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炸实验室的化学家,不是好的科学家
有这样一个人,世界上最早的 60 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中,有 42 位是他的学生或者是他学生的学生。他一生从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因为在他去世三十年后诺贝尔奖才创立。他是真正的有机化学之父、伟大的化学教师、有机化学领域的天才,这个人就是尤斯图斯 · 冯 · 李比希。
李比希的科学初衷
1803年5月12日,李比希出生于德国的达姆施塔特,一个经营药物、染料及化学制剂生意的小商人家庭,可以说李比希出生在一个标准的中产阶级家庭。年幼时期,李比希就曾跟随自己的父亲,学习制造家庭涂料和家庭药物,后来也曾在一个药剂师门下当过学徒。从小对化学制剂的耳濡目染,让他在很小的年纪就打下了良好的化学知识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化学实验实践经验。在李比希13岁那年,整个欧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饥饿危机,德国当然也被严重的饥饿笼罩着。那一年,坦博拉火山以历史少有的力度大爆发,大量的火山灰笼罩着整个欧洲的天空,灾难导致全球气温急剧下降。那一年四季,年幼的李比希几乎没有体验到一天夏天的感觉,北半球的大部分植物几乎都因此而凋零。其中,德国刚好是当时全世界范围内受饥荒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正是这段经历,彻底改变了李比希的人生轨迹,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一粒科研的种子,从此他立下志愿,要在农业科研上做出贡献,改变世界现状,避免人们再次陷入食物危机的苦难折磨中。
化学知识的启蒙
李比希将父亲小作坊屋后的厨房改成了自己的实验室,一心一意自己动手做实验。他还曾在阁楼上自己偷偷进行雷酸盐的实验,有一次在进行雷酸汞的实验时操作失误,不小心引起了爆炸,爆炸声让整个楼房发生了剧烈的震动,甚至直接掀起了屋顶的一角,所幸李比希没有因此而受伤。
对于闯了大祸的孩子,李比希的父亲并没有过多责备,反而称赞了他的勇气和探索精神,每当李比希回忆起自己的科研生涯,他都对这段童年回忆记忆犹新,他说:童年的那些化学实验,对于他想象力的激发和对化学的热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求学探索之路
度过了懵懂的少年时期,作坊里的小实验室已经无法满足青年李比希对知识的渴求,于是,他踏上了求学探索更广阔知识天地的道路,不远千里前往波恩。在那里,他的第一个导师是卡斯特纳,后来他又转到了埃尔兰根大学学习,在1822年,十八岁的李比希获得了博士学位,他博士论文的题目是《论雷酸汞的成分》,可以说正是他当年在父亲小作坊后面的阁楼里进行的那次失败实验的后续产物。后续他又曾到法国继续深造,经洪堡特教授推荐进入了盖吕萨克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更优越的实验条件为李比希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两年的研究工作中,他积极探索各类有机化合物,同时系统深入地研究了雷酸盐,找到了防止雷酸盐爆炸的填充剂。当时他向科学院汇报了他的研究成果,汇报会议主持人洪堡特教授对年轻的李比希说:“您的研究不仅仅对科研工作本身具有重要意义,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认识到,你是一位杰出的,有才干的人!”
研究成功后的李比希回到了德国,担任吉森大学的编外教授,并在两年后成为了正式教授,当时的李比希年仅23岁。
天才的不凡世界
李比希独特的童年成长环境,以及才华闪耀的青年时代自不必再赘述,而他孤僻的性格,古怪的行为习惯也让这位伟大化学家的人生平添了一分趣味色彩。早年间的化学实验防护条件有限,人们对各种化学制剂的影响作用也不甚了解,很多化学家在进行化学研究时,受到汞、化学制剂的影响,性格古怪,甚至经常干些出格的奇葩行为。
晚年已经功成名就的李比希,作为贵族经常出入皇宫,由于他生平多次炸毁实验室的名声,多次受邀给贵族们表演爆炸实验。
果不其然,有好几次,李比希没有控制好化学制剂的计量,把王妃和亲王的脸都炸伤了(没有证据表明,著名化学家是否因为不愿意表演而故意炸伤别人)。甚至还有一次,受邀参加贵族舞会的李比希,由于时间仓促,拿起实验室的煤焦油充当鞋油,当时的贵族哪见过这阵仗,直接捂着鼻子集体劝退,舞会也因此泡汤。
天才科学家的友谊
这样的李比希,就被认为是自信狂、冲动易怒、毫不保留地对他人进行言语攻击的科学怪人。很幸运的是,这样的李比希,拥有属于自己的珍贵友谊,他和著名科学家维勒的这段友谊也是他科学生涯以外的最宝贵财富。
李比希受到化学制剂的影响,造成了严重的头痛和精神疾病,在他写给维勒的信中曾多次提到轻生的想法,好在维勒每次都积极回信安慰他。
1870年左右,病情恶化的李比希,严重的头痛已经令他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感到自己时日无多的李比希便开始把自己家里的贵重物品纷纷赠与亲朋好友,当时他准备送给维勒一些哈瓦那香烟。结果后来他的病情好转,抽完香烟才想起本来是要送给维勒的,于是他给维勒写了一封道歉信,可以看出李比希对这位友人的重视。而在后来,维勒去世后的葬礼上,灵柩上也摆放了头戴桂冠的李比希像。这段珍贵的友谊,贯穿了两位伟大科学家的人生。李比希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为世界有机化学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土壤,他先后培育了无数有机化学人才,堪称有机化学之父。
虽然他的性格古怪,仅有一位朋友,但是他的伟大值得被人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