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杂志|林家阳:新文科语境下设计教育思考

时长14:20

林家阳,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设计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2004年首批“上海市原创设计大师工作室”领衔大师。在校教学期间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曾担任“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国际设计大赛评委、全国美展设计展评委、上海艺术双年展艺委会成员等;《图形创意》课程为教育部在线开放Mooc课程。持续创办全国设计“大师奖”19届/20年;全国设计“大师班”25届/20年。回顾一下40年来的经济改革、教育改革以及设计教育改革,就应该知道我们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是多么神圣,我们跟国际教育先进的国家比较差距又有多大。我经常跟同行们说,40年来,从新经济时代、数字时代、创新时代、新文科语境时代、智能时代,还有今天讲的一个个时代背景走过来,其实我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改革力度并不大。40年来我们的素质教育改革是非常缓慢的。以招生来说,除了个别院校单独招生以外,其他各省联考的内容跟40年以前没有什么两样。40年以前我们还画真的东西,现在画一张照片,这种高考模式在国际上都成为一种笑话。艺术和设计人才招生招的是模仿生,而不是有创造意识、有创造能力的学生。教师队伍状态基本上也是一样。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的话,与国际上的先进教育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我们要实现几个改变。第一个话题,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去年带了第24期大师班到美国西部的斯坦福大学进行考察学习,斯坦福的教育是这样的,他们的高考卷,也就是全国统考成绩只占录取分的30%,另外70%是入大学以前的学生综合能力。我归纳了一下有四种能力:一是本身专业的创意能力,二是与人与社会的沟通能力,三是文科基础的表达能力,四是演讲能力。设计学的老师和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应该具备哪些知识?这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思考的。我认为既要有传统的意识,也要有现代的思维。我们为什么强调交流?因为交流的目的是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与艺术形态。所以教育也好,科学也好,社会经济也好,都应该在各自的背景下营造自己的特色。世界公认的好的设计,好在哪里?应具有文化特色,同时兼具时代气息。上海的金茂大厦,美国SOM作为一个外方设计,它考虑的还是中国文化。在我们的教育当中,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摆在什么位置上?据我所知,我们设计专业最具有特色的传统的基础课程图案很多学校没有开,甚至许多学校被砍了。我觉得这门课对于中国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图1、2。

图1  上海金茂大厦(纽约SOM 1998)

图2 金茂创意来源一一云南大理千寻塔 / 公元824—859年德国人引以为豪的不来梅城市地标,一是对中国传统视觉文化的了解,二是中国式美学的学习,三是心手合一,通过大量的临摹和创作得到技能和创造力的提高。说白了都是受中国设计文化影响才有了这样的设计,所以中国文化是中国人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我记得我在德国上的第一堂课是印刷课,车间师傅问我,你是香港的、台湾的、日本的还是韩国的?我说我来自中国大陆。他问我中国的汉字有多少?我说小学生5000,中学生8000,作家要几万。他竖了一个大拇指说:你们中国设计师真是太荣幸了,我们日耳曼语系(包括英语在内)只有26个字母,而汉字有几千几万,你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还没告诉他,我中华有56个民族,他们都有各自的语言、图形、图案。这时我才知道,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国的设计师多么的自豪和荣幸,因为我们有伟大的中华文化提供滋养,如图3、4。

图3 不来梅城市地标

图4 源自香格里拉藏巴拉博物馆我们曾崇拜西方艺术,设计师们尤其对超现实主义流派作品中折射出的创意思想着迷,如《超越》,其实我们早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甘肃出土的“马踏飞燕”就有了同样的表现,如图5、6。

