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笔记: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
水调歌头·追和
作者 张元干
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重来吴会,三伏行见五湖秋。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
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短发霜黏两鬓,清夜盆倾一雨,喜听瓦鸣沟。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
注释
举手钓鳌客,用李白典故。宋赵德麟《侯鲭录》卷六:“李白开元中谒宰相(李林甫),封一板(相当于今天的名片),上题曰'海上钓鳌客李白’。相问曰:'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钓钱?’白曰:'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又问曰:'何物为饵?’曰:'以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时相悚然。”神话传说渤海之东有五座山,常随海潮上下漂浮,不能固定。上帝于是命十五只巨鳌轮番用头顶住五山使之不动。而龙伯之国有位巨人,不几步就到了五山。一次就钓起六只巨鳌,背回家。鳌,读音是ao,第二声,是古代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神话中说,女娲补天时,曾断鳌足以立四极。钓鳌,后指远大志向。
种瓜侯,用召平的典故,《史记》上说,秦灭亡后,曾在秦封侯的召平隐居长安城东种瓜,瓜特别好吃,被称作“召平瓜”。后作为隐居的典故。
三伏行见五湖秋,是从张元干所追和的那首词“莫道三伏热,便是五湖秋”化来。行见,将见。古谚云:“(第)三伏在秋。”五湖,指太湖,在吴会南面。据说,古时太湖连着另外四个小湖,统称起来就叫五湖。
旄头,即昴星,古代当作胡星,诗词里用来借指外族入侵者。射旄头就是抵抗外族入侵。李白诗:“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头。”
孤负,辜负。
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刘备与许汜交谈,许汜说陈登(字元龙)有湖海豪气,当时这是贬义词,指责陈元龙自个睡床上,让许汜睡地上。刘备听了怼许汜,说,像你这种人,只顾自个衣食,不顾天下苍生,陈登对你还是客气了,要换了我,我睡到百尺楼上,让你睡地上。
喜听瓦鸣沟,即喜听瓦沟里雨水声。为什么要喜听呢?雨声与马蹄声相近,风雨声又与厮杀声相近。这是感觉回到战场了。陆游的诗“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与此相似。
百川流,百条河的流水,百,是虚数,指很多。《论语》上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流水让人想到易逝的年华。
试翻译如下:
本要像李白那样举手钓鳌,却如召平销声匿迹种瓜。重来吴会,已是第三伏将见太湖秋色的时候。耳边风波摇荡,功名却难以建立,怎么才能让我抵抗金兵入侵呢?辜负了大丈夫的雄心壮志,无奈何望着北方失去的领土发愁。
我常梦见中原大地,老泪纵横挥洒遍江南。我有志在天下、高卧百尺楼的豪气。头发已稀疏还加上几根银丝,喜听清凉夜间的倾盆大雨,在屋顶瓦沟上流淌,(好像是战场上厮杀声)。雄心壮志依然在,却任由时间消磨。
赏析
这首词与所抄张元干的上两阕词风格一样,都是处于壮心不己与时光催人的矛盾与无奈中,慷慨悲凉,不同的是,这一首已减少了以往“风浩荡,欲飞举”、“举大白,听《金缕》”的激昂,更增添了悲愤。主要原因是做这首词时,诗人已年老了,连这首词都是“追和”(追记以前的词,再和作一首),有些回忆过去的味道了。
上片,先说自个志向远大,却不得已而隐居。接着说,重访故地,更觉时光易逝。再引伸到具体抗金事业,没有办法去完成。紧接着一句慨叹。
上下片接得非常妙,上片结尾处的“愁”,是点一下,下面开头的“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是愁的具体化描写。紧接着,用刘备骂许汜的典故,既为自个抱屈,又骂那些投降派像许汜那样是只顾个人衣食的小人。可又能怎么样呢?头发稀了,两鬓白了,只能在梦中想象着奔向战场了。结尾辛酸一句,“孤负男儿志,付与百川流”,徒呼奈何了。正如有诗人哭李商隐所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志存高远、屈沉下僚;生民涂炭、无法拯救,这是仁人志士悲愤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