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NIGHT
你可以拒绝成长麻痹自己,但也别抱怨你生活不如意。
用我妈的话说,我是属于那种嘴巴特别快,想到什么说什么,话不过脑子的那种人。如果没有遇到那件事,我或许仍自以为是的觉得这是一种比较好的习惯,毕竟心机特别重的人,很难让人喜欢起来吧?研究生期间,即使把自己的导师算进来,跟我们接触最多的依然是师兄师姐。凡事都有个先来后到,因为学习时间及与导师接触时间的长短有差别,刚进组的我们基本都是跟在师兄师姐后面打打杂,先从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开始熟悉,在一定程度上,师兄师姐就是我们的“直接领导”。有位师兄,从大一开始就认识了而且彼此之间特别熟,那时遇到一些事都会找他帮忙,所以读研后就屁颠屁颠跟在他身后做工作。有一次出差在外,现场没有提供半工业试验用的药剂——柴油。而根据当时的测试要求,粗略估算至少需要300L。一时间众人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转。师兄脑袋瓜子活,想了一会儿,对我说:“你去市场买几个塑料油桶,然后去加油站买柴油吧。”我当时听到这话就懵了,什么情况!那可是300L啊,不是去超市买一桶炒菜的食用油!而且这是什么地方?啥时候?不清楚吗?这是在煤矿啊,正是煤炭销售的黄金时期,一辆一辆运煤的车都在加油站排队等着,而且加油站还限制一次性加油的体积,那些货车都是排队四五次才把邮箱加满,这时让我去加油站,那还不得等到明天才准备好。再也没多想,上面那些话全部竹筒倒豆子似的秃噜出来。师兄听完板着脸看着我,就问了一句:“你去,还是不去?”10个小时,跑了5个加油站,总算把300L柴油搞到手,高高兴兴的去找师兄交差。事后,师兄对我说:“你这家伙啊,总是说些有的没的,要么去,要么不去,抱怨那么多干啥?是给我添堵呢?还是给你自己挖坑啊?”也就是从这以后我慢慢明白,抱怨的话说出来只会起反作用,简单直接有效的回答反而是最合适的。
现实中的事情,永远不会跟你想得一个样。你没有力量改变,就得想办法适应。只有适应了,才能一步步向上走。否则,永远都会被人踩在脚底下!
不由得想起明朝的戚继光。
就像黄仁宇老爷子在《万历十五年》中的总结:
在抗倭战争中功绩最为卓著的戚继光不是在理想上把事情做得至善至美的将领,而是最能适应环境以发挥他的天才的将领。他所以获得成功的要点,在于他清醒的现实感。他看清并适应了当时的政治,而把军事技术作为必要的辅助,这是在当时的环境里唯一可以被允许的方案。至于在一个以文人治国的农业国家之内,谁想要极端强调军事效率,提倡技术的发展,而导致军人和文官的并驾齐驱,哪怕他能举出无数动听的理由,在事实上也是绝对办不到的。
然后也就明白戚继光在那个时代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了。
要么接受,去适应它;要么拒绝,麻痹自己;唯独不可以抱怨。
怨天尤人?满地打滚?一盘番茄酱打翻在地?如果满地打滚有用,我可以在地上滚几百圈。可惜,没用!
这个世界光怪陆离,现实生活不会如我们期待的那样呈现在我们面前,现实社会也不会像电影里的画面一样,那些看不到永远比看得到的重要。
所以,在我们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的时候,把能做的和不能做的拎清楚,然后踏踏实实的去做能做的,而不是一味的惊讶感叹或是吐槽埋怨。