图5 马格利特1940年

图6 公元220年东汉时期(1969年甘肃出土)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功夫 熊猫”竟成为美国的;毛竹是中国的,毛竹 创意又成为意大利人的。芬兰设计师萨米宁在无锡做了建筑大手笔,我们中国人从来没有尝试过用毛竹来盖大型建筑的想法,他却得以实现了。德国设计教育家盖哈特·马蒂亚斯(G·Mathias)说,中国的老师和学生们应该很好地学习自己祖先的创意思想,不要向德国、美国、日本学习,中国的博物馆和寺庙里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我们的非遗文化不能让它保持原态,我们完全可以把各种各样的非遗转为今天的设计时尚。我老家浙江温岭石塘海边的剪纸艺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洋剪纸”。在我的图案课总结会上,百件海洋剪纸背心,给我的展览创造了不一样的反响,如图7、8。

图7 林教授图案课程总结会上的剪纸服饰

图8 由剪纸艺术延展的城市地盖剪纸不仅仅中国有,西方也有。他们把昨天的东西变成今天的时尚,应用于各个方面。剪纸艺术不仅可看,换一种材料就可以用。它不仅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还可以是空间的,如图9、10。

图9 剪纸艺术在服饰中的应用

图10 剪纸艺术在空间中的应用在“空间视觉设计”这门课中,我把先后三届研究生、博士生带到了我家乡浙江温岭石塘进行公益设计。其中一件作品就是把海洋剪纸用到了城市地盖上去,产生了很好的公共艺术效果。这些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态度。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学习传统的目的是为今天的设计服务,而今天的设计和艺术必须要有时代的色彩,成为今天的时尚。第二个话题,“设计=艺术 科学”时代变化很大,今天的科技语境的教育跟昨天完全不一样,基础课教什么?专业课教什么?理论课教什么?我们都应该重新思考,因为环境时代不同了。陈丹青在2004和我一起应中国教育电视台邀请出席艺术和设计“对话中国”25分钟采访时他说,法国巴黎美术学院早在40年以前已经关闭了最后一个油画工作室,可见油画专业关闭得更早,但是我们国家现在很多艺术院校依然把油画作为重点专业。巴黎美术学院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了油画专业的,他们认为这类专业已经成为历史,可以还给社会,让老人、年轻人、小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学习,而不是成为课堂教育的主流内容,艺术家要在今天科技的语境中表现艺术。我们今天的许多行为都因科学技术的变化在变化,因此我们的教师队伍要改革,知识要革新,如果教师队伍还是停留在昨天的美术和设计的方法,师资还是美术和设计扎堆坐在一起的话,那我们的改革是永远没有希望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在QS世界专业排行榜上稳坐第一,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一直稳坐第二或第三,在于他们的观念,把设计教育和科学技术结合到了一起。皇艺离不开隔壁帝国理工大学的支持,在今天的科技时代,设计教育依靠的是“艺术 科学”而不是“美术 设计”。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研发的纳米膜马桶不需要冲水,也不产生垃圾排放。湿的尿液经过处理可以浇花甚至可以变成喝的水,干的部分变为药片式的肥料,可以产生经济效益。这样的设计就是在现代科技背景下实现的,既节能又能防止污染,这就是今天科技背景下设计的社会责任,如图11。

