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阅读时代的读书变革——我为什么再也不完整读完一本书了?
大家好,我是致力于无脑输出不那么干的干货的老张。
纸质书出现后的又一次阅读技术革命
蔡老板你好!
蔡伦先生把廉价的纸造出来以后,信息第一次大量出现在普通人的视野当中。但作为获取信息的新兴方式,信息技术革命后,并没有如人想的那样大规模出现。
而人类获取信息的效率,依然受到眼睛阅读速度的限制。
即使如此,信息载体由纸质书更替成为电子文档后,依然能在一些细节领域,得到效率上的提升。
传统纸质书阅读信息获取效率问题
纸质书阅读具有很多局限性,具体表现为三点:
- 找书难
- 买书浪费时间
- 看书找不到重点
我们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知道哪些书可以帮我们获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这个时候就要开始毫无效率的问身边的甲乙丙丁。
如果身边甲乙丙丁同志们知识庞杂,可能还容易问到有用信息,但现实往往无比残酷,他们听完你的问题后摇摇头表示解决不了,还顺便邀请你晚上一起出去喝酒。于是一天的时间又浪费掉了。
买书也是浪费时间的举动。传统书店的效率不用说了,堵车半小时,选书半小时,回家半小时。即使在网上书店出现后,也需要浪费等待投递的时间。
书中信息的呈现形式也特别有意思。很多作者为了出版一本足量的书,故意把有用的内容拓展成长文。一本书中有50%的冗余信息,但问题是我们不知道是哪50%。
碎片化信息时代的高效信息处理方式-让书籍重新成为生产力提升工具
线上搜索,或者书籍数据库搜索。
这里推荐某鹅厂的读书和某罗姓贩售焦虑分子的APP这两个软件。
具体操作方法有几条:
- 定义自己的问题,如果没有具体的问题,请定义自己要找的领域关键词
- 关键词在书库里搜索
- 找到3-5本书,并添加进书单
- 每本书只阅读目录和有关键词的章节
- 找到需要的信息,粘贴复制到自己的笔记本文本中
- 如果对某本书感兴趣,可以继续深度阅读
改变对书的执念
任何一个有用的产品都可能会成为执念。
比如书籍。书籍作为信息载体,贯穿了半部人类史,神化书这种信息获取方式,是正常的。
但书籍或许信息的效率,在互联网工具的对比下,越来越低。
打破对书的执念,才能真正获得阅读能力的飞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