒建屯与政府取缔建屯的尖锐矛盾中,当地政府为解散并驱离这个“盲流”点,收回已开垦的两千亩土地,县计委主任董光武和开荒指挥部曾对吕东平提出了诱人的优惠条件,即:放弃垦荒建屯,解散“盲流”点后,同意吕东平在本县范围内任选公社、大队,并携带五户亲属或朋友共同落户。在当时来说,如此优惠条件是前无先例的,是每个农民工梦寐以求的大好事。但出于本能与良知,吕东平不忍心抛弃与他同甘共苦的兄弟们,而去获取唾手可得的安乐生活。他为了全体参与垦荒建屯人员,及各地投奔而来的农民工的利益,为了心中的理想,毅然谢绝了上级部门的优惠条件,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地带领大家垦荒建屯,一步一步扎实推动各项工作稳步进行。
后来,永丰无可奈何,在离“盲流点”几里外的东面选了个地方打起了窝棚,作为了据点。这样互不侵犯,逐渐往来,成为了友好邻居,后来同属一个大队!
其实这两方面的领导人是老乡,但各为其主。他们代表的是永丰大队,吕东平代表的是一群饥寒交迫,无落脚之地的农民工。
王成任,赵凤千内心很尊重吕东平的创新精神和处世风格。多少年后,常对别人说起:没有东平,没有东平建的这个盲流点,就根本没有咱们的现在。当二〇〇六年吕东平兄弟三人,去迎丰村看望那个亲身带领大家建起的村庄时,袁学孝陪同吕东平到大队看一看,当时王成任的儿子当书记,还对老袁说,没有东平建的这个盲流点,就没有今天我们这个村,这话也是他爸告诉后人的。
确实如此,一代又一代,大家不但没有忘记,并始终传颂着当时吕东平组织并领导创建的那个“盲流点”的传奇,且引以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