图11 由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研发 NANO MEMBRANE TOILET既不进水也不排污的纳米膜马桶设计师不一定是科学家,但是他必须要懂科技,并会使用科技。所以我经常呼吁:我们的学校招生要改革,现在的学生仅仅把照片画得很像就能进艺术学校,而文化课成绩很低。我认为还不如要一个文科或理工科背景的学生来学艺术,也比现在这种招生制度下面接收的学生的方法要强得多。第三个话题,“设计=艺术 商学”乔布斯讲过一句话,设计学院终究要取代商学院。我认为设计学院不可能真正意义上取代商学院的教育和社会作用,乔布斯这句话表明了商学对于设计来说非常重要。商学对于设计来说是第一需要,如果一个教师/学生没有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设计,没有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这样的设计不可能具有生命力。商学具备重要的三个要素:第一是管理即盈利;第二是市场,为客户创造低成本高产出、低投入高附加值;第三是通过设计为客户创造更好的服务,既安全、舒适又实用、低成本。美国的罗维在60年代通过设计为可乐创造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他设计的可乐自动售货和冷冻机,钱扔进去自动出售同时也能制冷。可以在学校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广场等公共空间随处买到可乐。罗维为可乐创造了无限的商机与效益,这说明设计师应具有科学技术能力与商业头脑。这还不是罗维成为《时代》杂志封面人物的最大理由,罗维最大的贡献是阿波罗号升空的贡献。在飞船试验后,所有的宇航员都不愿意再进太空舱,因为太空舱的内部空间不舒服并且出现心理压力。罗维主动请战并解决了人机工程学和视觉空间的设计等问题,最终成为了设计介入科技的典型人物。第四个话题,“设计=知识 实践”我们的高校越来越讲文凭,只要博士毕业哪里都会要你,三线城市可以送给你房子,给你50-100万的科技津贴。在德国、美国,社会上混得不错的人并不在读博士。在德国博士毕业没人要,必须要经过社会实践,三、四年实践以后也有高校做助教的席位,助教做满5年还要继续社会实践,再经过若干年之后,大家对你认可了,才可能站在讲台上,面对60%教授席位、20%学生席位、20%车间实验室和行政人员来评判你,有无资格成为教师。而我们今天的博士毕业2年以后就有资格成为副教授,再过5年文章发足了就可以成为正教授。中国大学老师的轨迹就是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再搞1-2年博士工作站,这些博士自己能力都没有解决,怎么可能去培养出有用的学生呢?2002年在与芬兰的教育部长进行对话时,他说芬兰本科教育要做到“理论型、宽基础、国际型、未来型”,职业教育是“实践型、地方型、经济服务型”,其实我们现在设计教育的本科连实践型、地方型、经济服务型都做不到,更谈不上理论型、宽基础、国际型、未来型。我们的老师凭良心对照一下,自己能否做到理论型、宽基础、国际型、未来型?再看看学生接受我们的教育以后能否做到能用?如果做不到的话,那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我的观点不仅仅是平面、立体、空间打通,同时还要跟文科、传播学、理工科、商学打通,只有这样,我们的设计教育才有希望。就拿视觉传达专业来说,“视觉传达”专业这个名称就存在问题,应该叫视觉传播,新闻传播是做文字的,我们是做图形的,应该叫视觉传播。平面设计这个名称也不对,英文是“graphic Design”应该叫图形设计。既然是视觉传播,就应该有传播学理论的基础,但是我们的视觉传达的专业都没有这门课。好多年前,在杭州一所全国著名的大学,一位视觉传达专业的四年级学生向我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视觉传达毕业生找工作很困难?我回答说,视觉传达专业有三种能力最重要:第一,要掌握传播学理论,而传播学理论的基础又是文学,搞视觉传达的人做品牌设计时,如果能够在文字上面为企业、为机构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能够策划基本的文案的话,那我们的视野、知识的覆盖能力就不同了;第二,我们一定要有中国传统图案的基础。它是传统的视觉文化,如果图案这门课没学好,视觉传达专业相当于失去了基础。第三,视觉传达专业应该跟绘画有关系,跟现代艺术有关,它最需要创新能力。如果这三方面能力上去的话,视觉传达专业的社会覆盖面会更广、更受欢迎。我们的评估体系和英国的QS评估体系完全不同,前者的论文数、项目数、院士数、博士数量决定先后,而后者的国际影响力对人类贡献决定名次。如何让我们的设计为社会所用,提升设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提高设计教育在国家层面的话语权,当务之急要改变我们的招生办法,改变我们的教师知识结构。改革是硬道理,这些做到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设计新文科”,如图12、13。

图12  现有的传统教师队伍

图13 林教授倡导的智能时代的教师队伍结构*转载自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艺术与科学融合创新》(ISBN 978-7302580874)本期(新文科 新设计)分享嘉宾(版面编排不分先后)

下期(健康中国 设计助力)分享嘉宾敬请期待......(版面编排按受访者姓氏拼音为序)

END

朗读 关玲编辑 星霓每 周 一 三 五 下 午 七 点 更 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